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黄昏时出发 本书特色
1、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一个作家的故事,更加是关于“我们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生命的意义”的一个深刻命题。每一个有了点人生阅历的人,都会为书中的内容所动容。我们深深知道:青春,撑不过四十岁。所以,生命的意义,到了中年才能显现出来。老年的作家席勒,为我们深刻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尊严。本社全体编辑泣血推荐!
2、获得众多奖项,其中:以出版人周刊“年度好书”、纽约时报“注目好书”、沙龙杂志“*受喜爱书籍”几个奖项*受瞩目。
3、小说已被拍成同名电影,由独立电影导演安德鲁•瓦格纳执导。电影获得了2007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佳男主角奖、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年度独立影片top10等奖项,并获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在线影评人协会奖、金卫星奖等多个奖项的提名。
4、本书获得众多名家和各大媒体强力推荐:例如《苏西的世界》作者艾莉丝•希柏德、《今日美国报》、《纽约时报书评》、《华尔街日报》、《旧金山纪事报》等各大媒体及名家德极力推荐。
黄昏时出发 内容简介
有时候,你到底爱不爱一个人,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特别是当你还身处其中的时候。直到这段感情结束,你抽身离开去反观的时候,才能看清楚当时的很多事、很多情感的真相。
24岁的女研究生海瑟自以为爱上了过气的老作家席勒。她从少女时代就因为阅读席勒的书而把这个作家视为自己的生命导师。读着席勒的文字,她感觉就像他把自己的灵魂直接灌注到了海瑟的灵魂里,合而为一。他自以为她爱上了席勒。
席勒在她精神世界里的重要地位,使她在24岁研究生毕业时决定把席勒及其作品列为毕业论文的题目。
当海瑟与席勒见面之后,两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开始猛烈地震荡。
海瑟的好奇心过于炽烈,她将老男人席勒本人设为了考察和追逐的目标。她坐在老男人写作的书桌前,闭上眼睛陶醉和喘息;她偷走他年轻时的照片,以为照片中那个英俊的男人果真与自己发生着什么联系;她犀利刺探老男人的隐私;鲁莽界定他的作品;大胆占用他严格的写作时间;介入他的社交圈;还在他家里脱去鞋子爬上他的大床,把自己奉献给老人。她妄图以一个入侵者的姿态抢攻他的内心场域,也设法打入他生活的内部。——这从头到尾的放肆,却意外换来老男人劈面一个凌厉的耳光。
年轻女孩主动接近一个年龄足以做父亲的男人,动机中有一点崇拜、一点虚荣、一点企图心、却被她包装得活似份真实的爱情,但由于她打出那么正当的理由,一度也曾催眠了自己。她没有在他面前表现出应有的毕恭毕敬、战战兢兢,相反总显得过于直来直去、胸有成竹。
出于逆反,席勒也曾努力挣扎,警惕自己变成女孩囊中之物。然而,她如女战神一般,一路驰骋而来的姿态,过于强悍勇猛,她无法抵挡。然而,她倒在大床上宽衣解带的做法也太大方了些,倒让老人品味出被施舍的难堪。像是在藐视他所剩无多的残年,使他的权威变得无所支撑。老人对面前横陈的玉体,屏住呼吸,他在做*后拼却全力的自尊与自救。其实他何尝不明白所谓的艳遇或者激情,其实不过是刀口舐蜜。她是来提醒他的老、见证他的老、催促他更老的。对女孩,他有的只是轻微嫉妒,轻微爱怜,轻微容忍,轻微默许,*终也轻微松动了防线。他殷勤地为女学生打了一把钥匙,留出一间客房、推荐她值得去读的好书,深夜批改她半生不熟的论文,却没想到,这次有些一厢情愿的变成是他自己……
故事前后半部两人关系中求、取、予、受的微妙转变,堪以寻味。
女孩*后被耳光打懵也打醒的一刻,或许能使她明白老人想假此告诉她的:尊严不该挑逗,而有些东西不能用来交换。
黄昏时出发 节选
