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焦点-李锦答记者问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250377
- 条形码:9787511250377 ; 978-7-5112-503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焦点-李锦答记者问 本书特色
这是我国**本企业新闻解读人著作。 李锦是近三年来我国就企业问题接受媒体访问*多的学者之一,是出现在媒体上*多的国企评论员与新闻解读人。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国有企业面对深度探索和多种考验,也面对多方面的关注和非议。李锦以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身份回答40多家媒体记者200多次访问,他作为独立学者做增信释疑工作,适应了信息社会对新闻的深度诉求。 李锦答记者问的内容囊括中国国企改革的当前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通过对新闻的分析,阐述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大企业时代、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观点。特别是对国企改革必须从功能分类开始的呼吁,尤为引人注目。 本书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李锦就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动态接受媒体的专访,一是接受电话访问,相关观点为新闻媒体所报道。这些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各部分按时间顺序编排。 李锦的答记者问,常常能够出口成章,抓住本质,说出每项改革的前因后果,揭示发展趋势,往往有新意,深受媒体欢迎。通过这种“活的历史”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舆情走向。对我国国企领导干部、研究人员、财经记者与企业新闻发言人,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焦点-李锦答记者问 内容简介
李锦答记者问的内容囊括中国国企改革的当前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通过对新闻的分析,阐述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大企业时代、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观点。特别是对国企改革必须从功能分类开始的呼吁,尤为引人注目。 本书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李锦就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动态接受媒体的专访,一是接受电话访问,相关观点为新闻媒体所报道。这些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各部分按时间顺序编排。
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焦点-李锦答记者问 目录
序 新媒体背景下李锦在解释性新闻中的兴起郑保卫一、国有企业发展道路与改革方向 1国企改革的方向是私有化还是市场化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2012年4月18日) 2国企不能走“老路”、“邪路”,只能走新路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年7月15日) 3解读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主题词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年12月22日) 4坚持国企改革的正确道路 ——答《人民政协报》记者问(2012年3月4日) 5国企怎么办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2012年4月19日) 6央企薪酬涨跌背后玄机 ——答《京华时报》记者问(2012年5月7日) 75010家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退出市场有诸多困难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10月24日) 8中国央企坚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化道路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11月13日) 9聚焦2013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新看点新走向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12月24日) 10国企改革如何进行“顶层设计” ——答《国企》杂志记者问(2013年2期) 11“现在的国企与过去完全两码事” ——答《人民政协报》记者问(2013年3月9日) 12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逻辑观 ——答《国企》杂志记者问(2013年3月28日) 13北京出租车垄断面临大考公司改革只是触及皮毛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4月22日) 14国企改革十年纪实:千里之任行思行远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年5月26日) 15国企利润缘何再现增减“两重天”?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年5月23日) 16如何打造国企核心竞争力? ——答《国企》杂志记者问(2013年6月6日) 17国企利润分化的背后 ——答《上海证券报》记者问(2012年7月17日) 18国企改革需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8月16日) 19市场化改革是触动既得利益的一场变革 ——答《中国企业网络电视台》记者问(2013年11月7日) 20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述评:大力夯实国民经济基础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年11月8日) 21国资委酝酿对国企展开新一轮的战略重组 ——答《经济参考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5日) 22国企改革国资监管迈进历史新阶段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9日) 23国有企业将迎来第二波改革的高潮 ——答中国新闻社记者问(2013年11月22日) 24国企改革再出发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2013年11月22日) 25中国勾勒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年12月19日) 26新阶段国企改革五大看点解析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年12月19日) 27从黄淑和答记者问看国企国资改革的新蓝图 ——答中国企业网络电视台记者问(2013年12月20日)二、国企进入分类分层改革监管新时期 1承认“公益性质国企”是改革的重大突破 ——答《理论网》记者问(2012年1月4日) 2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分类难题 ——答《中国商报》记者问(2013年3月26日) 3国企应该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吗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2013年5月9日) 4按功能国企可划分为四类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问(2013年5月18日) 