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心性诗学的再生

心性诗学的再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7-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21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3.3(3.8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心性诗学的再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29760
  • 条形码:9787516129760 ; 978-7-5161-297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心性诗学的再生 本书特色

  历来论新儒家,均集中于他们在哲学上的表现,说明他们与胡适等人的文化观有何不同,很少注意到新儒家在文艺思想上的重要性。重岗则以新儒家中的徐复观先生为主线,一方面以之对比胡适、鲁迅、周作人、废名,一方面又以徐先生和熊十力、钱穆、唐君毅、牟宗三等新儒家阵营中的人做对比。层层辩诘,以逼显现代诗学当如何建立这一主题。如此往复对比辩难,读者读起来可能会吃力些。但盘根错节处,其实适足以见他奏刀砉然之趣。据他的研究,徐复观论文学是由“人的文学”再进而说“心的文学”,亦即以儒家所说的人之心性作为文学创作动源。那不只是“诗言志”,更要注意“志,心之所之”的那个心。心,不论是儒家型的仁义之心或道家型的虚静之心,都是道德、认知、艺术的总根源。他强调文学不能背离这个本源,由这个本源发展起来的文学理论,乃因此被重岗称为“心性诗学”。又因该诗学是在传统已被切断了以后重新开证出来的,故称为心性诗学之再生。再生,含有新生与继生二义。对传统来说,这是继生,继承于中国文哲大传统。对现代文学来说却是新生。新生者超越了胡周诸公所开创的典范,形成了新的典范转移。如此论述与评价,隐然也就可见重岗兄之祈向所在。因此,本书虽论徐复观,实亦不妨视为重岗的言志之书,代表了他对现代诗学走向应该如何的主张。    ——龚鹏程先生评语    该书是将现代文学理论(“现代诗学”)置诸现代历史和思想史脉络之中进行研究的有益尝试,这不啻在研究方法上打破历史和理论的界限,更为有益的是,通过考察以徐复观为代表的当代新儒家在构建现代诗学方面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实践活动,重新反省了中国文化在更新当代诗学、进而重建当代人文精神等重要问题上的价值和意义。这项研究*有创意的地方,是考察了徐复观的心性诗学与五四以来胡适、周氏兄弟的文学、文化观的对话关系,并将徐复观的诗学与当代新儒家内部其他诸家的相关思想做了细致的比较考察,突显了徐复观所意图构建的现代诗学的重要特色和方向,有助于理解五四以降,尤其是战后在台港地区和海外发展起来的诗学和思想谱系,其研究成果,也足可对当代中国诗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参照。    ——黎湘萍先生评语

心性诗学的再生 内容简介

  《心性诗学的再生》的研究,沿着两个相关联的方向展开:一是以徐复观为契机的思想对话;二是中国现代诗学的认同、转向和可能性。作者把《心性诗学的再生》视作作为方法的诗学思考。它探寻的是何谓中国人、何谓中国社会、何谓中国历史文化的问题。这一点与《心性诗学的再生》所论知识人的本意有相契合之处。诗学,在这里不只涉及对历史的解释,还关系到人性的理解、社会的重建。所谓方法,也不仅仅指的是批评话语、论述程序和技术手段,更是指向价值的领域、生命的世界。徐复观对此解析甚透,他在政治与学术、历史与文化之间的游走,*终还是落定在了价值和主体重构。他以独有的“东方的忧郁”,为没有精神属籍的人们,在人性根源处作了再普通不过的提示。

