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格架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格架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42.6(7.2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格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405661
  • 条形码:9787030405661 ; 978-7-03-040566-1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格架 本书特色

本书以重点对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塔北和塔东空白区详细的地质研究为基础,以区域构造演化发展为主线,以构造与沉积关系研究为切入点,在盆地整体构造和形成演化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盆地的构造发育和变形特征,分析了各主要构造期原型盆地特征;重要构造变革期形成的不整合面的展布及与油气的关系,系统总结了塔里木盆地周边三大造山带(天山构造域、昆仑山构造域和阿尔金山构造域)与盆地之间的构造演化过程,并按照构造演化阶段完成了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山期和现今构造单元的划分;在等时对比格架的基础上,确立了全盆地统一的震旦系-新近系层序划分方案,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各二级构造单元地层层序格架;深入分析了沉积相、沉积体系特征,建立沉积格架及沉积模式;解释了盆地构造演化与周边区域构造作用的响应过程及构造应力背景,进而阐明了盆地构造发育演化对盆地沉积格架等油气聚集因素的控制作用。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格架 内容简介

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格架 目录

第1章 塔里木盆地区域地质特征 1.1 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演化 1.1.1 塔里木盆地大地构造位置 1.1.2 塔里木盆地周缘构造演化 1.2 塔里木盆地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 1.2.1 塔里木盆地及周边综合地层分区 1.2.2 露头区各分区地层发育特征 1.2.3 塔里木盆地各地层分区地层对比特征 1.3 本章小结第2章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2.1 演化阶段划分 2.2 盆地原型演化过程分析 2.2.1 震旦纪早古生代稳定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原型发育阶段 2.2.2 早古生代晚期塔西南前陆盆地-中部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原型发育阶段 2.2.3 古特提斯旋回开合交替背景下的克拉通周缘裂陷(坳陷)-内部坳陷 2.2.4 三叠纪前陆盆地原型发育阶段 2.2.5 新特提斯开合交替背景下断陷一坳陷盆地原型发育阶段 2.2.6 新近纪以来复合前陆盆地原型发育阶段 2.3 剥蚀量恢复及古构造研究 2.3.1 剥蚀量恢复方法简介及研究区适用性分析 2.3.2 趋势厚度法剥蚀恢复原理及剥蚀量计算 2.3.3 盆地主要层位的剥蚀特征 2.3.4 塔里木盆地主要层位原始古地貌特征 2.3.5 塔里木盆地主要层位古构造演化特征 2.4 古隆起区构造演化特征 2.4.1 沙雅隆起构造演化 2.4.2 塔中隆起构造演化 2.4.3 巴楚隆起构造演化 2.4.4 塔东残余古隆起构造演化 2.5 本章小结第3章 盆地内不整合及断裂特征 3.1 “0”字号地震反射波名称、含义描述及不整合识别分析 3.1.1 巨层序顶底界面和“0”字号地震反射波名称、含义描述 3.1.2 不整合面的分类及特点 3.1.3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面识别及分类 3.2 断裂发育及演化特征 3.2.1 盆地断裂系统 3.2.2 塔里木盆地主要层位断裂发育特征 3.2.3 塔里木盆地关键构造期断裂发育特征 3.2.4 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区主要断裂及演化特征 3.2.5 主干断裂成因及形成时期分析 3.2.6 主干断裂(带)构造特征 3.3 本章小结第4章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4.1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存在的问题及划分的必要性 4.2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沿革 4.2.1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沿革 4.2.2 塔东南构造单元划分沿革 4.2.3 塔北构造单元划分沿革 4.3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依据、原则及盆地边界 4.3.1 构造单元划分依据 4.3.2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原则 4.3.3 盆地边界 4.4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4.4.1 加里东中期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特征 4.4.2 海西早期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特征 4.4.3 海西晚期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特征 4.4.4 喜山早期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特征 4.4.5 现今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特征 4.5 本章小结第5章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特征及沉积模式 5.1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5.1.1 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Z-O)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5.1.2 克拉通内坳陷阶段(S-D1=2)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5.1.3 克拉通周缘坳陷,克拉通内裂陷沉积阶段(D3-P)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5.1.4 前陆盆地沉积阶段(T)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5.1.5 断陷-坳陷沉积阶段(J-E)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5.1.6 复合前陆沉积阶段(N)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5.2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对比研究 5.2.1 L20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 5.2.2 L30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 5.2.3 L35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 5.2.4 Z1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 5.2.5 Z6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 5.2.6 Z80地震剖面上沉积体系对比 5.3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沉积模式 5.3.1 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Z—O)沉积模式 5.3.2 克拉通内坳陷阶段(S-D1+2)发育的沉积模式 5.3.3 克拉通周缘坳陷,克拉通内裂陷阶段(D3-P)发育的沉积模式 5.3.4 前陆盆地沉积阶段(T)发育的沉积模式 5.3.5 断陷坳陷沉积阶段(J-E)发育的沉积模式 5.3.6 复合前陆沉积阶段(N)发育的沉积模式 5.4 本章小结第6章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地层特征研究 