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

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

作者:刘英波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9(7.2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9086561
  • 条形码:9787209086561 ; 978-7-209-0865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 本书特色

  《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介绍了,与元代散曲相比,明代散曲在曲家数量、曲作数量、题材类型、艺术风格等方面均有程度不同的变化与突破,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综观学界对明代散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散曲文献的整理与重点曲家、曲作的研究上,虽然也有对明代散曲的体制、用韵、发展史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但比起唐诗、宋词、元散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存有明显的不足与差距。在梳理、研究明代散曲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明代散曲的地域性特点较为突出,譬如,明代散曲家的地理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吴中、南京、关中、山左等多个富有地域性特点的曲家群,而这些地域性曲家群的构成、活动特点以及散曲创作与当地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 内容简介

  《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以对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家及其散曲文本的文献整理为基础,采用历时考察与共时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文化知识探析明代不同时段吴中、关中散曲的兴衰表现及其原因,借鉴文化地理学、文学地理学等相关理论探究地域文化与吴中、关中散曲之间的关系,归纳、概括出了一些相对客观的特点与结论。

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 目录

前言

**章 明代散曲家及吴中、关中散曲家的籍地分布
一、明代散曲家的籍地分布特点
二、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家的籍地分布特点

第二章 成化、弘治:吴中、关中散曲的初兴
一、成化以前与成弘年间明代散曲的基本表现
二、成弘年间吴中散曲初兴的原因
(一)外因
(二)内因
三、场域与曲风——祝允明、唐寅的“艳雅”曲风及其成因
(一)“艳雅”曲风的基本表现
(二)都会(苏州)繁荣对“艳”风形成的影响
(三)自然、人文环境的熏染与“雅”风形成
四、小荷才露尖尖角——散曲家韩邦奇领关中散曲风气之先
(一)传统题材,豪爽曲风——韩邦奇的两首曲作解析
(二)不可忽视——韩邦奇两首曲作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章 正德、嘉靖:吴中、关中散曲的繁荣局面
一、正嘉间吴中、关中散曲家的群体特点
(一)吴中散曲家的群体特点
(二)“关中”及关中散曲家的群体特点
二、热闹与冷落的反差——正嘉间吴中散曲的创作特点
(一)曲家数量与曲作数量成反比
(二)题材相对狭窄、突破较少
(三)在曲坛上影响有限
三、创作氛围——吴中散曲家队伍壮大的主要原因
(一)成弘间吴中散曲创作风气的延续
(二)家人、朋友的影响推动了当地散曲的发展
(三)尚俗之风与俗文学兴起的带动
四、创作态度——吴中曲家队伍庞大与成就不著的主要因由
五、正嘉间关中散曲兴盛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失败与心理诉求的转向
(二)愤懑、闲适的需求与散曲文学精神的契合
(三)复古情结与对曲体的推崇
六、关中散曲*具突破性的题材——祝寿曲的量增及其成因
(一)关中散曲中祝寿曲的基本表现
(二)关中散曲祝寿曲量增的原因探析
七、特殊境遇、特殊地域与关中咏史怀古曲的凸显
八、关中文化与关中散曲“雄豪”曲风的生成
(一) “雄豪”曲风的基本表现
(二)“雄豪”曲风形成的地域观照
九、乡土情怀——关中散曲对地域文化的承载
(一)情感的寄托,心灵的安顿——关中的山水曲
(二)历史典故与地方名人
(三)关中散曲中的民俗
(四)地理景观中的历史记忆

第四章 隆庆、万历:吴中散曲繁荣与关中散曲衰微
一、隆万间吴中散曲的突破性发展
(一)曲家的突破
(二)题材的突破
(三)体式的*爱与新创
(四)曲论、戏曲的发达对散曲的推动
二、吴中散曲中多元的思想旨趣
(一)“闲者”——落第士子与脱离仕途的官宦
(二)表情与内情——梁辰鱼闺情曲中的隐情
(三)游戏笔墨与场上之曲——孙楼的嘲妓曲
(四)“花草”背后的生命形态——杜子华的咏花曲
三、绮艳、雅丽之风笼罩下的豪爽之气
(一)绮艳、雅丽曲风形成的原因
(二)束不住的“个性”——隆万间吴中曲作的豪爽之风
四、吴中曲家的游历生活与曲作中的地域色彩
五、关中散曲的衰微与范垣的咏妓曲、节日曲
(一)隆万间关中散曲的衰微
(二)范垣的咏妓曲与节日曲
六、李应策的散曲史地位与其散曲中的文化心态
(一)李应策及其散曲史地位
(二)李应策散曲中的文化心态

