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穿越界限-一个德国人在中国35年的传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694816
- 条形码:9787500694816 ; 978-7-5006-9481-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穿越界限-一个德国人在中国35年的传奇 本书特色
《穿越界限:一个德国人在中国35年的传奇》:胡耀邦是他能留在中国的“恩人”,他娶了电影明星沈丹萍,邓颖超、康克清帮他们解决住房,他使《茶馆》走向欧洲,一个德国人在中国35年的传奇。梅兆荣,英达倾情推荐,他的人生因为中国而精彩。“等你老了,你想住在哪里?”有时德国的朋友很严肃地问我,然后再加一句,“一定是在这里吧?”这叫什么问题,等我老了的时候!我笑了笑说:“你看,我现在刚刚35岁,关于这个问题我还从来没有考虑过!”我在中国生活了刚好35年。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国家里我从不觉得自己有多老,因为我每天都可以看到学到新东西,同时亲手创造出新的东西。穿梭在两个文化中间让我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无可比拟。
穿越界限-一个德国人在中国35年的传奇 内容简介
有人说,他是“我们时代的马可波罗”、“全球化的开路先锋”、“一个跨越文化高墙的德国人”。
由于历史的机缘,
他在“文革”后期来到中国,
意想不到地一待就是35年:
着迷于东方艺术的魅力,
他结识了众多文化名人,
使老舍话剧《茶馆》首次走向欧洲;
致力于架设东西方理解的桥梁,
他把《探长德里克》介绍到中国,
并发起多项中德交流与对话;
穿越界限-一个德国人在中国35年的传奇 目录
序二英达
**章 出发,向着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1974年7月16日—18日
第二章 投身在历史的大潮中
1974—1975
第三章 门的背后很多人在哭
1975—1976
第四章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
1976—1978
第五章 为留在中国而给胡耀邦书记写信
1978—1979
第六章 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1979—1983
第七章 “爱情就是爱情,不需要问为什么!”
穿越界限-一个德国人在中国35年的传奇 节选
《穿越界限:一个德国人在中国35年的传奇》内容简介:有人说,他是“我们时代的马可波罗”、“全球化的开路先锋”、“一个跨越文化高墙的德国人”。由于历史的机缘,他在“文革”后期来到中国,意想不到地一待就是35年:着迷于东方艺术的魅力,他结识了众多文化名人,使老舍话剧《茶馆》首次走向欧洲;致力于架设东西方理解的桥梁,他把《探长德里克》介绍到中国,并发起多项中德交流与对话;因为不能自主的爱情,他不畏阻力娶了影星沈丹萍,“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独到的视角,见证中国经济社会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包容的心态,尽享两个世界不同文化无与伦比的美好和丰富。乌苇·克劳特,他的人生因为中国而精彩!
穿越界限-一个德国人在中国35年的传奇 相关资料
插图:“农民都显老。”霍解释道,“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外面,风吹雨打,而且这里的条件也很艰苦。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20岁是很正常的。”王给我们一一介绍他的社员,他们都在生产大队里担任不同的职位,有革命委员会的领导,其他人分别负责农业、牧业、打井、学校、妇联、医疗等等。每个人都讲了几句他们的具体工作。对于从西德来的我,他们说的事情好像来自另外一个星球,而事实上他们的经历也确实很原始。我一直都梦想要为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而斗争,听了他们的故事后我感到无比欣慰。他们的故事再一次证明了,普通人也完全可以有能力创造进步。沙石峪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居住。解放后住在村里的80户人家每年都要依靠政府提供救济粮和过冬衣物,但是他们不甘贫穷。36户人家觉得如果他们能联合起来很有希望摆脱贫困。尽管他们的建议备受争议,他们毅然决然在1952年组成了合作社。开始的时候他们既没有种子也没有家畜,只能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靠吃野菜和草根树皮为生,耕地的工具只有木犁。但是合作社的优势很快就体现出来了,他们把生产和劳动组织得井井有条,共同的目标激发了每个人的斗志。看热闹的中农比合作社里的人家富裕多了,但他们各自为政,有困难时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一年过后,合作社不但比中农每亩多打了22%的粮食,还用盈余的钱去买了(虽然不多)家畜和最简单的一些农具。稍微富裕一些的农民看到了好处,也纷纷参加了合作社。沙石峪里到处都是石头山,贫瘠少水。合作社决定在山坡的高处种树,在山坡的低处建梯田,这样即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以增加农田的面积。一开始反对意见很大:“在岩石上怎么种树?能成活吗?除非哪天公鸡会下蛋了,石头缝儿里也能长树了!”后来一株核桃树在岩石间不但扎了根,而且长得很好,人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村民们在山上凿出了几千个洞,种上果树、松树和柏树。在开始的五年里产量增长了三倍半。沙石峪不仅做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还有剩余的粮食可以卖掉。他们不断地从石缝里取土、在石板上造田,既改善了村子的面貌,也促进了革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人定胜天的道理。
穿越界限-一个德国人在中国35年的传奇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乌苇·克劳特(Uwe Kraeuter) 译者:龚迎新龚迎新,清华大学英语系学士,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金融专业硕士。曾在海外投资银行界从业十年,现专事德中和英中翻译。近期译作包括《独自在13亿人中》《信用衍生工具》,剧本《屠宰场里的圣女约翰娜》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