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1861-1931)-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1657381
- 条形码:9787801657381 ; 978-7-80165-738-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861-1931)-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研究 本书特色
《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研究(1861~1931)》由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
(1861-1931)-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研究 内容简介
东北港口空间是指近代以来参与外向型贸易、吸收和扩散先进生产力的新型经济区域,但它又是一个在日俄争霸、移民大开发等复杂历史背景交织下逐渐演化的过程。国家、企业和商人等构建行为主体能动性的不同导致了各港口发展绩效的相异。
本书选取营口、大连和安东(今丹东)三港为考察的具体个案,系统地利用中国旧海关史料、“满铁”调查报告、有关市县的地方志和文史回忆录等原始资料,运用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首次对东北港口空问的构建问题作了全面的事实重建和逻辑论证,结论归纳了关于港口空间构建的地域模式和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861-1931)-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研究 目录
序二
内容摘要
**章 绪论:港口空间的概念及研究的界定
**节 港口空间:近代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单位
第二节 港口空间问题研究的理论、对象和内容思考.
第三节 有关近代东北港口的研究成果述评
第四节 ,基本资料和篇章 结构说明
第二章 开埠通商与新“东北”宏观区域的塑造
**节 自然环境与东北港口空间构建的关系
第二节 东北港口空间发展的历史基础
第三节 近代港口空间扩张和“东北”的整合认同
第四节 小结:东北从自然空间到港口空间的转变
第三章 东北三港结构和特征演化的微观分析
**节 近代东北三港地域组合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东北三港贸易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 港埠在近代东北城市体系中的综合地位
第四节 小结:组合与差异——近代东北三港的结构和特征
第四章 东北三港制度运作差异及其绩效比较
**节 国际势力交错下的各港口的无序竞争
第二节 物流制度变革与港口绩效增长
第三节 港口贸易特征形成的内在商业组织制度
第四节 金融货币制度对港埠贸易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习惯与制度——港口盛衰维系的内源
因素
第五章 商务自治变化及其对港市发展的影响
**节 商人移民、组织与营口商业的强弱
第二节 大连的中日商人组织与其活动
第三节 行政化和商务自治并行进程下的安东
第四节 小结:自治与控制——港市活力的创造及其迷途
第六章 各港口一腹地间的互动构建与经济变迁
**节 营口港与辽西地区经济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大连港与东北中部城镇经济带的形成
第三节 安东与东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小结:发展与阻碍——港口与腹地互动的多维
层面
第七章 结论:近代东北港口空间特性的探讨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861-1931)-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研究 节选
《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研究(1861~1931)》内容简介:东北港口空间是指近代以来参与外向型贸易、吸收和扩散先进生产力的新型经济区域,但它又是一个在日俄争霸、移民大开发等复杂历史背景交织下逐渐演化的过程,国家、企业和商人等构建行为主体能动性的不同导致了各港口发展绩效的相异。《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研究(1861~1931)》选取营口、大连和安东(今丹东)三港为考察的具体个案,系统地利用中国旧海关史料、“满铁”调查报告、有关市县的地方志和文史回忆录等原始资料,运用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首次对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问题作了全面的事实重建和逻辑论证,结论归纳了关于港口空间构建的地域模式和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861-1931)-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一、柳条边墙:清前中期东北的自然、经济和政治分界线明末,满族作为游牧渔猎民族,兴起于辽东之外的长白山区,从清初顺治时期开始在东北地区修筑柳条边墙,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清政府的龙兴之地,防止满族汉化,尤其是防止汉人流入,维护满族采掘人参的利益。所谓柳条边墙,即于墙外穿凿边壕,壕内筑立土堆,于土堆之上列植柳条之栅。柳条边墙在交通要道处还设有二十边门,每门设置苏喇章京一人,笔贴式一人,披甲十人,其任务是执掌关门起闭,视察百姓商旅往来。①柳条边墙南自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往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康熙时期又接着修筑了自开原东北到今吉林市北的柳条新边。边内为盛京辖境,边外一侧为蒙古牧地,另一侧为皇室围场、牧场等禁地,汉、满、蒙古各族人民不得随意出入。可以说,柳条边墙正是大致沿着“华北区”和“东北区”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分界而修筑,它是一条有形的自然区划分界线;在社会经济活动及人文因素的影响下,它又是一条有形的经济区域、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界线(见图2.3 )。至清中期,今天的东北地区仍是以柳条边墙隔离开来的三块特色分明的经济区,即盛京辖境的农耕区,吉、黑游牧狩猎经济区和内蒙古东部游牧经济区。柳条边以南的辽沈地区实行与中原地区相类似的府县制度;柳条边以北的蒙古地区实行高度民族自治的盟旗制度:柳条边以东的吉林地区实行军事镇戍制度。柳条边以南的辽沈地区以与中原相一致的农耕文化为主;柳条边以北以蒙古游牧文化为主;柳条边以东的吉、黑地区以农业和渔耕相结合的文化为主。因为修筑柳条边的起因特殊,其功能主要用于隔绝。老边东段用于隔绝中外即中朝联系;老边西段和新边用于隔绝不同生产方式、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区域之间的人流和物流,从而保证东北边疆地区社会结构和秩序的稳定。
(1861-1931)-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
姚永超,男,1979年生,山东成武人,现为上海海关学院基础部讲师。200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1~2007年研究生期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历史经济地理、中国海关史、中国近现代中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史林》、《社会科学辑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了《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一书的编写。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4.1¥48.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