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以思想史为基础的考察

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以思想史为基础的考察

作者:伍山林著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5-01
开本: 25cm 页数: 235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8.1(7.2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以思想史为基础的考察 版权信息

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以思想史为基础的考察 本书特色

伍山林编著的《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以思想史为基础的考察》分九章加以阐述。**章,直接考察刘易斯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第二章,针对经济发展转折点,考察学者们是如何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刘易斯转折点”作出检验的。第三章,针对劳动力流动理论发展上比较有影响的思想进行简介和评论。第四章,考察的是中国问题,关注的是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中国农户中的资源结构将经历从资本约束到劳动约束的演变。第五章,是介绍多少工资才能触发劳动力流动。第六章提供若干与劳动力流动理论相关的经验证据。第七章的内容以同名发表于《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第八章介绍中国税收持续超速增长的问题。第九章借助于投入产出数据,对细分行业的要素收入分配(特别是劳动要素分配)作出了计算。

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以思想史为基础的考察 内容简介

伍山林编著的《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以思想史为基础的考察》分九章加以阐述。**章,直接考察刘易斯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第二章,针对经济发展转折点,考察学者们是如何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刘易斯转折点”作出检验的。第三章,针对劳动力流动理论发展上比较有影响的思想进行简介和评论。第四章,考察的是中国问题,关注的是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中国农户中的资源结构将经历从资本约束到劳动约束的演变。第五章,是介绍多少工资才能触发劳动力流动。第六章提供若干与劳动力流动理论相关的经验证据。第七章的内容以同名发表于《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第八章介绍中国税收持续超速增长的问题。第九章借助于投入产出数据,对细分行业的要素收入分配(特别是劳动要素分配)作出了计算。

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以思想史为基础的考察 目录

前言
**章  刘易斯模型适用性考察
  一、为什么要考察刘易斯模型的适用性
  二、刘易斯模型针对的资本主义部门
  三、刘易斯模型大致适用于地主所有制
  四、自耕农制度:刘易斯考虑过的情形
  五、自耕农制度:刘易斯未曾考虑的情形
  六、若干经验事实
  七、结论与展望
第二章  经济发展转折点理论与东亚经验证据批评性考察
  一、导言
  二、相关理论与概念
  三、东亚经验证据
  四、关键假设批评
  五、结语
第三章  劳动力流动理论与评论
  一、刘易斯模型及评论
  二、拉尼斯一费模型及评论
  三、乔根森模型及评论
  四、托达罗和哈里斯模型与评论
  五、新迁移经济学及评论
  六、南亮进准则及评论
  七、结论性评述
第四章  从资本约束到劳动约束
  一、引论
  二、假设与框架
  三、关于三个实际问题的说明
  四、扩展与补充
  五、结论性评述
第五章  多少工资才能触发劳动力流动
  一、古典命题与适用性评论
  二、新古典命题与适用性评论
  三、新劳动力流动经济学命题与适用性评论
  四、结论性评述
第六章  与劳动力流动理论相关的经验证据
  一、几个判断
  二、流动者的工资可以低于生存工资吗?
  三、访谈调查材料与分析
  四、总结与评论
第七章  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制:一个微观模型
  一、导论
  二、基本模型
  三、工资率的作用
  四、改制与税负的作用
  五、模型扩展:利润分享机制的引入
  六、结论性评述
第八章  财政分权与税收超速增长
  一、引言
  二、定义与分解
  三、结果分析
  四、总结与展望
第九章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多行业计算及其说明
  一、概念与思路
  二、计算结果
  三、制度因素的直接影响
  四、结语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