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一日看尽长安花(活在大唐)
¥29.7¥55.0现代欧洲200年
¥19.7¥58.0理解人性(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34.8¥49.0蒙古帝国史
¥34.8¥58.0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修订译本)
¥30.9¥49.0
政治暴力批判(政治哲学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121215
- 条形码:9787300121215 ; 978-7-300-12121-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政治暴力批判(政治哲学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部较为系统地研究政治暴力问题的著作,从人、国家、国际体系三个层面就政治暴力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反思。
政治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问题,它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后果受到了广泛关注。人类历史既是一部政治暴力史,也是一部政治暴力批判史。政治暴力的批判关乎政治暴力的意义和人的命运。政治暴力的实质就是人的问题,政治暴力就是建立对“敌人”的认知并确认“谁是我们的敌人”,而人的政治存在是由合法的国家暴力所;维护和引导的。政治暴力构成了理解社会秩序与正义社会存在的前提。只有重视历史的暴力,我们才有可能*终超越暴力的历史。
政治暴力批判(政治哲学丛书) 目录
1.1 政治暴力与政治性死亡
1.1.1 政治暴力:全球性的公共问题
1.1.2 政治性死亡:政治暴力对存在的政治性剥夺
1.2 政治暴力批判的理论传统与研究现状
1.2.1 政治暴力批判的理论传统
1.2.2 国外政治暴力研究的兴起与现状
1.2.3 我国政治暴力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1.3 政治暴力的批判与批判的政治暴力
1.3.1 “暴力的批判”与“批判的暴力”
1.3.2 批判理论
1.3.3 批判
1.4 政治暴力批判的思路与结构
1.4.1 政治学与伦理学
1.4.2 事实与价值
1.4.3 实证与规范
1.4.4 思路与结构
第2章 政治暴力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
2.1 “暴力”的理论界定
2.1.1 “价值无涉”:实证主义的暴力观分析
2.1.2 绝对的恶或善:绝对主义的暴力观分析
2.1.3 暴力的界定
2.1.4 暴力、权力和武力的区分
2.1.5 暴力的类型学分析
2.2 政治暴力的概念
2.2.1 几种主要的定义分析
2.2.2 政治暴力概念的界定标准
2.2.3 政治暴力的定义
2.3 政治暴力的类型学分析
2.3.1 梅登对政治暴力的类型学分析
2.3.2 齐默曼对政治暴力的类型学分析
2.3.3 政治暴力的类型学分析
2.4 政治暴力的相关理论检讨
2.4.1 攻击与本能:心理机能理论分析
2.4.2 理性与决策:理性决策理论分析
2.4.3 阶级与暴力:阶级理论分析
2.4.4 文明与冲突:冲突理论分析
第3章 敌人、政治暴力与苦难
3.1 “我们”、他者与暴力
3.1.1 “我们是谁?”
3.1.2 “他者”对唯我论的颠覆
3.1.3 暴力对他者的剥夺
3.2 “敌人”的维度及其建构
3.2.1 敌人的政治相对性与泛化
3.2.2 敌意、仇恨与共有意义
3.2.3 恶与敌人的毁灭
3.3 苦难、暴力与伦理
3.3.1 “心理性”的痛苦与“现世性”的苦难
3.3.2 暴力的世界与苦难的世界
3.3.3 人是羊抑或狼?
3.3.4 自然正义与伦理
第4章 国内政治暴力与合法性
4.1 国家:垄断合法暴力和强制机构的统治团体
4.1.1 “国家”的理念
4.1.2 国家的虚拟性与实体化
4.1.3 阶级与“合法暴力”
4.2 “合法性”:政治暴力的伦理基础
4.2.1 “合法性”:一个“回溯性”的评价概念
4.2.2 政治暴力“合法性”的深层理据
4.2.3 政治权力:政治暴力的合法化
4.2.4 政治暴力的“合法化”危机
4.3 内战与革命:对“合法暴力”的挑战
4.3.1 内战——*恶劣的政治暴力
4.3.2 革命——政治暴力的道德化
4.3.3 政治暴力在何种条件下是正义的?
