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作者:余新晓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7-01
开本: 16开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51.0(7.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280497
  • 条形码:9787030280497 ; 978-7-03-028049-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本书特色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目录

序前言第1章 绪论1.1 国内外进展与发展趋势1.1.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模型1.1..2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模型1.1.3 生态系统模型1.1.4 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1.2 研究区概况1.2.1 北京市概况1.2.2 主要研究地点概况1.3 研究方法1.3.1 技术路线1.3.2 数据来源1.3.3 贝叶斯方法1.3.4 地统计学1.3.5 分类与回归树1.3.6 线性规划第2章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模型2.1 树高—胸径模型2.1.1 树高—胸径模型一2.1.2 树高—胸径模型二2.1.3 树高—胸径模型三2.1.4 区域—树高—胸径模型2.1.5 立地—树高—胸径模型2.1.6 植被类型—树高—胸径模型2.1.7 海拔—树高—胸径模型2.1.8 坡度—树高—胸径模型2.1.9 密度—树高—胸径模型2.1.10 建群种比率—树高—胸径模型2.2 枝条基径模型2.3 枝条长度模型2.4 树冠轮廓模型第3章 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模型3.1 林冠截留模型3.1.1 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3.1.2 区域—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3.1.3 立地—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3.1.4 植被类型—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3.1.5 海拔—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3.1.6 坡度—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3.1.7 密度—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3.1.8 建群种比率—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3.2 灌木截留模型3.2.1 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3.2.2 区域—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3.2.3 立地—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3.2.4 植被类型—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3.2.5 海拔—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3.2.6 坡度—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3.2.7 密度—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3.2.8 建群种比率—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3.3 枯落物截留模型3.3.1 枯落物持水量模型3.3.2 枯落物吸水速率模型3.4 土壤人渗模型3.4.1 土壤人渗速率—时间模型3.4.2 区域—土壤人渗速率—时间模型3.4.3 立地—土壤人渗速率—时间模型3.4.4 植被类型—土壤人渗速率—时间模型3.4.5 海拔—土壤人渗速率—时间模型3.4.6 坡度—土壤人渗速率—时间模型3.4.7 密度—土壤人渗速率—时间模型3.4.8 建群种比率—土壤人渗速率—时间模型3.5 径流模型3.5.1 径流—时间模型3.5.2 区域—径流—时间模型3..5.3 立地—径流—时间模型3.5.4 植被类型—径流—时间模型3.5.5 海拔—径流—时间模型3.5.6 坡度—径流—时间模型3.5.7 密度—径流—时间模型3.5.8 建群种比率—径流—时间模型第4章 保育土壤功能模型4.1 土壤侵蚀模型4.1.1 侵蚀量—时间模型4.1.2 区域—侵蚀量—时间模型4.1.3 立地—侵蚀量—时间模型4.1.4 植被类型—侵蚀量—时间模型4.1.5 海拔—侵蚀量—时间模型4.1.6 坡度—侵蚀量—时间模型4.1.7 密度—侵蚀量—时间模型4.1.8 建群种比率—侵蚀量—时间模型4.2 土壤养分模型4.2.1 植被类型—土壤全氮—海拔模型4.2.2 土壤层次—土壤全氮—海拔模型4.2.3 植被类型—土壤全磷—海拔模型4.2.4 土壤层次—土壤全磷—海拔模型4.2.5 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海拔模型4.2.6 土壤层次—土壤有机质—海拔模型4.2.7 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海拔模型4.2.8 土壤层次—土壤有机碳—海拔模型4.3 典型区域土壤养分模型4.3.1 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4.3.2 不同土壤层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4.3.3 不同植被类型森林上壤养分空间变异性4.3.4 分类回归树模型4.3.5 土壤养分多水平贝叶斯模型第5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模型5.1 物种丰富度指数模型5.].1 植被类型—乔木层丰富度—海拔模型5.1.2 坡向—乔木层丰富度—海拔模型5.1.3 植被类型—灌木层丰富度—海拔模型5.1.4 坡向—灌木层丰富度—海拔模型5.1.5 植被类型—草本层丰富度—海拔模型5.1.6 坡向—草本层丰富度—海拔模型5.2 物种多样性指数模型5.2.1 植被类型—乔木层多样性—海拔模型5.2.2 坡向—乔木层多样性—海拔模型5.2.3 植被类型—灌木层多样性—海拔模型5.2.4 坡向—灌木层多样性—海拔模型5.2.5 植被类型—草本层多样性—海拔模型5.2.6 坡向—草本层多样性—海拔模型第6章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指数与功能指数模型6.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褶皱指数6.1.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褶皱指数理论基础6.1.2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褶皱指数算法6.1.3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褶皱指数的实现6.2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空间信息指数6.2.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空间信息指数理论基础6.2.2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空间信息指数算法6.2.3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空间信息指数的实现6.3 森林生态系统综合功能指数第7章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模型7.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7.1.1 密度与功能模型7.1.2 建群种比率与功能模型7.1.3 结构指数(FSI-DBH)与功能模型7.1.4 结构指数(FSI-H)与功能模型7.1.5 结构指数(FSI-DBH)与密度、建群种比率模型7.1.6 结构指数(FSI-H)与密度、建群种比率模型7.2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模型7.2.1 乔灌*大截留量与结构模型7.2.2 枯落物持水量与结构模型7.2.3 土壤人渗速率与结构模型7.2.4 土壤养分与结构模型7.2.5 土壤侵蚀与结构模型7.2.6 物种多样性与结构模型7.2.7 综合功能指数与结构模型7.3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耦合模型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节选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运用多水平贝叶斯理论,利用北京山区13个自然保护区或林场设置的30块公顷级标准地的数据,以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测、易得的因子,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模型;从水文生态、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三个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模型,在此基础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三维结构指数和森林生态系统综合功能指数模型;并数量化环境因子对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程度;*后进行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耦合和优化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可供从事自然保护区保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水土保持学、森林经理等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相关资料

插图:Deleuze等根据枝长年生长量与树高年生长量之间所建立的枝长生长预估模型,也是由林木的树高生长模型来间接预测枝条的年生长量。但是这些模型都不属于确切枝条生长模型,因为它们都没有把枝条年龄作为变量引入模型中。耿瑞平和涂序彦(2004)提出了一种植物形态生长的动态模拟方法,该方法基于状态空间理论,将植物的生长视为三维状态空间中状态矢量的运动过程,并综合考虑了趋光作用与分枝自重对植物形态的影响。该模型既能连续、动态地模拟植物的并行生长,又能反映植物形态结构与生长机理的关系。模型直观,易于理解,为虚拟农林以及计算机动画等提供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目前各国对枝条动态生长的研究还很不完善,由临时样地所获得的数据来建立枝条生长模型,并不能提供有关过去枝条生长动态的可靠信息,最好的数据应取自固定样地。但是由于长期观察数据研究枝条生长模型,所需的时间长、成本高,故很难实现。解决的方法就是采用树干解析技术或枝解析技术。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