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作者:祝捷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47.5(7.2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823169
  • 条形码:9787510823169 ; 978-7-5108-231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编辑推荐:寻找合适的两岸关系定位模式和解决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的问题,既需要政治人物的智慧和魄力,也需要理论的智慧与助力。《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为解决两岸关系定位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进行理论上的准备,并形成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方案,以期助益于“一个中国”框架内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政府赈济台湾相关原始文献的史料选编,包含了起居注档案、兵部档案、户部档案、奏折等各种文献形式。本书让读者看到当时灾难频仍的台湾人民面对灾难时是如何在中央政府的赈济与帮助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使当时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行为变得具体而有血有肉、 有声有色。这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和治理,说明了当时台湾与大陆统一于一个中央政府的历史事实。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目录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范式:“策略定位”的研究范式
汽、研究方法:理论建构的方法
四、结构安排
**章“承认争议”: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问题意识
一、“承认争议”:“一中争议”的自然衍生
(一)两岸的“一中争议”
(二)“一中争议”与“承认争议”的衍生
二、“承认争议”的表现形式
(一)“承认争议”在政治上的表现形式
(二)“承认争议”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三)“承认争议”在两岸经贸往来上的表现形式
(四)“承认争议”在国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
汽、两岸解决“承认争议”的做法 绪论一、研究意义二、研究范式:“策略定位”的研究范式汽、研究方法:理论建构的方法四、结构安排**章“承认争议”: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问题意识一、“承认争议”:“一中争议”的自然衍生 (一)两岸的“一中争议” (二)“一中争议”与“承认争议”的衍生二、“承认争议”的表现形式 (一)“承认争议”在政治上的表现形式 (二)“承认争议”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三)“承认争议”在两岸经贸往来上的表现形式 (四)“承认争议”在国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汽、两岸解决“承认争议”的做法 (一)“一国两制”理论 (二)两会事务性商谈机制 (三)马英九的“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第二章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描述一、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政策面和法制面描述 (一)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政策面描述 (二)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法制面描述二、台湾地区学者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理论描述 (一)主权理论的解释 (二)“分裂国家”(the Divided Country)理论的解释 (=)“台湾主体性”理论的解释汽、大陆学者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理论描述 (一)黄嘉树教授和土英津博士的“主权构成研究” (二)陈动教授基于占有理论的“一国两区”论 (=)朱松岭教授基于宣告死亡制度的“中华民国宣告死亡”论 (四)周叶中教授等基于治理理论的“两岸治理”论第三章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基本思路一、两岸有关政治问题的谈判:观点回顾 (一)大陆方面有关政治谈判议题的主张 (二)台湾地区有关政治谈判议题的主张二、认识论基础:“政治对立论” (一)“政治对立论”的主要内容 (二)“政治对立论”的内涵汽、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政治前提:“九二共识” (一)本体论的“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的政治原则 (二)方法论的“九二共识”:“求同存异”的协商精神/四、定位要素:议题化、阶段化和共识化 (一)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中各基本要索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二)方法要索:“议题化”(三)路径要索:“阶段化”(四)结果要索:“共识化”第四章“两岸”模式及其与其他定位模式的比较一、“两岸,, (一)两岸动力系统及其对政治关系定位的影响 (二)两岸:从地理概念向政治概念的转变 (三)“两岸”作为现阶段政治关系定位模式的口1一行性二、“两岸”模式的提出及其涵义 (一)主权概念的产生与主权的国内法化 (二)两岸“主权争议”的理论根源:主权概念的国际法化 (三)主权概念的回归:“两岸”“去主权化”的理论推演 (四)“两岸”作为政治关系定位模式的证成:基于对 “不完全分裂国家”理论的批判 (五)“两岸”与“一国两制”的关系三、“两岸”模式的历时性比较 (一)“两岸”模式与“合法政府对叛乱团体”模式 (二)“两岸”模式与“中央对地方”模式 (三)“两岸”模式与“两党”模式四、“两岸”模式的共时性比较 (一)“两岸”模式与“两会”模式 (二)“两岸”模式与“一国两区”模式 (三)“两岸”模式与“主权一治权”模式五、“两岸”模式的国际性比较 (一)“两岸”模式与欧洲一体化 (二)“两岸”模式与“分裂国家” (三)“两岸”模式与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处理地方分离主义做法的比较研究第五章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与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的关系一、从“外交靡战”到“外交休兵”:台湾地区参加国际 空问中的两岸攻防 (一)“汉贼不两立”时期的两岸攻防 (二)“总体外交”时期的两岸攻防 (三)“务实外交”时期的两岸攻防 (四)“后务实外交”时期的两岸攻防 (五)“外交休兵”与“攻防”范式的修正二、台湾地区在国际空问的存在方式 (一)作为“国家”的存在方式 (二)符合国际组织规则的存在方式 (三)保持“实质关系”的存在方式 (四)司法的存在方式 (五)民间团体的存在方式汽、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思路在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问问题中的运用 (一)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间的主要问题 (二)本体论上的关系:阶段化 (三)方法论上的关系:议题化第六章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组织的策略及因应一、不对称博弈与策略定位范式 (一)不对称博弈和“策略”定位范式的释出 (二)台湾地区学者所总结的“策略”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组织策略的展开—以台湾地区申请 参与WHO/ WHA活动为例 (一)主体策略:从“一国”到“两体” (二)议题策略:从“权力”到“权利” (三)行为策略:从“加人”到“参与”三、大陆的因应策略(一)因应“主体策略”:定型“中华台北”(二)因应“权利策略”:开放台湾同胞维护自身利益 的制度空间(三)因应“参与策略”:超越参加国际组织的政治目的第七章“两岸”模式下台湾地区有序参加国际空问的问题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与台湾地区有序参加国际空问问题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内涵 (二)两岸原则:“中华民族认同”的逻辑结果 (=)功能原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必然要求 (四)制度原则:法理共识的外在形态 (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与台湾地区有序参加国际空间二、涉及台湾地区的国际法律文件及其在台湾地区有序参加国际 空问问题中的作用研究 (一)1945年8月15日之前的涉台国际法律文件 (二)“旧金山和约”(1951年)和“中日和平条约” (1952年) (=)联合国2758号决议(1971年) (四)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文件 (五)台湾地区有序参加国际空间的法律逻辑三、两岸应对共处一个国际组织的问题及其解决:以WTO为例 (一)两岸在WTO内的攻防 (二)台湾地区在WTO内的地位及两岸在WTO内的相互关系 (=)两岸共处一个国际组织的机制构建:WTO的经验与不足四、台湾地区有序参与国际空间机制的构建(一)指导思想: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思路的运用(二)模式选择:国际法允许下的参加与制度性协商(三)制度设计:与两会事务性商谈机制的衔接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节选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编辑推荐:寻找合适的两岸关系定位模式和解决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的问题,既需要政治人物的智慧和魄力,也需要理论的智慧与助力。《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为解决两岸关系定位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进行理论上的准备,并形成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方案,以期助益于“一个中国”框架内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祝捷,男,1981 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台湾问题。出版(含主编)著作、教材8 种,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 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十余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