第5章 无政府状态与国际政治暴力
5.1 国际政治暴力中的“愚夫”问题透析
5.1.1 何谓“愚夫”问题?
5.1.2 “愚夫”问题的柏拉图传统
5.1.3 “牧羊人”问题的霍布斯转向
5.1.4 “愚夫”问题的现代博弈
5.2 无政府状态与国际政治暴力
5.2.1 “无政府状态”的特征
5.2.2 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与国际政治暴力
5.2.3 洛克式无政府状态、康德式无政府状态与国际政治暴力
5.3 战争伦理:正义的战争与战争的正义
5.3.1 正义的战争:战争权利伦理
5.3.2 战争的正义:战争行为伦理
5.3.3 战后的正义:战争责任伦理
5.4 恐怖主义:死亡的工具化与绝对之恶
5.4.1 恐怖与恐怖主义
5.4.2 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逻辑
5.4.3 死亡的工具化与绝对之恶
5.5 国际政治暴力的核心价值:国际秩序与全球正义
5.5.1 “萨达姆之死”与“失败国家”问题
5.5.2 “萨达姆之死”对国际秩序的挑战
5.5.3 “萨达姆之死”与全球正义
5.5.4 国际秩序与全球正义何者优先?
第6章 结论:政治暴力的终结
6.1 政治暴力推动国际体系走向终极状态
6.2 政治暴力随着统治关系的消亡而终结
6.3 政治暴力基于对“敌人”的认知
参考文献
基本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政治暴力批判(政治哲学丛书) 节选
《政治暴力批判》是国内**部较为系统地研究政治暴力问题的著作,从人、国家、国际体系三个层面就政治暴力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反思。政治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问题,它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后果受到了广泛关注。人类历史既是一部政治暴力史,也是一部政治暴力批判史。政治暴力的批判关乎政治暴力的意义和人的命运。政治暴力的实质就是人的问题,政治暴力就是建立对“敌人”的认知并确认“谁是我们的敌人”,而人的政治存在是由合法的国家暴力所;维护和引导的。政治暴力构成了理解社会秩序与正义社会存在的前提。只有重视历史的暴力,我们才有可能*终超越暴力的历史。
政治暴力批判(政治哲学丛书) 相关资料
插图:先秦儒家的战争观张扬着一种独特的伦理精神。孔子很少直接论述战争与道德的关系。他一方面对战争充满排斥情绪,另一方面又把它作为实现儒家政治的手段,推崇德礼战争观。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他将“礼”作为衡量战争最主要的价值尺度和使用战争暴力的主要依据,“杀人之中,又有礼焉”(《礼记·檀弓下》)。孟子反对纯粹功利性目的的战争,赋予战争以道德使命,反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主张“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孟子主张战争应成为仁政的手段,他提出的“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以至仁伐至不仁”(《孟子·尽心下》)等重要观点,体现了战争的道德使命意识和道德自律性,这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老子把战争当作迫不得已而使用的暴力,他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老子·第三十一章》)墨翟则主张“兼爱”、“非攻”,他之所以主张非攻,是因为战争不利于民生。墨子将“攻”与“诛”加以区分,反对伐“无罪之国”的“攻”,而认为讨灭暴君、使社会得以安定的“诛”是必要的。①法家则认为战争可以使人从辛苦劳作中解脱出来,主张对民众需要进行暴力统治。古代中国的战争理论与和平主义思想虽然并未系统化,但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文化中关于以战争为典型范式的政治暴力的理论有着不同的渊源,人们对暴力存在的合理性论证也未达成一致。
政治暴力批判(政治哲学丛书) 作者简介
左高山,1971年出生,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2005年于清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2009年于中央编译局从事政治学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伦理学、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学术代表作有《战争镜像与伦理话语》(2008)、《敌人论》(博士后报告,2009)、《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想家》(译著,2009)等。主持完成与“政治暴力”相关的国家、省部级等各类基金项目十余项。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25.5¥39.8
-
为什么是中国
¥19.6¥58 -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理解新时代: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47.6¥68 -
1909-1928-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戴季陶思想研究
¥8.1¥29 -
政治分析-政治科学概论
¥17.8¥56 -
大国政府
¥29.3¥39 -
布朗基文选
¥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