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寻找:共同的宿命与碰撞

寻找:共同的宿命与碰撞

作者:姚新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2(3.2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寻找:共同的宿命与碰撞 版权信息

  • ISBN:750049027
  • 条形码:9787500490272 ; 978-7-5004-9027-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寻找:共同的宿命与碰撞 内容简介

中国转型,一个正在展开的□□进程。它是世界□□的重大事件,更是中国各族群□□共同的□□宿命。在这无法回避、无法逃遁的□□宿命中,不同地区的中国人,不同族群的中国人,体验着既相同又相异的情感,书写着既一致而又差异的文学。

寻找:共同的宿命与碰撞 目录

导论
一、对象、困难、对策、原则
二、内容
上卷
**章 觉醒、伤痕、回归、反思、改革、反叛:文学行动与主体的建构
第二章 焦虑:本土梯级差异的观察
第三章 关于中国文化特性/认同
思考的反思
第四章 追求的轨迹与困惑——“少数民族文学性”建构的反思
第五章 泛文化寻根
第六章 先锋与抑制
第七章 异质的女性话语
第八章 西部与文学想象
第九章 “异域中国”的后殖民话语
第十章 网络与少数族裔文学

下卷
Ⅰ诗歌篇
**章 温暖的家园与重构的挑战——转型期彝族现代诗派论
第二章 朝圣之旅:诗歌,民族与文化冲突——转型期藏族汉语诗歌论
Ⅱ叙事篇
第三章 边疆的策动:先锋叙事中的边疆文化
第四章 抽象、焦虑、反讽与融合——□□中的□□叙事
第五章 “归真”、冲突与和谐——两部回族长篇的多重文化意蕴分析
第六章 土改、民族、阶级与现代化——少数族裔题材□□中的“土改”
Ⅲ散文篇
第七章 “西部”散文研究
Ⅳ荧屏篇
第八章 “西部”:重建的主体与被掏空的大地——转型期中国电影西部空间建构流□的考察
第九章 《天上草原》,身心何归?
Ⅴ争鸣篇
第十章 委靡的当代民族文学批评
第十一章 关于唯色《□□笔记》的思考
第十二章 虚妄的“汉诗”
第十三章 先锋、□□与意识形态——《表意的焦虑》之解读
第十四章“民族”前途何所之?——关于《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的几点看法

后记
展开全部

寻找:共同的宿命与碰撞 节选

因为它们符合了主流文化的口味和需求:批判□□迷信、表现真善美、描写改革所带来的阵痛等正确的主题,加之与民族特色相结合。这好像就是人们所知道的“新时期”之初少数族群写作的全部。
然而绝非如此。就在刚刚进入80年代起,“民族本位意识”的觉醒就开始在一些少数族裔作家那里萌生。伊丹才让先生的《鼓乐》(1982年)用“□□的教诲”提醒我们:“当每一个民族骄傲地唱出他悦心的史诗乐章,/一个文明国度的形象就拓上子子孙孙的心屏!”他所吟唱的《母亲心授的歌》(1981年),也已不再像“十七年文学”少数民族诗歌那样,将家乡镶嵌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歌唱,这时,雪域高原、宽广的草原,就是母亲本身:“雪山挺起水晶的身躯呵,/为我铺设金光闪耀的征程,/母亲唱起□□的歌儿呵,/为我雕塑终生附体的灵魂。”而布达拉宫,也取代了北京天安门、金水桥,成为了“进取者的上马石”(《布达拉宫——进取者的上马石》,1982年)。
与此同时,彝族青年诗人吉狄马加,也用柔嫩的嗓音,面对着大森林呼唤着母亲、父亲的归来(《孩子的祈求》)。从儿时耳环之针穿过“我”的耳朵那刻起,“我就是一个父亲般的□子汉了……和□人们一起/去出猎;像他们/一样骑马,一样饮酒,一样唱歌”(《永恒的誓言》)。看着远远的猎人父亲的背影,“无论怎样,我只想跟着你”;“为了寻找那个目标,有一天傍晚/你终于倒在我身旁,整个躯体/像地震后的陆地”;“其实我只想跟着你/像森林忠实于土地/我憎恨/那来自黑夜的/后人对前人的叛逆”(《孩子和猎人的背》)。
不仅如此,即便是同期那些反思、批判本族群文化弊端的作品,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彻底地否定、严厉地批判,而表现出更多的宽容性。例如扎西达娃的《朝佛》,虽然仍然认为求神拜佛是迷信的行为,揭示出只有向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去求助,□□、藏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但是如果将这篇作品对藏传佛教的表现与电影《农奴》进行比较,很显然它并没有简单地去丑化藏传佛教,更不是把它作为反动农奴制度的帮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来反思、表现。

寻找:共同的宿命与碰撞 作者简介

姚新勇,□,汉族,1957年生,博士,教授。曾从事过农民、工人、公务员等多种职业,现任职于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化批评及中国多族群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主持国家社科□□两项,出版专著《主体的塑造与□迁——中国知青文学新论》、《观察、批判与理性》等三部。曾在《读书》、《民族文学研究》、《文学□□》、《文艺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等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