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59.5¥85.0延安文学经验的当代承传——以陕西文学为中心
¥35.4¥59.0双子座文丛:大珠小珠落玉盘
¥31.2¥48.0拉美当代小说研究:后现代视角
¥36.0¥50.0延安文学研究述论
¥48.5¥99.0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29501
- 条形码:9787010129501 ; 978-7-01-01295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一书是从徐复观在思想史、文学批评史与艺术研究的具体阐释中梳理出其解释学思想,解释学本身就是人文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涉及文史哲艺,解释学研究可以应用于人文学科的各个方面,解释学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徐复观的解释学启发自自身的文学批评史与艺术史研究,本书的立足点也在立足于文艺,打通文史哲艺。本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后结题都归类在中国文学的文艺学学科。故此,在图书分类是酌情考虑放在中国文学。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一书是从徐复观在思想史、文学批评史与艺术研究的具体阐释中梳理出其解释学思想,解释学本身就是人文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涉及文史哲艺,解释学研究可以应用于人文学科的各个方面,解释学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徐复观的解释学启发自自身的文学批评史与艺术史研究,本书的立足点也在立足于文艺,打通文史哲艺。本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后结题都归类在中国文学的文艺学学科。故此,在图书分类是酌情考虑放在中国文学。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 目录
簟一章思想史经验中的解释学
**节何谓中国解释学
一、中国学术现代转型中的徐复观学术思想
二、解释学视野里的徐复观学术研究
三、解释学与中国解释学的内涵
第二节作为解释学的“追体验”
一、徐复观艺术史研究中的“追体验”
二、体验的认识论涵义
三、“追体验”乃原初意蕴与当代生命体验间的碰撞
第二章回到古典的解释动力
**节现代语境里的中国解释学
一、中国文化的重建是思想史意义上的对传统的现代阐释
二、以西学为镜,不应让中学成为其注脚
三、像古人自己那样理解他们
第二节解释学的“忧患意识”
一、“忧患意识”标志着精神个体的发展
二、“忧患”及个体由责任感而形成族群的凝聚力
三、“忧患意识”是与宗教意识相对的道德自律意识
四、忧患意识内涵着忧乐意识
第三章现代考据的解释学批判
**节解释学视野下的考据学
一、现代考据的科学主义倾向
二、中国思想的非概念化、非体系性特质
三、训诂与考据的释义方法违背汉语的特性
第二节钱穆新考据学的解释学批判
一、钱穆《庄老通辩》中新考据学的逻辑悖谬
二、中国思想多由实际生活之体验而出
三、中国现代学术对考据方法的夸大
四、人文科学从根本上是解释学
第四章徐复观解释学中的体验
**节作为解释学基础的体验
一、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质
二、工夫是儒道思想创造的根源
三、徐复观与熊十力在工夫论上的异同
第二节孔子思想的内在脉络
一、孔子思想是实践哲学
二、孔子思想的范导性
三、工夫与解释
第五章“追体验”的解释学
**节追体验:意义与意味之间的张力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理解要将文本必须还原为鲜活的生命
三、“追体验”与“了解之同情”
四、“意味”是一种情调
五、“意味”是主客合一的审美体验
第二节徐复观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比较
一、前理解不能固化为“合法偏见”
二、“追体验”与“重新体验”的区别
三、“追体验”承认原初意蕴的地位
四、“追体验”是心向伟大精神的历程
第六章解释学的限度与重建中国解释学
**节解释学的逻各斯与道的解释学
一、中国原初思想与现代人生存处境的激荡
二、中国经典的解释要立足生命经验
三、道的内在性与哲学的思辨性
四、内在性由体验把握
五、体验通向内在性阐释
第二节突破解释学循环的中国解释学建构
一、中国思想的条贯性与非逻各斯性
二、中国思想的“人文逻辑”
三、“追体验”:进入立体的生命世界
第七章政治与解释的张力
**节皇权政治与中国解释学
一、皇权专制的权力特点
二、儒家思想对皇权专制政治的反抗
第二节隐微解释学
一、思想史作为解释学
二、儒家学术在皇权制度中寻找话语空间
三、隐微书法的必要性
四、乾嘉学派实证主义倾向的困境
五、思想史的解释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第八章中国文学解释学
**节中国文学研究中考据学方法的检讨
一、文学的真实与想象
二、艺术形象是想象的产物
三、体验作者的“生命情调”
第二节文学解释:回到中国文学的历史语境
一、文学史研究中“动的观点”
二、文学观念不能背离文学实践
三、纯文学观念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局限
四、进步论史观对中国文学史的扭曲
第三节中国诗学解释中的人格解释学
一、“文如其人”与主体修养的关系
二、文体出于心灵
三、人格修养将个性扩大到社会性
第四节读者理论的重建:以中国解释学推进解释学
一、审美鉴赏必须付诸于知性的理解
二、《锦瑟》诗解释中作者中心与读者中心的冲突
三、考证的合理性在于重建作者的心灵世界
四、作为召唤结构的作者原意
五、理解是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张力
第九章中国艺术解释学
**节解释学视野下的《兰亭序》真伪之辨
一、徐复观对《兰亭序》真伪的辨析
二、考据的问题在于用推理代替了实证
三、辨伪的考据演绎法遵循线性的逻辑
四、考据与解释之间的张力
五、善,意前见的合理性
第二节文人画与书、诗融合的美学解释
一、“书画同源”与艺术自律
二、书法对绘画的影响
三、中国艺术形式与内容的互相涵摄
四、诗书画融合的思想背景
五、文入画凸显了中国美学观念
第三节庄子道艺观的修养美学
一、庖丁解牛:技的“心灵化”
二、技艺来自身心合一
三、修养工夫成就“负的主体”
四、技道双进
五、修养美学的当代意义
第四节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超越解释
一、作为思想史意义的现代艺术
二、对现代艺术精神根源的批判
三、现代艺术反映了现代精神品质变化
四、审美鉴赏成为提升主体心性的途径
五、山水美学精神可嬗变于现代
……
第十章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解释学
余论徐复观解释学再思考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