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

作者:李默主编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读者评分:4.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1.5(7.2折) 定价  ¥2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7664598
  • 条形码:9787807664598 ; 978-7-80766-459-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 本书特色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全景式图文并茂的记录了中国文明历史,与考古密切相联,追寻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它可称为真正的“纸一博物馆”,文字、图片彼此相当,将中华文明人类历史上缔造的*光辉绚丽的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 内容简介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内容包括: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王安石去世、苏轼被贬、李、范传派扩大影响、宋地图业繁荣、宋颁行《武经七书》、宋农学兴盛等。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 前言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钓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话说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话说中华文明》,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话说中华文明》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 目录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
王安石去世
苏轼被贬
李、范传派扩大影响
宋地图业繁荣
宋颁行《武经七书》
宋农学兴盛
沈括著《梦溪笔谈》
宋弃米脂等四寨
唐慎微收集本草药方
苏轼诗歌多姿多彩
苏颂制造天文仪器
宋采用胆铜法制铜
哲宗新班·新法复行
沈括去世
女真兴起
新党罗织“同文馆之狱”
《营造法式》成书
建筑斗棋使用定型
宋夏爆发平夏城之战
黄庭坚开新书风
黄庭坚开诗歌新流派
诸宫调流行于宋金
罗盘西传
秦观作《淮海词》
朱淑真作《断肠词》
宋说话兴盛
三苏成古文运动中坚
宋人称谓多样
苏轼去世
司马光定《投壶新格》
蔡京起用
蔡京设立元祜党人碑
宋再次收复湟州
宋大兴学校
宋微宗创瘦金体
宋版画普及
宋风俗画成就突出
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
宋进行大规模天文测绘
宋设立架阁库管理档案
朱氏父子运花石纲
陈师道追随黄庭坚
黄庭坚去世
晏几道作《小山词》
米芾刷字
蔡京被贬
宋腰上黄服饰流行
宋人口超过一亿
李清照作《词论》
宋背子流行
契丹文长诗《醉义歌》成
妇女裹头裹足开始流行
宋多名园
宋代报纸迅速发展
宋瓦子和民间说唱繁荣
宋置安济坊
太一教出现
杨介作《存真图》
金明池开放
宋徽宗崇道
宋帝不营寿陵
钱乙奠基中医儿科
宋封大理国王
小劳术发明
宋江起义
贺铸作《青玉案》
洪兴祖《楚辞补注》集楚辞研究精华
宋罢道学
方腊起义
赵佶发展宋画院
宋商业草市兴旺
嵇琴出现
姜白石谱曲
宋金银器工艺衰落
宋徽宗主持作画谱
《听琴图》轴、《文会图》轴作成
郭若虚续历代名画记
钧窑彩釉技术突出
明教大规模发展
宋代重商思想抬头
《青琐高议》成
周邦彦开婉约词新途径
赵明诚编《金石录》
蔡京杂糅诸家
宋相扑流行
宋流行观世音塑像
伏元俊父子在大足北山造石窟龛像
宋人好围棋
中国出版业全面发展
宋代火炮威力巨大
王希孟及二赵画青绿山水
李清照作《声声慢》
宋年画发展成熟
宋江方腊起义失败
宋罢朱勐又置花石纲
宋代南戏产生
王黼蔡京罢相
皮影戏形成
南宋画院复兴
宋徽宗让位于钦宗
宋贬奸党
西湖渐盛
两宋民间武术组织兴盛
三镇军民反割地
宋剪刀定型
郑原撰《折狱龟鉴》
辛派词发端
展开全部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 节选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
元丰七年(1084),司马光成功编纂《资治通鉴》,历时19年。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立志编撰《通志》,以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四月,司马光编成编年史《通志》8卷,上进于朝廷,受到英宗的赏识,并下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写。治平四年(1067)十月,司马光向神宗进读《通志》,倍受赞赏,赐名《资治通鉴》,并亲自写序。熙宁三年(1070),司马光反对王安石行新政,神宗不从,任其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出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续撰《通鉴》。哲宗时主国政,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部,废除新法。死后追封温国公。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前后共1362年。所采史料除十七史以外,征引杂史诸书达320余种,经著者剪裁熔铸成一家之言。
《资治通鉴》的编写方法较具特色。首先标明事目,按时间顺序排列所收史料,力求完备,作为丛目;其次根据丛目中史事异同详略,考订整理,择其记述详尽者重新编写,以成长编。以上工作均由协修人员负责;*后由司马光删繁润色,以成定稿。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要通过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统治阶级的政策的描述,来警醒世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在文字表达方面,《资治通鉴》*擅长于描写战争场面,其中又将重点放在战前决策方面,而对于战役本身方面却用墨不多。如在描写“赤壁之战”时,用了将近5/的篇幅来写战前鲁肃如何建议孙权联刘抗曹、诸葛亮如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孙权集团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如何争论。特别是描写诸葛亮、周瑜如何细密分析各方军事形势,而在真正描写战役是如何进行时,只用了1,6的篇幅,这是《资治通鉴》的一大文学特色。
《资治通鉴》通过详实的历史记载,向当时的统治者说明了历史经验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资治通鉴》所提供的历史教训,是以往任何一部史书都不能相比的。另外,从历史观点上,《资治通鉴》认为国家的兴衰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统治者们的修养。提倡君主应克遵于礼,讲究仁义,在用人方面要量才而用,赏罚分明,还要能听取臣民的谏言,这一点对于后来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直到今天也不失其意义。
由于《资治通鉴》各方面的成就,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研究《通鉴》的高潮,甚至形成了专门的“通鉴学”,代表著作有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独特的视角感受历史

    内容还不错

    2020/2/24 22:20:44
    读者:yuc***(购买过本书)
  • 主题: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

    话说中华文明日暮西山,用另一中视角来感受历史。

    2016/8/3 6:15:09
    读者:mzh***(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