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施善与教化

施善与教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1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0(5.5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施善与教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3157969
  • 条形码:9787303157969 ; 978-7-303-1579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施善与教化 本书特色

梁其姿编著的《施善与教化(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以大量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对明清的慈善组织的渊源、组织形态,主要活动以及与明清社会经济及思想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可供中国社会史、中国慈善史研究者与慈善工作者参考。

施善与教化 内容简介

  善会及善堂是明清社会的新现象,由地方士绅商人等集资、管理慈善机构。这些慈善组织兴于16世纪末期的明代,盛行于清代,甚至民初仍有不少传统善堂仍在运作,本书研究重点则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历史。它们遍布全国,是清代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重要性及社会意义不容忽视,其中渗透了复杂而具体的文化因素。本书既从客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去探索善堂的成因,也从施善者的主观角度去分析善堂的功能与性质,从而深入解读了明清时代的社会文化。作者透过慈善组织发展的历史,看社会经济改变与价值观改变的关系,并与海外汉学对话,回应了中国有无“福利国家”传统之问,为明清社会描绘出一幅活泼的历史场景,丰富了世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

施善与教化 目录


导言
 一、研究的角度 
 二、要探讨的问题
 三、其他值得注意的相关历史现象 
 四、中国与江南社会
 五、所用资料
**章 明末以前的慈善——观念与制度变化
 一、古代的贫穷观念
 二、身份等级与经济地位的关系
 三、小结:社会文化身份与经济地位关系的暖昧性
 四、慈善组织的历史
第二章 明末清初民间慈善组织的兴起
 一、明末善会的兴起
 二、善会兴起的原因
 三、明末清初“善人”的背景及活动
第三章 慈善组织的制度化(1655—1724)
 一、明清慈善组织的过渡——扬州育婴社的例子
 二、清初慈善机构的发展及制度化
 三、清初期善堂的理想
 四、“妇女慈仁”之政:中央政府对慈善组织的态度
第四章 慈善机构的“官僚化”(1724—1796) 
 一、官方的积极介入
 二、新的同善会——与明末截然相异的意识形态 
 三、官僚与地方慈善家的关系 
 四、小结 
第五章 乾隆中期以来慈善机构的“儒生化”
 ——惜字会与清节堂的例子
 一、惜字会
 二、清节堂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嘉庆以来慈善组织与小社区的发展
 一、配合家庭制度的保婴会
 二、施棺及综合性善堂的发展
结论
 一、慈善组织是“福利国家”的前身吗? 
 二、慈善组织的领导层与意识形态的变化:“儒生化”的发展
 三、公共范围与公民社会的争论 
附录
 “明清慈善活动(公元1600一1850)”研究计划报告 
 附表一 育婴堂
 附表二 清节类善堂
 附表三 施棺类善堂
 附表四 综合性善堂 
 附表五 方志
参考书目
著作目录
展开全部

施善与教化 作者简介

  梁其姿,香港大学历史系学士,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博士。1982年至2008年任职台北“中央研究院”,曾先后任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2008年至2010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2011年起任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兼讲座教授。2010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早年研究明清慈善组织。近年专注于医疗史,著有《中国麻风病史》(英文,2009)、《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汉文,2012),并主编《女性与医疗》(英文,2006)、《东亚华人社会近代健康与卫生史》(英文,2010)等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