《黄昏时出发》讲述了:有时候,你到底爱不爱一个人,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特别是当你还身处其中的时候。直到这段感情结束,你抽身离开去反观的时候,才能看清楚当时的很多事、很多情感的真相。24岁的女研究生海瑟自以为爱上了过气的老作家席勒。她从少女时代就因为阅读席勒的书而把这个作家视为自己的生命导师。读着席勒的文字,她感觉就像他把自己的灵魂直接灌注到了海瑟的灵魂里,合而为一。他自以为她爱上了席勒。席勒在她精神世界里的重要地位,使她在24岁研究生毕业时决定把席勒及其作品列为毕业论文的题目。当海瑟与席勒见面之后,两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开始猛烈地震荡。海瑟的好奇心过于炽烈,她将老男人席勒本人设为了考察和追逐的目标。她坐在老男人写作的书桌前,闭上眼睛陶醉和喘息;她偷走他年轻时的照片,以为照片中那个英俊的男人果真与自己发生着什么联系;她犀利刺探老男人的隐私;鲁莽界定他的作品;大胆占用他严格的写作时间;介入他的社交圈;还在他家里脱去鞋子爬上他的大床,把自己奉献给老人。她妄图以一个入侵者的姿态抢攻他的内心场域,也设法打入他生活的内部。——这从头到尾的放肆,却意外换来老男人劈面一个凌厉的耳光。 年轻女孩主动接近一个年龄足以做父亲的男人,动机中有一点崇拜、一点虚荣、一点企图心、却被她包装得活似份真实的爱情,但由于她打出那么正当的理由,一度也曾催眠了自己。她没有在他面前表现出应有的毕恭毕敬、战战兢兢,相反总显得过于直来直去、胸有成竹。出于逆反,席勒也曾努力挣扎,警惕自己变成女孩囊中之物。然而,她如女战神一般,一路驰骋而来的姿态,过于强悍勇猛,她无法抵挡。然而,她倒在大床上宽衣解带的做法也太大方了些,倒让老人品味出被施舍的难堪。像是在藐视他所剩无多的残年,使他的权威变得无所支撑。老人对面前横陈的玉体,屏住呼吸,他在做*后拼却全力的自尊与自救。其实他何尝不明白所谓的艳遇或者激情,其实不过是刀口舐蜜。她是来提醒他的老、见证他的老、催促他更老的。对女孩,他有的只是轻微嫉妒,轻微爱怜,轻微容忍,轻微默许,*终也轻微松动了防线。他殷勤地为女学生打了一把钥匙,留出一间客房、推荐她值得去读的好书,深夜批改她半生不熟的论文,却没想到,这次有些一厢情愿的变成是他自己……故事前后半部两人关系中求、取、予、受的微妙转变,堪以寻味。女孩*后被耳光打懵也打醒的一刻,或许能使她明白老人想假此告诉她的:尊严不该挑逗,而有些东西不能用来交换。
黄昏时出发 相关资料
“一位艺术家的挣扎,一位作家的生命故事;生命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决心和勇气在书中俯拾皆是,这样的生命也因之成为一种艺术。”
——《今日美国报》
“本书以锐利又带着哀伤的画面呈现出文学生命的变幻无常……精炼却又苦涩的场景……明确剖析了鼓动文学生命的渴望与狂乱。”
——《柯克斯书评》
“温柔优雅的文字……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述说了坚定的意志与深刻的怜悯。”
——《出版人周刊》重点评论
黄昏时出发 作者简介
布莱恩•莫顿(Brian Morton),1955年生于美国纽约市,毕业于莎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曾任编辑,现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和莎拉•劳伦斯学院。
曾于1999年入围度福克纳笔会奖。曾获得古根汉奖学金、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研究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文学奖。著有《河对岸的窗》(A Window Across the River)、《迪兰主义者》(The Dylanist)、《易碎的你》(Breakable You)等。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烟与镜
烟与镜
¥24.0¥48.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2.7¥42.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