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843359
- 条形码:9787502843359 ; 978-7-5028-433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册) 本书特色
北京文学月刊社主编的《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奖获奖作品包括多篇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新人新作等,如陈应松的《一个人的遭遇》、方方的《声音低回》、丁力的《房东》、陈纸的《下山去看红绿灯》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作品题材都与现实生活有关,文笔或朴实或庄重或幽默诙谐,内容健康向上,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并充满了正能量。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册) 内容简介
北京文学月刊社主编的《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包括:陈应松、方方、丁力、陈纸等作者,众多中国文学界*权威专家一致评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体现时代精神,展示中国文学创新风范,深邃的激情,开阔的视野,敏锐的触角,篇篇好看,篇篇耐读。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册) 目录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篇目
中篇小说
陈应松 《一个人的遭遇》
方 方 《声音低回》
荆永鸣 《北京房东》
杨少衡 《读一个句号》
丁 力 《房东》
短篇小说
冯俊科 《家乡有人真儿气》
刘庆邦 《皂之白》
陈 纸 《下山去看红绿灯》
汪文勤 《姓甚名谁》
潘绍东 《歌郎》
报告文学
叶多多 《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
朱晓军 李 英 《让百姓作主——浙江省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
刘元举 《啼血试验——朱清时与他的南科大命运》
阎 纲 《美丽的夭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
苗秀侠 《迷惘的庄稼——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
新人新作
毛建军 《北京人》
王海霞 《烟花》
郝中实 《鹰眼》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册) 相关资料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颁奖词
中篇小说
陈应松 《一个人的遭遇》
直面当前重大社会问题,“一个人的遭遇”呈现一个群体的遭遇,揭示一种情绪如何酿成,反思社会管理存在的症结,有着对现实残酷的高度关切,对乡村经验的深度切入,以及对公平正义的热情渴望,显示了极大的艺术勇气,作者始终面向底层、面对现实的立场难能可贵。他坚韧持久的写作令人感佩。语言简洁,文笔凝练,故事读来匪夷所思,却又力透纸背。
方 方 《声音低回》
对底层生活的瞩目,有关母爱以及丧母之痛。儿童的视角,舒缓的讲述,感人的细节,将“声音低回”的爱与痛书写得如惊雷滚地。爱,浸润着所有文字,让人感到温暖,感到这个世界值得们留恋,显示了作者关怀的情感向度和思想路径。人道主义关切跃然纸上。重要的是,突破了底层苦难的讲述,将目光锁定在人性和人的情感领域,这既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坚持。
荆永鸣 《北京房东》
以外来者视角,描摹当下北京的平民生活。以一贯的幽默带出民生主题。充满生活气息,深入普通人情感世界,在浑然不觉间写出转眼即逝的历史时间。仅此一点,就卓然不群。复杂的情感关系,微妙的心理情绪,无一不透露着北京人特有的情感方式和文化信息。人情练达而宽厚,把现代都市的零散、漂泊写出一点古意,如同包浆,着实不易。
杨少衡 《读一个句号》
一边是火灾案情的进展,一边是自我案情的显现。一个官员的清高,原则,底线,身处漩涡无法脱身的困境与无奈,都随着跳楼身亡画上了句号。写官员,但不落“官场”小说的恶套,写出了人的风骨,也写出了人的艰难,写出了当下的环境,也写出了人的选择。语调中的疏离感,使他保持着思想和艺术的观照空间,而不至陷入津津乐道的“厚黑”。
丁 力 《房东》
对都市欲望的近距离观察,对一个白领剩女情感世界精彩呈现。既想要爱情,也想要金钱,还想要婚姻,本来这样的追求无可厚非,但如今却成了奢侈品。于是我们看到了快乐和惊慌,看到了算计和尴尬。婚姻的真相,人性的幽暗,都在故事的推进中逐一显现。这归功于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和简洁的文字。
短篇小说
冯俊科 《家乡有人真儿气》
独有的积累,精彩的故事,迭出的细节,展示着百姓立场和民间戏谑风格。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演示着属于“儿气人”个人,也属于中国大地的悲喜剧。旧时代的印记、新时代的风云,皆与人物的个性融于一体,以对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境界的追求与探索,为读者展示了趣味横生的人生图景。
