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
>
立足饭碗 藏粮于地——基于中国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护视角
-
>
营销管理
-
>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精装)
-
>
近代华商股票市场制度与实践(1872—1937)
-
>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
-
>
海龟交易法则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37933
- 条形码:9787010137933 ; 978-7-01-01379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当前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实际,利用规范的管理学方法重点对资源型企业如何构建绿色转型能力、绿色转型能力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绩效的作用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理论上有创新,在实践上能指导,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传统资源型企业的成长方式是依靠掠夺性地获取自然资源,这种典型的线性发展方式,一方面导致资源日益减少,甚至*终枯竭,另一方面导致环境污染加剧,从而造成了资源不节约、环境不友好的局面,也造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因此改变资源型企业成长发展的传统模式,促使资源型企业走向绿色转型成长之路,已经成为了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资源型企业实施绿色转型成长并没有一个具有普适的成功模式可供借鉴,学术界规范的管理学研究成果也极少,本研究在尝试在理论探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确定了理论研究的思考框架。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当前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实际,利用规范的管理学方法重点对资源型企业如何构建绿色转型能力、绿色转型能力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绩效的作用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理论上有创新,在实践上能指导,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传统资源型企业的成长方式是依靠掠夺性地获取自然资源,这种典型的线性发展方式,一方面导致资源日益减少,甚至*终枯竭,另一方面导致环境污染加剧,从而造成了资源不节约、环境不友好的局面,也造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因此改变资源型企业成长发展的传统模式,促使资源型企业走向绿色转型成长之路,已经成为了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资源型企业实施绿色转型成长并没有一个具有普适的成功模式可供借鉴,学术界规范的管理学研究成果也极少,本研究在尝试在理论探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确定了理论研究的思考框架。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一、循环经济实践的局限性 二、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具备了基础条件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逻辑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概念界定 一、资源型企业 二、资源型企业绿色成长 三、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 四、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企业成长理论的演进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成长理论的探讨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成长理论的探索 三、对本书的启示 第二节 生态产业链与企业网络 一、生态产业链与企业成长 二、生态产业链形成及其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三、企业网络与企业成长 四、对本书的启示 第三节 动态能力及企业战略转型 一、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二、企业战略转型的内涵 三、对本书的启示 第四节 文献评述及本书欲回答的问题第三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理论框架 **节 生态网络是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基础 一、资源型企业的生态网络的构成 二、资源型企业生态网络之间的活动及其特征 三、资源型企业生态网络的内在机理 第二节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 一、企业能力的内涵和演进 二、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实质 三、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与资源型企业成长 第三节 绿色转型成长的重要体现是承担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二、资源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依据及其维度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绩效 四、研究启示第四章 资源型企业生态网络的形成 **节 资源型产业链纵向企业竞争平衡研究 一、模型建立及平衡态讨论 二、数值模拟与讨论 三、案例研究 四、研究启示 第二节 基于演化博弈的资源型企业生态产业链形成研究 一、资源型企业生态产业链的纵向演化博弈模型 二、资源生态产业链形成的横向演化博弈模型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三节 基于微分博弈的资源型上下游企业合作研究 一、资源型企业上下游非合作微分博弈模型 二、合作博弈模型 三、研究结论和启示第五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概念模型及测度 **节 绿色转型能力的理论基础 一、战略转型能力的维度 二、网络动态能力的维度 三、实施绿色发展对资源型企业的要求 第二节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维度构成和分类 一、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维度构成 二、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维度的分类 第三节 绿色转型能力各维度的内涵 一、战略洞察能力的内涵 二、网络协调能力的内涵 三、管理控制能力的内涵 四、绿色创新能力的内涵 第四节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测度和量表 第五节 统计分析 一、数据收集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三、信度检验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第六章 绿色转型能力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关系 **节 资源型企业访谈 一、访谈的对象 二、访谈的内容 三、访谈所得到的启示 第二节 绿色转型能力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作用机理的概念模型 一、协同效应绩效的中介作用 二、网络类型的调节作用 三、概念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研究假设 一、绿色转型能力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绩效 二、绿色转型能力与网络协同效应绩效 三、网络协同效应绩效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绩效 四、网络类型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绩效 第四节 实证检验 一、研究方法 二、基于结构方程的模型检验 三、对调节作用的检验 第五节 结果与讨论 一、实证研究结果 二、对研究结果的讨论第七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节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生态管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 企业生态管理的概念 第三节 资源型企业生态管理的内涵及其理论框架 一、资源型企业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资源型企业生态管理的内涵及原则 三、资源型企业生态管理的理论框架 第四节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生态管理模式 一、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概念模型 二、资源型企业实施绿色转型的生态管理模式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八章 案例分析——以柴达木地区资源型企业为例 **节 案例研究方法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园区概况 一、案例研究方法 二、柴达木试验区概况 第二节 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对资源型企业成长的约束 一、生态足迹模型介绍 二、青海省近年来的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 案例分析:德令哈纯碱化工工业园 一、资源型企业生态网络的形成 二、资源型企业生态网络刚性特征 三、纯碱类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及成长绩效 四、制约纯碱类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原因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管理启示 一、对政府管理资源型企业的启示 二、对资源型企业的管理启示 第四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的局限性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5.7¥45.8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8.7¥68.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5.2¥10.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6.9¥49.8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5.7¥45.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20.2¥35.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1.6¥48.0
-
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
¥25.7¥45 -
小米创业思考
¥48.3¥86 -
麦肯锡高效工作法(八品)
¥11.9¥52 -
干法
¥19.7¥39 -
启程:中国企业“出海”实践
¥41.3¥65 -
央企真相
¥2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