第五章 天启、崇祯:吴中散曲趋衰与关中散曲衰落
一、天祯间吴中散曲的基本表现
(一)相同的命运与不同的散曲——陈子龙、夏完淳散曲
(二)“情教论”的宣扬——冯梦龙散曲中的主色调
(三)歌姬的知音——宛瑜子的咏姬曲
(四)家风与散曲——吴江沈氏、叶氏家族中的散曲家
二、科举·蜕变·隐闲·向俗——施绍莘的生命轨迹与其散曲曲风
(一)走向隐闲之路一施绍莘由科举转向隐居的蜕变原因
(二)隐闲之心与施绍莘散曲的俊雅、洒脱之风
(三)向俗、用世之心与施绍莘散曲的艳婉、繁闹、豪爽之风
三、承传与自娱——关中表兄弟曲家王徵、张炳璿的散曲创作
(一)承传——对前辈曲家王九思散曲创作的有意学习
(二)自娱——闲居中的一种生活姿态
(三)创新——王徵散曲中的“天主教”教义

结语
附录一 政治边缘人的乐章——隆万间的“浙北”散曲
附录二 关中散曲家康海及其散曲创作浅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 节选

  《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  在影响文学发展变化的众多因素中,经济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经济对文学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推动人的生活方式及需求的变化而影响文学的发展。”①具体到成弘间散曲的局面渐兴,这一关系体现得也较为明显。成、弘两朝,虽然继续着明代前期以自耕农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但在前段的发展过程中渐生出的一些商品经济的因素已开始显现,并逐渐在江南地区形成气候。经济模式开始有限地转变是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趋向开始转向的信号,也预示着文坛新变的到来,此时的散曲在这一信号的导引下走向了自己的演变之路。作为生活在吴中地区的祝允明、唐寅、徐霖等,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足刺激了他们追求享乐的欲望与需求,也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活方式、审美趋向、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到文学创作内容与形式的调整和新变,如祝允明、唐寅等人的散曲题材多闺情、艳情,风格华腻、艳软,情感疏放、无忌,表现出了一种奢艳、无束、奔放、洒脱的才子性格,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当地经济发展背景下历史文化环境的关系甚为密切。  思想层面,理学一统局面的松动使人们的个性思想开始彰显。至成弘间,明朝建立已逾百年,此时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经济有较大发展,思想界也开始在前期“统中有变”中萌发出新的主张,并开始产生一定影响。这一新的思想学说就是陈献章“心学”思想的兴起。说其“新”,是相对于前期陈陈相因的理学而言的。葛兆光先生言及陈献章“心学”兴起的原因时说:“在一个思想资料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在没有外来文明根本影响的情况下,*容易找到的就是历史与传统中曾经存在过,但又被摒弃在边缘的那些知识、思想与信仰。其中,*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思想资源,除了逐渐从主流文明和上层人士中淡出的佛学之外,就是在南宋时代曾经与朱学对垒的陆学。”①陈献章便是陆学的后继者。业师吴与弼的影响,本人仕途不济,当时学术思想僵化与人们日渐求变等因素的影响,是致使陈献章把目光投向陆学的主要原因。作为时代的先觉者,他吸前人之精华,集一己之精思,在这个蕴变的时代,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明史》日:“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②见解可谓精到。学术思想的新变,预示着新思潮的到来,也表明了士人的一种觉醒。程朱理学认为“理”是独立于万物之先的一种客观存在,讲究向外的一种“格物致理”,在陈氏这里则认为万事、万物皆是我“心”的产物,当然“理”也是如此,具有明显的唯我主义色彩。同时,他还提出“以自然为宗”的心学宗旨和“静中养出端倪来”的修养方法。陈献章的思想学说为后来王学的兴起拉开了序幕,也为当时的士子文人点通了修炼的法门,使一些士子文人自我体认加深、自我意识增强,被压抑的个人欲望也开始膨胀。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则是一些人开始摆脱前期“台阁”之风的束缚,寻求新的路径,也许是崇古的情结作祟,也许是人们认为在古人那里能寻到文学的新生和力量,大家把学习的对象指向了古人那里,于是复古之风渐起。诗文领域的“茶陵派”、身居江南的才子祝允明等,都在文学、书画创作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复古主张和复古对象。散曲创作自明朝前期始也从没放弃对元人的模仿与学习,如朱有墩仿效张小山、张鸣善、刘廷信等人的创作。成弘间的散曲创作在题材、风格、体式方面的拓展已十分明显,时代的印痕跃然纸上,如吴中曲家唐寅南曲“滑艳”、“柔腻”的风格应是在“心学”兴起、学术趋向多元、个体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一种实际表现。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