刘庆邦 《皂之白》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小说为小人物立传,以细腻传神的笔触描写普通矿工的日常生活,着力挖掘日常生活和劳动者的美。细节的抓取和氛围的营造,让故事引人入胜。发现并叙写了一种生活的美,朴素的美。如水之流,麦之香,雀之鸣,皂之白。
陈 纸 《下山去看红绿灯》
故事诗意且单纯。美的画面,流动的风景,其诗性发挥了小说的象征潜能。篇章结构的设置匠心独运,人物形象生动,故事耐人寻味。传统生活所面临的危机,生态破坏产生的惶恐,引发我们对文明进程的反思。
汪文勤 《姓甚名谁》
思想上有内涵,艺术上有功力。因其总体构思的力度而拥有巨大的社会张力。平实节制的叙事演示着一个充满滑稽的故事,使读者在忍俊不禁中感受着直逼骨髓的悲恸——带泪的笑比之单纯的大喜或大悲更具别样的感染力。
潘绍东 《歌郎》
是为行将湮没的民间艺术而唱起的挽歌,是对一个毕生坎坷的乡村歌郎发出的叹息。处处呈现在材料上的广泛采撷和文化上的厚重积累。乡土风情的营造,人与歌沦落衰亡的遭遇,以饱含深情的语调托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乡村歌郎坎坷传奇的对歌生涯,生动有趣,民情浓郁。人物刻画传神而有深度。
新人新作
毛建军 《北京人》
一部近年少见的催人泪下的小说,一个底层女性奋力拼搏改变命运的故事。底层人物在特定生活处境下的感受、际遇、心态、性情表述得深入而得体。有强烈落差的生存境遇,既反映出世态炎凉,又折射出人间温情。极具生活质地和情感分量,包含文学最动人的精神元素。
王海霞 《烟花》
着眼于女性心理情感,捕捉人际关系的点点滴滴。描写细腻微妙,引人入胜。注重节奏感的营造,在把读者引向一种情绪峰巅时戛然而止,烟花般耀眼的燃烧瞬间化为乌有,恍若隔世。烟花这一意象的比喻与借用,生动贴切,意味深长,别具匠心。
郝中实 《鹰眼》
通过一位艺术家的奇特遭遇,揭示人在欲望中的窘境。既是对现实的警醒,更是对人格训练的提示。对无所不在的命运推手的暗中设计,对于孤傲恃才而又躁动不安的灵魂的穿透,对于人际关系和人物处境的熟悉,以及对于氛围的描写和铺垫,强烈的现场感,都是精彩的亮点。
报告文学
叶多多 《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
聚焦平民英雄,表现小人物的写作立场,使一位生态斗士的艰难与正义重现社会,契合时代主题,传递正能量,对于建构一个文明大国的公民意识和生态意识意义深远。材料密集,可以估量出采访的力度,可以掂量出作品的份量。泼墨挥洒,恰恰与急切而剧烈的情节进展相得益彰。
朱晓军 李 英 《让百姓作主——浙江省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
是一部对现实材料深入开掘,以达到由点看面的报告文学范本。形式的精致,角度的独到,解剖的力度,都见功力的深厚。一批个性鲜明的新农民形象代表了中国农村的新生力量,一个偏远山村的民主折射着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曲折有致,杯水波澜,小事件挖出了大意义。
刘元举 《啼血试验——朱清时与他的南科大命运》
一管以窥全豹,以朱清时的教育改革烛照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的艰难。写出了一位有识之士对传统因袭的悲壮抗争,分明是在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立传,为社会转型和历史变革留取前行的辙印。这是一部为民族脊梁、为国家未来鼓与呼的力作。批判的立场,冷静而客观的态度,与教育改革的“啼血”之间形成了强大的审美张力。
阎 纲 《美丽的夭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
写出了生命中太多的痛苦、挣扎和死别。亲情和血泪纠缠的日记,当生命渐渐走向冷却时,却有一团温暖的气氛涌起并弥散,亲情、爱情、友情,人情,它们一起融汇,一起萦绕着将要夭亡的生命,大爱,真爱,挚爱,坚持到最后。一个父亲以他破碎的身心和苍老的笔托举着女儿的永生。
苗秀侠 《迷惘的庄稼——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
题材重大,敢于担当,当为眼下民生问题的大教材。直面问题,发人深省,具有鲜明而沉重的现实感。不仅着力于眼前,更能目光长远,诸多事例,读来让人难以喘息。采访深入细致,描述生动真实。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走上社会、独立生活和亲情缺乏、心理需求等种种问题得以呈现,传达出深切的忧思和人文关怀。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2.4¥40.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烟与镜
烟与镜
¥24.0¥48.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1.6¥30 -
潮骚
¥18¥42 -
沉默的大多数
¥23.8¥36 -
假装得很辛苦(九品)
¥20.2¥48 -
生活如此多娇(九品)
¥18.5¥48 -
大师的国民理想
¥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