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

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

作者:於莉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8-01
所属丛书: 公共预算研究系列
开本: 16开 页数: 213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7.3(7.0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704870
  • 条形码:9787511704870 ; 978-7-5117-0487-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 本书特色

《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公共预算研究系列

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 目录

序言**章 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一、省会城市公共预算研究:文献评述1.省会城市部门预算改革与预算资金分配过程2.省会城市人大预算监督与预算过程3.预算过程中的优先顺序安排4.政府间财政关系与省会城市预算过程二、研究策略与方法1.定性研究方法:从“讲故事”到构建理论2.本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分析3.本研究的效度、信度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第二章 预算改革:序幕一、预算改革时间表二、预算过程三、主要预算参与者四、预算环境1.预算环境对预算过程的影响2.预算参与者对环境的有选择性关注第三章 市财政局:预算改革中成长起来的核心预算机构一、部门预算改革:核心预算机构的控制取向1.综合预算2.预算程序3.预算编制方法4.与“准预算机构”的“外围战”5.绩效监督与绩效考评二、核心预算机构的策略1.“执行者”与预算建议优先顺序清单2.财政局长的“靠山”3.“缩水式”财政收入估算4.巧释财政支出5.“会计技巧6.“以退为进三、预算改革的挑战:财政局如是说1.“奶酪”和稳定2.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的分离3.财政局自身的能力建设四、财政局内部:大园林里的小盆景1.财政局内部:谁更重要?2.预算处和业务处室第四章 支出部门:预算“申请者”和支出“拥护者”一、支出部门的类型1.标准一:公用经费分档定额标准2.标准二:预算分配权3.标准三:强制性支出4.标准四:非税收入二、部门预算及其改革:支出部门如是说1.支出部门眼中的财政局2.部门预算改革的经济基础3.预算改革之外的改革4.预算改革的“好”三、支出部门的策略1.“狮子大张口2.“基数加增长”:继续有效的老策略3.“门缝里先插一只脚4.“硬缺口”策略5.寻找“代言人”6.“倒逼”策略7.“预算就是关系”8.“绩效”与预算9.“围追堵截”四、支出部门内的预算资金分配模式1.直线型预算资金分配模式2.“鱼骨”型预算资金分配模式3.“糖葫芦”型预算资金分配模式第五章 预算过程中的党政首长:“决定性”的预算决策者一、市委领导下的“行政主导”型预算1.市委领导下的“行政主导”型预算2.市长和市委书记的关系3.预算改革二、政府领导高层预算分配权的相对集中化1.市长分工:分管财政还是主管财政2.市长分工:分管领域和预算分配权三、并非不可控制的部门利益1.预算过程中的部门利益表达与日趋复杂的部门关系2.并非不可控制的部门利益四、预算的关系维度与环境1.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单边控制2.预算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不可控制结果第六章 市人大及其常设机构:预算过程中的“*高权力机关”一、法定权力与*高权力下的行动域1.法律文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预算的法定权力2.地方党委领导下的地方*高权力机关二、“机会之窗”与行动策略:可能性与可行性1.部门预算改革:“机会之窗”2.谨慎的观望者:以A市人大常委会为例3.积极的行动者:以C市人大常委会为例第七章 理解预算过程:公共预算的政治含义一、瓦尔达沃夫斯基的“遗产”二、理解预算过程1.稀缺的财政资源与支出的选择2.分歧和同意的计算3.计划与变化4.从公共预算到公共责任三、预算改革:多些理性s少些政治?1.零基预算2.基于绩效的预算第八章 预算过程的政治:回归于权力的解释一、瓦尔达沃夫斯基的“遗”问二、预算过程中的权力:两个基本判断……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展开全部

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 节选

在《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出版的时候,公共预算已经不再是中国政治学界和公共行政学界所遗忘的领域。而就在六七年前,中国公共预算研究的议题中还包括了对研究路径的讨论与确认,以期完全打破公共预算研究几乎被经济学界垄断的模糊印象,并揭示出经济学研究路径下公共预算研究存在的问题:公共预算被视作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忽视了公共预算作为政治过程的根本判断,从而无法认识中国公共预算的本质。而之前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界对公共预算研究的“自我放弃”也反过来束缚了自身的发展。

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这些部门征收的积极性,进而减少财政收入。①因此,在综合预算之名下按照差额返还的形式②来运作预算外收入仍然是通行于A、B两市的做法。无论如何,对预算外收入的统筹不仅仅是“进笼子”,还始终是财政部门实现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预算机构的关键之一,而这取决于财政部门在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上能走多远和多快。C市预算改革中出台的有关收支彻底脱钩的举措应该说在这一方向迈出了很大的一步。根据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发办[2001]93号),C市财政局于2002年制定了市公安局等6部门收支脱钩试点管理办法,该办法要求自2003年起,这6个部门的收入须全额上交国库和财政专户以纳入市级预算管理,支出则按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的原则由财政局统一安排。2004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包括公、检、法、司在内的共32个市直部门,并计划其后几年逐步推广到所有执收执罚部门。③尽管很难就此下结论说,C市通过这些改革举措就真正实现了所谓“彻底”的收支脱钩,但是通过这些举措却着实强化了财政局作为所有非税收入的主管机关的“身份”。

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 作者简介

於莉,生于1977年,湖北武汉人。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