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比较经济学再研究与构建-评西方比较经济学危机与创新

新比较经济学再研究与构建-评西方比较经济学危机与创新

作者:张仁德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8.1(7.2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比较经济学再研究与构建-评西方比较经济学危机与创新 版权信息

新比较经济学再研究与构建-评西方比较经济学危机与创新 本书特色

《新比较经济学再研究与构建--评西方比较经济学危机与创新》由张仁德等所著,本书的任务有三:**个任务是对西方新比较经济学进行梳理与评介。10年前由于资料的局限,我们仅将西方新比较经济学分为两大学派,即“学院派”与“杂志派”;本书在研读较多文献的基础上,已经可以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将其分为五大学派进行梳理与评介了。可惜,由于我们的水平局限,仍感“评少介多”。第二个任务是探索新比较经济学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方法,并对其主要范畴、理论体系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设想。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其目的在抛砖引玉,与学界同仁共同为构建新比较经济学体系与框架做出贡献。第三个任务是联系实际,根据国内外经济体制变迁与发展中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对经济体制比较与评价的根本标准进行探讨。鉴于这一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性,本书设专章(*后一章,即第十章)进行研讨。我们的观点是,一个社会的经济体制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变革,其根本标准不是CDP或幸福指数“单标准”,而是“生产力与幸福度双标准”。

新比较经济学再研究与构建-评西方比较经济学危机与创新 内容简介

《新比较经济学再研究与构建:评西方比较经济学危机与创新》的任务有三:**个任务是对西方新比较经济学进行梳理与评介。10年前由于资料的局限,我们仅将西方新比较经济学分为两大学派,即“学院派”与“杂志派”;本书在研读较多文献的基础上,已经可以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将其分为五大学派进行梳理与评介了。可惜,由于我们的水平局限,仍感“评少介多”。第二个任务是探索新比较经济学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方法,并对其主要范畴、理论体系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设想。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其目的在抛砖引玉,与学界同仁共同为构建新比较经济学体系与框架做出贡献。第三个任务是联系实际,根据国内外经济体制变迁与发展中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对经济体制比较与评价的根本标准进行探讨。鉴于这一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性,本书设专章(*后一章,即第十章)进行研讨。我们的观点是,一个社会的经济体制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变革,其根本标准不是CDP或幸福指数“单标准”,而是“生产力与幸福度双标准”。

新比较经济学再研究与构建-评西方比较经济学危机与创新 目录

导论一、比较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二、比较经济学的沉思与复兴三、新比较经济学的起步与构建**篇 西方比较经济学的危机与复兴第1章 西方比较经济学危机的形成及原因1.1 苏联东欧国家制度剧变1.2 比较经济学学科发展与两大“主义”的关系1.3 比较经济学危机与反思第2章 西方比较经济学的复兴2.1 比较经济学复兴的机遇和基础2.2 新比较经济学著作大量涌现2.3 中国学者对新比较经济学的关注与研究第二篇 新比较经济学的各种流派评介第3章 比较资本主义学派3.1 主要代表人物施莱弗(andreishleifer)简介3.2 主要学术思想3.2.1 学术思想形成背景3.2.2 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分析3.2.3 法律制度与金融3.2.4 制度与经济增长3.2.5 马什卡雷尼亚什(mascarenhas)的学术思想3.3 比较资本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与评价3.3.1 比较资本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3.3.2 比较资本主义学派的评价第4章 比较组织学派4.1 主要代表人物简介4.1.1 蒙泰斯(johnmichaelmontias)4.1.2 埃冈·纽伯格(egonneuberger)4.1.3 本·奈(avnerben-ner)4.2 比较组织学派的主要学术思想4.2.1 “委托代理”和“技术管理”问题4.2.2 经济组织各种类型与比较4.2.3 协调基本组织行为的各种超级组织4.2.4 经济体制变迁4.3 对比较组织学派的评价4.3.1 新的研究方法4.3.2 研究对象微观化4.3.3 体制变迁与“遗产”概念4.3.4 贡献与不足第5章 比较制度分析学派5.1 主要代表人物简介5.1.1 比较制度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5.1.2 青木昌彦(masahikoaoki)5.1.3 钱颖一5.2 主要学术思想5.2.1 基于共同信念博弈均衡的制度观5.2.2 基于主观博弈模型的制度进化机制5.2.3 基于域的元制度划分与归纳5.2.4 经济体制的演化博弈论解释5.3 主要特点与评价5.3.1 方法论特点5.3.2 关于制度互补性的分析5.3.3 关于经济体制多样性成因的分析5.3.4 理论贡献与不足第6章 比较文化分析学派6.1 主要代表人物斯蒂芬·罗斯菲尔德(stevenrosefielde)等人简介6.2 主要学术思想6.2.1 文化的内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6.2.2 自我规范型体系与文化规范型体系6.2.3 文化规范型经济体系分类及比较6.2.4 转型、国际政治和相关论争6.3 主要特点与评价6.3.1 特殊的基本范畴6.3.2 描述性研究范式6.3.3 标杆式的分析结论第7章 比较历史分析学派7.1 主要代表人物阿弗纳·格雷夫(avnergreif)简介7.2 主要学术思想7.2.1 运用博弈论揭示历史制度变迁中的自我实施机制7.2.2 在“基于特定背景的交互分析”中研究历史制度7.2.3 文化在历史制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7.3 对比较历史分析学派的评价7.3.1 研究方法的综合性7.3.2 把历史、文化制度作为“内生变量”7.3.3 从“制度合成体”的视角研究制度变迁成本和绩效7.3.4 比较历史制度分析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篇 新比较经济学构建研究第8章 理论基础8.1 学科定位与范畴体系8.1.1 学科定位8.1.2 范畴与范畴体系8.2 方法论8.2.1 新“主义”比较法8.2.2 博弈论的研究方法8.2.3 文化分析法8.2.4 历史分析方法8.3 研究对象8.3.1 制度与体制8.3.2 体制的构成要素8.3.3 微观体制与宏观体制8.4 体制多样性8.5 体制变迁8.5.1 体制变迁的动因8.5.2 体制变迁的路径第9章 现实体制9.1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9.1.1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形成及其理论基础9.1.2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征9.1.3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本质、评价与影响9.1.4 从新自由主义到美国市场资本主义9.2 莱茵模式9.2.1 莱茵模式的形成及其思想基础9.2.2 莱茵模式的主要内容9.2.3 莱茵模式的本质、特征与影响9.3 北欧模式9.3.1 北欧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政策基础9.3.2 北欧模式的困境、改革与成效9.3.3 北欧模式的真实性、本质与影响9.4 亚洲模式9.4.1 亚洲模式的形成及其政治与文化背景9.4.2 亚洲模式的本质、特征与影响9.5 转轨经济模式9.5.1 两种不同的转轨经济模式形成背景及其理论基础9.5.2 俄罗斯激进式转轨模式的目标取向与特征9.5.3 中国渐进式转轨模式的目标取向与特征9.5.4 两种转轨经济模式的绩效对比第10章 经济体制评价标准的探讨及应用10.1 比较经济学如何评价经济体制的绩效10.2 生产力*终标准质疑10.3 幸福概念的内涵10.4 经济体制评价的“双标准”:生产力和幸福度10.4.1 采用“双标准”的依据10.4.2 “双标准”的设计10.5 “双标准”的应用10.5.1 寻找优越的体制10.5.2 关注“北欧模式”10.6 世界经济体制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