5重新谋划国企产业布局将形成新监管体系 ——答《经济参考报》记者问(2013年5月21日) 6国企改革意见基本成型分类方式未达共识 ——答《东方早报》记者问(2013年5月22日) 7国企分类定位尤为重要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年5月22日) 8新一轮国企改革涉央企拆分推进国资证券化 ——答《上海证券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日) 9高层透露国资国企改革路径或引资多元化 ——答《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问(2013年11月4日) 10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国企改革力度超预期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6日) 11国企改革第二波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蜕变 ——答《新快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8日) 12国企“一把手”拟实行市场化选聘不再享有党政级别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年11月19日) 13特大国企或先改组为国资投资公司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9日) 14国企分类是国企改革监管的基础与前提 ——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问(2013年11月23日) 15国有企业进入分类分层改革与监管新时期 ——答《人民网》记者问(2013年11月24日) 16国企改革与监管“三三工程”揭开大幕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12月3日) 17国资监管应当拿起“两把刀”切开政企关系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12月24日)三、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 1以主导地位标准观察国企重组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年6月17日) 2《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解读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年12月29日) 3金融业监管不宜照搬国资委模式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4月11日) 4国有资产多头监管图景渐明 ——答《经济观察报》记者问(2012年4月28日) 5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以为20%为底线的建议 ——答《京华时报》、《新京报》记者问(2012年5月7日) 6国企高管薪酬现状与改革方向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5月15日) 7财产申报:国企防腐又一拳 ——答《国企》杂志记者问(2012年06月04日) 8.重庆国企高管资产申报的创新意义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6月5日) 9设立金融国资委与市场化是跑的“两股道”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7月24日) 10央企炒楼炒股属不务正业 ——答《人民日报》记者问(2012年12月26日) 11央企怎样引进外部审计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10月25日) 129家央企违规发放数亿元福利国资委将立项监察 ——答《经济参考报》记者问(2013年5月13日) 13聚焦央企考核:宏观大势导致少数企业大起大落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年8月23日) 14再启薪酬调查央企“阳光化”始于信息公开 ——答中央电台记者问(2013年8月23日) 15不能把国企腐败现象与国企制度混为一谈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10月22日) 16中铁建巨额招待费被查处签字背书应大力推广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年10月23日) 17中国将以“签字背书”破解央企监督难题 ——记者问(2013年10月23日) 18国资改革完善治理方式推进股权多元化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问(2013年10月28日) 19国资国企改革路径浮现方案在三中全会后出台 ——答《上海证券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日) 20三成国企收益上缴改善民生 ——答香港《文汇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6日) 21红利上缴30%国企改革一大步 ——答《人民网》记者问(2013年11月18日) 22中国将开启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 ——答《京华时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8日) 23国企红利理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年11月19日) 24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出炉收益上缴比例提高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年12月17日) 25国资委深化国企改革探索管理者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年12月19日)四、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 1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兼并重组成为主要特征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9月1日) 2中国企业离全球性公司有多远? ——答《上海金融报》记者问(2012年7月22日) 3中国企业500强有哪些新看点?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9月1日) 4我国大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加速推进但效益有待提升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9月2日) 5中国企业做大成效明显做强任重道远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9月2日) 6我国大企业加速融入全球竞争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9月2日) 7中国企业500强国企占绝对优势利润为民企7倍 ——答《新京报》记者问(2012年9月3日) 8中国企业500强不要虚胖要强壮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10月8日) 92012年美国大选后经济摩擦怎样影响中国企业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11月6日) 10大企业与中国的命运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7月9日) 11企业500强榜单折射中国大企业四大困局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年8月31日) 12央企继续包揽企业500强前10位 ——答《京华时报》记者问(2013年9月1日) 13大企业要建立适应中低速增长期的经营模式 ——答《国际金融报》记者问(2013年9月2日)五、经济变速期的转型升级 1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中国代工经济”转型的迫切性 ——答《理论网》记者问(2010年7月2日) 2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是历史的选择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6月16日) 3从2012中国服务企业500强看服务业三难题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9月3日) 4“低成本时代”正远去我国制造业期待转型升级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9月4日) 5从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看制造业四大难题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9月4日) 6告别“低成本时代”“中国制造”期待“再创新” ——答《经济参考报》记者问(2012年9月11日) 7中远“搁浅”之警示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2013年4月1日) 8中铝出售9家公司打响盈利保卫战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6月4日) 9“新船长”马泽华如何拯救中远危局? ——答中央电台记者问(2013年7月2日) 10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如何“名归实至”? ——答《知识产权报》记者问(2013年8月日) 11.“克强经济学”背景下的国企如何转型调整? ——答《国企》杂志记者问(2013年8月14日) 12.企业500强须适应经济中低速增长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年8月31日) 13经济下行背景下大企业如何突围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3年8月31日) 14中国企业500强中石化“九连冠”整体收入放缓 ——答《新京报》记者问(2013年8月31日)六、混合所有制与国民共进 1企业进退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现象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年7月5日) 2政府托管的做法,是走错了的一盘棋 ——答《信息时报》记者问(2012年2月21日) 3民间资本:如何打破“玻璃门” ——答《光明日报》记者问(2012年6月5日) 4深度解读《国资14条》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6月27日) 5“民企党代表比例有增加,仍需解放思想”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8月14日) 6从沙钢居民企500强之首看转方式的急迫 ——答中央电台《央广财经评论》记者问(2012年8月30日) 7解读2012中国民企500强9大特色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9月1日) 8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关系解析 ——答新华社记者问(2012年10月19日) 9民资建设铁路有五大障碍要扫除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11月5日) 10国民进退的“四段论”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2年11月5日) 11双汇鲸吞全球*大猪肉供应商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2013年5月30日) 12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3日) 13混合所有制发展:从管企业到管资本 ——答人民网记者问(2013年11月15日) 14多种所有制经济迎机遇 ——答《经济日报》记者问(2013年11月16日) 15国企改革路径是混合经营 ——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2013年11月19日) 16中国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答《北京周报》记者问(2013年12月5日)七、国企舆论与文化建设 1国企改革的历史方位与舆论焦点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年6月14日) 2永远保持国有企业的先进性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7月1日) 3理直气壮唱响国有企业主旋律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年7月14日) 4从大局出发维护国有企业舆论形象 ——答《中国报业网》记者问(2011年8月9日) 5企业智库引领舆论新尝试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3月13日) 6十年,铸就国有企业的核心价值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5月8日) 7中央企业精神的内涵和逻辑体系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1年5月8日) 8宋志平、稻盛和夫之比较(上) ——答《中国企业网》记者问(2012年10月10日) 9宋志平、稻盛和夫之比较(下) ——答《中国企业网》记者问(2012年10月10日) 10中国有企业改革历史的雄壮画卷 ——答《中央电视台》记者问(2013年1月29日) 11《十八大报告国企学习读本》的理论探索 ——答《中国企业报》记者问(2013年6月25日) 附录一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重大创新 ——2013年12月6日在河南省国资大讲堂的演讲 附录二我当企业新闻解读人 ——答《中国报业网》记者问(2012年10月25日) 附录三媒体采访李锦及采用谈话内容的稿件后记
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焦点-李锦答记者问 相关资料
李锦在30多年前便是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新闻记者,被邓小平认为是对改革“有发言权”的人。现在他把智慧倾泻在国企研究上,一年接受40多家媒体采访,仍然保持很大的影响力,令人佩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石军
企业的新闻事实在李锦眼里,只是一种载体,他发现思想并追求对社会的引领力。同样一件事,在他口中说出,常常有新的意蕴,读了这本书,使我感受更深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 宋志平
李锦在近年拿出的《十八大报告国有读本》与《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焦点》,充分体现了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形成的思维敏捷、分析透彻、语言鲜明的特点,是新闻工作与国企研究相结合的力作-------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楠
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焦点-李锦答记者问 作者简介
李锦,江苏射阳人。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首席研究员,新华社高级记者。1976年10月到新华社工作,农村改革的初期,以调查研究闻名,是万元户的最早发现与报道者,邓小平对其有“你有发言权”的评价。
-
中国经济转型
¥14.8¥40 -
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62.6¥88 -
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
¥25.5¥48 -
为了多数人的现代化-邓英淘经济改革文选
¥17.2¥40 -
自由与市场经济
¥60.3¥78 -
中国复兴之路: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