6.1 关键层序界面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1 震旦系/前震旦系层序界面(Td)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2 寒武系/震旦系层序界面(T9*0)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3 中上寒武统层序界面(La1)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4 寒武系/奥陶系层序界面(T8*0)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5 中奥陶统/上奥陶统层序界面(T7*4)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6 奥陶系/志留系层序界面(T7*0)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7 上志留统/中志留统层序界面(T1*1)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8 上泥盆统/中泥盆统层序界面(T6*0)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9 三叠系/二叠系层序界面(T5*0)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1 0侏罗系/三叠系层序界面(T4*0)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1 1白垩系/侏罗系层序界面(T4*0)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1 2古近系/白垩系层序界面(T3*0)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1.1 3新近系/古近系层序界面(T2*2)的四位一体响应特征 6.2 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 6.2.1 古风化壳 6.2.2 古喀斯特作用面 6.2.3 淹状层 6.2.4 冲刷侵蚀作用面 6.2.5 火山事件作用面 6.2.6 岩性、岩相转换面 6.2.7 超覆面 6.3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新近系层序地层划分 6.4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6.4.1 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Z-O)层序地层特征 6.4.2 克拉通内坳陷沉积阶段(S-D1=2)层序地层特征 6.4.3 克拉通周缘坳陷,克拉通内裂陷沉积阶段(D3-P)层序地层特征 6.4.4 前陆盆地沉积阶段(T)层序地层特征 6.4.5 断陷-坳陷沉积阶段(J-E)层序地层特征 6.4.6 复合前陆沉积阶段(N)层序地层特征 6.5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内充填的层序地层格架 6.5.1 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Z-O)层序地层格架 6.5.2 克拉通内坳陷沉积阶段(S-D1+2)层序地层格架 6.5.3 克拉通周缘坳陷,克拉通内裂陷沉积阶段(D3-P)层序地层格架 6.5.4 前陆盆地沉积阶段(T)层序地层格架 6.5.5 断陷-坳陷沉积阶段(J-E)层序地层格架 6.5.6 复合前陆沉积阶段(N)层序地层格架 6.6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 6.6.1 L20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 6.6.2 L30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 6.6.3 L35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 6.6.4 Z1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 6.6.5 Z6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 6.6.6 Z80剖面东西向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充填特征 6.7 本章小结第7章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7.1 克拉通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Z-O)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7.1.1 SSQ1构造-层序(早震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1.2 SSQ2构造-层序(晚震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1.3 SSQ3构造-层序(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1.4 SSQ4构造-层序(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1.5 SSQ5构造-层序(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1.6 SSQ6构造层序(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1.7 SSQ7构造-层序(中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2 克拉通内坳陷沉积阶段(S-D1+2)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7.2.1 SSC18构造-层序(早中志留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2.2 SSQ9构造-层序(晚志留世-早中泥盆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3 克拉通周缘坳陷,内裂陷阶段(D3-P)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7.3.1 SSQ10构造-层序(晚泥盆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3.2 SSQ11构造层序(早石炭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3.3 SSQ12构造-层序(晚石炭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3.4 SSQ13构造-层序(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4 前陆盆地沉积阶段(T)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7.4.1 SSQ14构造层序(早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4.2 SSQ15构造-层序(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4.3 SSQ16构造-层序(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5 断陷坳陷沉积阶段(J-E)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7.5.1 SSQ17构造-层序(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5.2 SSQ18构造-层序(晚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5.3 SSQ19构造-层序(早白垩世早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7.5.4 SSQ20构造-层序(早白垩统晚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7.5.5 SSQ21构造-层序(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7.5.6 SSQ22构造-层序(古近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7.6 复合前陆沉积阶段(N)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7.7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索引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