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社会哲学引论-唯物史观与转型发展

当代社会哲学引论-唯物史观与转型发展

作者:杨俊一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4.6(7.2折) 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社会哲学引论-唯物史观与转型发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111394
  • 条形码:9787567111394 ; 978-7-5671-113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社会哲学引论-唯物史观与转型发展 本书特色

    《当代社会哲学引论——唯物史观与转型发展》由杨俊一著,是一部关于当代社会哲学——转型发展哲学的专题性论著集,强化问题意识与转型发展。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二十六章,分别为“转型变迁论”、“转型博弈论”、“转型制度论”。全书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理论范式和要素:一是唯物史观的经典文献,二是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的理论与方法,三是转型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提出的问题与路径,四是发展社会学人本发展论和文化发展论的思想元素,五是当代中国转型发展问题的理论反思。

当代社会哲学引论-唯物史观与转型发展 内容简介

《当代社会哲学引论——唯物史观与转型发展》由杨俊一著,是一部关于当代社会哲学——转型发展哲学的专题性论著集,强化问题意识与转型发展。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二十六章,分别为“转型变迁论”、“转型博弈论”、“转型制度论”。全书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理论范式和要素:一是唯物史观的经典文献,二是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的理论与方法,三是转型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提出的问题与路径,四是发展社会学人本发展论和文化发展论的思想元素,五是当代中国转型发展问题的理论反思。

当代社会哲学引论-唯物史观与转型发展 目录

导论    一、为什么是发展?为什么是现代化?    二、为什么是新发展观?为什么是社会哲学?    三、转型发展:建构主义或结构主义上编  转变变迁论  **章  实践与“广义历史唯物论”    一、重读“文本历史唯物论”    二、当代唯物史观的“创新原理”    三、理论创新模式的解释张力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三维模式”    一、马克思西方社会发展的“更替模式”    二、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的“跨越模式”    三、马克思欧美转型发展的“变迁模式”  第三章  “晚年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    一、“后马克思主义”与“晚年马克思”的“对话”    二、《资本论》第三卷“股份生产方式”改造的构想‘    三、“后《资本论》时代”生产方式的变迁    四、中国小康社会结构整合的构想  第四章  实践模式与社会发展历时形态    一、实践模式的结构:生产与交往    二、实践模式的“逻辑一历史”前提    三、劳力经济模式:劳动力与产权制度    四、资源经济模式:从“资本”到“社会”    五、知识经济模式:“知识决定未来”  第五章  “企业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    一、制度变迁与中国企业定位的分析    二、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社会学考察    三、企业制度变迁诱致社会结构转型  第六章  “单位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    一、民生社会:权利平等、正义优先    二、“两位一体”:“企国同构”的“单位制度”(1949—1978)    三、“三位一体”:从“市民制度”到“企群分立”(1978—2003)    四、“四位一体”:历史优先还是价值超越?(2003—2008)  第七章  “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与社会结构转型    一、现代社会管理的“思想路线图”    二、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思想原则    三、社会管理基本问题及其主体结构分析  第八章  当代唯物史观的本体论转向    一、和谐论:当代唯物史观本体论的创新    二、社会论:当代唯物史观本体结构的创新    三、人本论:当代唯物史观本体范式的创新    四、分享论:当代唯物史观价值模式的创新  第九章  社会哲学的后现代转向    一、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产业结构转型    二、后现代转向:利奥塔、鲍德里亚与詹明信    三、解构之超越:唯物史观的实践建构中编  转型博弈论  第十章  人性模式:哲学与经济学比较分析    一、何谓“现实人”模式    二、人性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    三、人学:人性模式创新的分析构架  第十一章  社会转型与人的“实现形式”    一、转型期人的生产交往关系变迁    二、转型期人的“实现形式”变迁    三、转型期人多向度的“实现形式”  第十二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选择的“悖论命题”    一、“经济人”还是“道德人”?    二、生产主义文化还是消费主义文化?    三、短缺伦理还是致富伦理?    四、“事实存在”还是“真实存在”?  第十三章  “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的价值论阐释    一、“囚徒困境”与道德选择策略    二、道德选择对策的价值论分析    三、群体与个体:二元结构的价值整合  第十四章  价值“择优博弈”与理想信念整合    一、理想信念“生产”与择优博弈    二、价值择优博弈的目标定位    三、价值择优博弈的整合功能  第十五章  理想信念机制与价值模式变迁    一、理想信念与“相信机制”    二、理想信念价值模式的变迁    三、转型期理想信念的功能分析  第十六章  意识形态新视阈:超越新制度主义    一、意识形态的边界及其价值系统    二、意识形态在制度变迁中的功能    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视阈  第十七章  意识形态功能及其弱化的道德风险    一、意识形态“制度功能”的分析    二、意识形态弱化的“道德风险”    三、意识形态在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功能  第十八章  跨文化管理的价值分析与整合    一、管理文化模式:机制与功能    二、西方管理文化模式的价值观    三、中国管理文化模式的价值观    四、跨文化管理差异比较的整合模式下编  转型制度论  第十九章  “制度是交往的产物”    一、制度本质认识的三维尺度    二、人性诸假设与制度行为    三、“制度人”:韦伯与威廉姆森  第二十章  制度起源论:技术、交往与秩序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产权制度起源论    二、诺思的产权制度起源论    三、哈耶克的制度认识论:知识与秩序    四、埃格特森的制度博弈论  第二十一章  制度资本的结构与功能    一、信念与制度资本的再生产    二、制度结构及其“经济一社会”功能  第二十二章  集体行动与国家制度行为    一、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二、诺思:国家制度行为的分析  第二十三章  产权与制度的变迁形式    一、产权变迁:外部收益内部化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    三、强制性制度变迁  第二十四章  制度创新模型:诺思与布罗姆利    一、制度创新的诺思模型    二、制度变迁的布罗姆利模型  第二十五章  “内部人控制”与激励制度创新    一、“两权分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二、传统公有制代理机制的效率分析    三、改革试点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    四、组织激励方式的制度创新  第二十六章  马克思制度变迁思想的当代视阈    一、马克思制度变迁思想的分析构架    二、马克思制度变迁史的结构分析    三、马克思制度变迁维度的创新构想附录  现代的,太现代的!——模仿解构主义“书写”的一篇习作后记
展开全部

当代社会哲学引论-唯物史观与转型发展 作者简介

     杨俊一,1958年生,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全国人学学会理事;曾出版《实践哲学论》、《制度变迁与管理创新》等论著(编著)二十余部;曾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O余篇,并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摘》转载3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