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银行授信业务

银行授信业务

作者:陆明祥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19.1(4.8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银行授信业务 版权信息

  • ISBN:9787040386356
  • 条形码:9787040386356 ; 978-7-04-03863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银行授信业务 本书特色

杨则文编著的《银行授信业务/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全面介绍了银行授信业务相关知识,《银行授信业务/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尤其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教材和业务参考用书。

银行授信业务 内容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项目编号:2012-2-6)是教育部、财政部为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启动的高职教育建设项目。  《银行授信业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是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杨则文教授负责的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银行授信业务”子项目的配套教材。  《银行授信业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按照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银行授信业务”教学大纲和《金融资源库项目内容标准》的要求编写。  《银行授信业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主要采用“知识+工作任务+实训示范+实训演练”的编写体例,将授信业务基础知识介绍、授信工作技能训练和授信从业人员素质培育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和编排教材内容。每一个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模块,都按照“做、学、教”的实际教学组织要求,并在广泛听取业界人士的意见和总结过去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以灵活适应高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内在需求。  本书特别重视职业性和应用型教学的需要,并在遵循高等院校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以培养金融职场信贷客户经理为目标,选取了十个教学项目,重在培养学生从事信贷工作的实际能力。首先是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授信业务岗位及授信业务系统(即项目一和项目二);其次是培养学生从事信贷工作**的专业基础能力,即营销能力、客户信用分析能力、担保分析能力、授信调查能力等(项目三一项目六);再次是培养学生从事某一具体授信业务的能力和运用信贷专业基础的能力,即个人贷款实务、企业贷款实务、票据业务实务等(项目七一项目九);*后是在学生已有一定的业务办理和业务拓展能力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授信业务的日常管理能力(即项目十)。可以说,本书突破了传统教材以业务流程或授信产品为主线的编排思路,创造性地以职业性和应用型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即先从认知能力(主要是对岗位和业务管理系统的认知)到岗位综合能力(即专业基础能力,如营销、分析、调查能力等)再到岗位具体业务能力(如具体授信产品经营、内勤管理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尤其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教材和业务参考用书。

银行授信业务 目录

项目一 岗位认知
模块一 信贷客户经理
模块二 授信工作部门和岗位
模块三 授信贷款要素
模块四 授信业务操作流程
模块五 授信贷款原则

项目二 系统操作
模块一 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模块二 智盛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
模块三 系统操作实训

项目三 信贷营销
模块一 公司信贷营销
模块二 个人贷款营销
模块三 客户开发和维护

项目四 信用分析
模块一 财务分析
模块二 非财务分析
模块三 信用评级
模块四 信用评级业务实训

项目五 担保分析
模块一 保证分析
模块二 抵押分析
模块三 质押分析
模块四 担保业务实训

项目六 授信调查
模块一 个人客户授信调查
模块二 企业客户授信调查
模块三 额度授信业务实训

项目七 个人贷款
模块一 受理个人贷款申请
模块二 个人贷款送审和审查
模块三 落实和办理个人贷款
模块四 个人贷款业务实训

项目八 企业贷款
模块一 流动资金贷款
模块二 固定资产贷款
模块三 小企业贷款
模块四 企业贷款业务实训

项目九 票据业务
模块一 商业汇票识别和填写
模块二 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
模块三 票据业务实训

项目十 货后管理
模块一 贷后检查
模块二 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三 不良贷款处置
模块四 贷后管理实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银行授信业务 节选

  重组贷款的目的是在原不良贷款已形成一定的风险和损失,依靠原借款人(担保人)已不能阻止进一步损失的情况下,将不良贷款重组于新的借款人(担保人),以减少损失和降低风险。因此,重组贷款绝不能为掩人耳目而搞成虚假的移花接木,否则必将引发更大的风险,形成更大的损失,*终也必将自食恶果。  1.新借款人(担保人)的资质必须优于原者  不良贷款的借款主体在其借款被划入不良行列时,其资质也必然是低下的。所以对被列为重组贷款的新的借款主体(与原借款人必然有一定的关联)的借款资质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从风险的角度分析,越是优良资质的借款主体,其贷款的安全性越高。这虽然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风险防范的基本原理,但在实际的操作时却又是一个不易把握的难题,原因一是银行内部人员的虚荣性,二是外部人员的虚假性。只有排除虚荣性、辨清虚假性才能把好此关,更要预防今后新借款人以骗贷、新担保人以骗保为由,引发重组贷款在法律界定上的无效。  2.选准借款方式,提高保障系数  重组贷款本身有别于正常贷款,经受不住再次的“折腾”和“磨难”。而借款方式的不同对贷款安全性的保障系数也有高低之分。信用、担保、抵(质)押和贴现(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究竟选择哪项,则需要对原不良贷款的成因、现借款(担保)主体的适用程度、到期收贷时的可操作性、目前办理手续时的法律可靠性进行综合汇总评定,可单项选择,亦可组合兼容,切忌盲目草率行事。  3.切合实际确定重组金额,确保重组贷款安全回收  对不良贷款进行合法有效的重组只是化解不良资产的手段,其*终目的是要减少损失,*大限度地收回不良贷款的本息。在拟订重组方案时,往往对重组金额的确定*感棘手,被重组的借款主体常常仗着“你有求于我,我就斩你无商量”。面对此情,就必须将银行需要保全的金额、预计的损失和承担的风险,同借款主体的经营绩效、还款能力、保障方式和担保主体的担保系数作对应比较,从而进一步鉴别;万不可以无原则的迁就、无依据的幻想、脱离现实的预测来满足对方的扩量需求,造成风险加大、损失更惨的被动恶果。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