心性诗学的再生 目录


序言 
导论现代诗学的身份问题 
**章基于文化认同的诗学取向 
一缘起:对文化认同危机的超越 
二胡适与徐复观的文化路向分析 
(一)历史性的张力关系 
(二)两种话语类型 
三胡适文学思想的合法性及其解体 
(一)胡适的文学实验和文学史重构 
(二)徐复观文学史观的提出 
第二章现代诗学重建的生命动源 
一现代思想谱系中的生命问题 
(一)现代生命转型的困惑 
(二)徐复观生命意识的凸显 
二生命始点的两歧:论徐复观对鲁迅的疏离 
(一)文学与学术的“歧途” 
(二)鲁迅的生命归宿 
(三)徐复观对鲁迅的歧见 
(四)牟宗三的个体生命言说 
三“儒者”的两种现代形态 
(一)周作人的儒家情结及其困扰 
(二)徐复观的儒家性格之形成 
第三章现代诗学的典范转移:从“人的文学”到“心的文学” 
一“人的文学”与周作人的思想困境 
(一)“观念革命”的历史正当性 
(二)周作人的思想纠结及其止境 
二以“言志”论为焦点的学思转换 
(一)周作人“言志”新论的裂痕 
(二)废名对周作人思想的推展 
(三)熊十力、徐复观的“言志”新境 
三“心的文学”之归位:以钱穆为比照的徐复观心性诗学诠解 
(一)民族观念的重认 
(二)钱、徐学思的分际 
(三)钱穆文艺观的回向 
(四)徐复观文艺观的证成 
第四章心性诗学的可能样态:徐复观与新儒家同人之文艺观析论 
一就本源而言的文艺定位 
(一)熊十力艺文之路的阻隔 
(二)徐复观对文艺的融贯 
二文艺诠释的三条路径 
(一)徐复观的理论和历史考辨 
(二)牟宗三的直观式美学契悟 
(三)唐君毅的文化价值省察 
结语诗学的对话与人性根源处的指点 
附录一徐复观研究综述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三现代新儒家年表 
后记
展开全部

心性诗学的再生 节选

历来论新儒家,均集中于他们在哲学上的表现,说明他们与胡适等人的文化观有何不同,很少注意到新儒家在文艺思想上的重要性。重岗则以新儒家中的徐复观先生为主线,一方面以之对比胡适、鲁迅、周作人、废名,一方面又以徐先生和熊十力、钱穆、唐君毅、牟宗三等新儒家阵营中的人做对比。层层辩诘,以逼显现代诗学当如何建立这一主题。如此往复对比辩难,读者读起来可能会吃力些。但盘根错节处,其实适足以见他奏刀砉然之趣。据他的研究,徐复观论文学是由“人的文学”再进而说“心的文学”,亦即以儒家所说的人之心性作为文学创作动源。那不只是“诗言志”,更要注意“志,心之所之”的那个心。心,不论是儒家型的仁义之心或道家型的虚静之心,都是道德、认知、艺术的总根源。他强调文学不能背离这个本源,由这个本源发展起来的文学理论,乃因此被重岗称为“心性诗学”。又因该诗学是在传统已被切断了以后重新开证出来的,故称为心性诗学之再生。再生,含有新生与继生二义。对传统来说,这是继生,继承于中国文哲大传统。对现代文学来说却是新生。新生者超越了胡周诸公所开创的典范,形成了新的典范转移。如此论述与评价,隐然也就可见重岗兄之祈向所在。因此,本书虽论徐复观,实亦不妨视为重岗的言志之书,代表了他对现代诗学走向应该如何的主张。 
——龚鹏程先生评语 
该书是将现代文学理论(“现代诗学”)置诸现代历史和思想史脉络之中进行研究的有益尝试,这不啻在研究方法上打破历史和理论的界限,更为有益的是,通过考察以徐复观为代表的当代新儒家在构建现代诗学方面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实践活动,重新反省了中国文化在更新当代诗学、进而重建当代人文精神等重要问题上的价值和意义。这项研究*有创意的地方,是考察了徐复观的心性诗学与五四以来胡适、周氏兄弟的文学、文化观的对话关系,并将徐复观的诗学与当代新儒家内部其他诸家的相关思想做了细致的比较考察,突显了徐复观所意图构建的现代诗学的重要特色和方向,有助于理解五四以降,尤其是战后在台港地区和海外发展起来的诗学和思想谱系,其研究成果,也足可对当代中国诗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参照。 
——黎湘萍先生评语

心性诗学的再生 作者简介

  张重岗,1968年出生,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侧重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东亚近现代文化交往的研究。关注的议题有现代新儒家思想、台湾左翼谱系、东亚士人流动、华人移民及其文学书写等。近期的研究方向是近现代台湾的内部和外部、世界华文文学学术史。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