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一种传播形态的新范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29746
- 条形码:9787516129746 ; 978-7-5161-297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一种传播形态的新范式 本书特色
《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一种传播形态的新范式》在分析当前传播困境的基础上,以传播范式为切入点,探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可能的演变方向,*终构建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范式。全文围绕“网络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传播形态”这一中心研究发问展开,通过四个部分论证了“聚众传播兼具信息传递的精准性和人的情感社会需求,满足了人作为个体人和社会人的双重需要,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核心观点。聚众传播是网络信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将带来媒介社区的深入发展,从而影响当下的媒介生态和社会结构。媒介社区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媒介社区的横向和纵向发展将形成一个巨大媒介社区“星系”,在这一过程中,现实社区和现实社会将不断地被吸纳或重组,其分化和重组的结果将成为媒介社区和巨型媒介社区“星系”的一部分。
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一种传播形态的新范式 内容简介
传播和社会息息相关,传播与社会是一体两面,传播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传播的进步传播。社区是“精神共同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一定文明程度的社会总有与之相适应的媒介形态和社区结构形式。在农耕时代,对应的是“身体媒介”和“礼俗社区”;在工业时代,对应的是“复制媒介”和“法理社区”。在信息时代,对应的是“自媒介”和“媒介社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传播渠道和范围却经历了一个从人际——大众——分众——聚众传播的过程,体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社会发展规律。本文试图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体验观察等研究方法,探讨在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下,社区、媒介、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的演变,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这里的社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社区,而是指在媒介场的作用下,通过自媒体系统的传播聚合作用,逐步形成的具有全方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信息生活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演变,社区媒介终端将成为人的感觉器官、人的社会角色的有机延伸,社区媒介或者社区媒介群将成为社区成员感知外界的一个窗口、一种框架,社区外的媒介将需要通过某种渠道与社区内的媒介进行链接,前者的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解码或译码才能被社区成员所认知。从具体内容上看,本文在分析当前传播困境的基础上,以传播范式为切入点,探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可能的演变方向,*终构建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范式。全文围绕“网络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传播形态”这一中心研究发问展开,通过四个部分论证了“聚众传播兼具信息传递的精准性和人的情感社会需求,满足了人作为个体人和社会人的双重需要,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核心观点。聚众传播是网络信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将带来媒介社区的深入发展,从而影响当下的媒介生态和社会结构。媒介社区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媒介社区的横向和纵向发展将形成一个巨大媒介社区“星系”,在这一过程中,现实社区和现实社会将不断地被吸纳或重组,其分化和重组的结果将成为媒介社区和巨型媒介社区“星系”的一部分。
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一种传播形态的新范式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的缘起
一传者的失落
二受众的迷失
三传播研究的停滞与迷茫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聚焦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聚焦
三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说明
一研究方法
二篇章 结构
三研究创新与存在的困难
第二章 媒介社区的本体阐释
**节 社区的发展与演变
一社区:“精神共同体”
二从游猎到农耕:原始社区的形成
三社区的发展与演变:生产力和传播的双重推动
第二节 媒介社区的兴起
一媒介的传播与反馈:媒介社区形成的基础
二“文字”教会:《圣经》的传播形成了*早的媒介社区
三读者俱乐部:平面媒介时代的媒介社区
四视听“粉丝”群:电子媒介时代的媒介社区
五虚拟社区:网络时代媒介社区的发展
第三节 媒介社区的本质特征
一“信息生活共同体”:媒介社区的概念与内涵
二信息“类聚”,人以群分:媒介社区的本质体现
三现实与虚拟的“第三界”:媒介社区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三章 媒介社区的结构与类型
**节 媒介社区的结构
一媒介社区的媒介平台
二媒介社区的成员
三媒介社区中的文化构成
第二节 媒介社区的类型
一媒介视角
二功能视角
三互动模式视角
第四章 聚众传播的特征与内涵
**节 主体的融合与自由
一从确定到模糊的主体
二告别约束走向自由的主体
三走出被动迈向主动的主体
第二节 媒介的类型与整合
一单向度媒介
二双向度媒介
三协作式媒介
四自媒介
五首属媒介
第三节 过程的介入与凸显
一传播过程的中心转换
二传播过程的延伸与循环
三传播过程的对称与平衡
四传播过程的地位和作用凸显
第四节 信息的流动与控制
一基于网络节 点的信息流动
二信息流激发情感流
三情感流强化意见流,*终形成文化认同
四聚众传播的规则:自由与控制的融合形态
第五节 聚众传播的内涵与本质
一聚众传播的内涵:一种具有“聚众”效应的传播形态
二聚众传播的本质特征:社会结构方式
第五章 聚众传播的价值体认
**节 传播实践的新路径
一媒介困境的本质是信息的质量问题
二信息质量是一个多维度指标体系
三媒介困境的根源在于传受的分离
四聚众传播模式是解决困境的*终方案
第二节 传播理论的新范式
一聚众传播是一种理论范式
二聚众传播是人类传播3.0
三聚众传播兴起的根源在于人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人类传播3.0的社会文化意义
第三节 媒介生态与社会结构的新模式
一媒介生态的发展进路:大众媒体—分众媒体自媒体系统—首属媒介
二社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现实社会逐步融入媒介社区“星系”,国家*终消亡
三社会和国家的策略应对:积极建设“受控物理层”,全面参与“内容层”
参考文献
后记
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一种传播形态的新范式 作者简介
罗自文(1972—),湖北广水人,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新媒体、影视传播和新闻教育。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电视摄像艺术新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等多部教材,独著有《构建电视频道》一部。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4.4¥45.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6.0¥48.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古籍编辑工作漫谈(八品)
¥8.3¥16 -
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二十一辑)
¥18.4¥58 -
科学研究的方法
¥19.5¥56 -
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二辑)
¥17.5¥50 -
劳沫之新闻文集
¥34.4¥88 -
编辑想要什么:科学期刊论文发表指南
¥1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