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作者:李伯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5-01
所属丛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开本: 16开 页数: 511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8.9(6.5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117485
  • 条形码:9787300117485 ; 978-7-300-1174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本书特色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内容简介

在过去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中,一个基本的默认前提是明清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像西欧(特别是英国)一样,自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近代化(即近代工业化)。这种把西欧经验普遍化的西方中心主义史观,近年来在国际史坛上受到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和批判。因此如何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过去,探索真正的“中国特色”,也成为当前中国史研究的首要任务。
本书对明清江南早期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特点,分析导致这种工业化的主要因素,探讨其可能的发展前景,并且对以往明清经济史研究中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史观,从理论上进行检讨和批判。因此对于真正地认识“中国特色”来说,本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目录

**章 导论——本书题解
**节 早期工业化:世界经济史研究中的新课题
第二节 几个主要概念的解释
第三节 本书的论旨与结构
第二章 轻工业(一):纺织
**节 生产规模的扩大
第二节 生产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分工与专业化的加强
第四节 关于棉纺织业中分工与专业化的几个问题
第五节 生产组织的变化
第三章 轻工业(二):食品
**节 谷物加工业
第二节 酿酒业与制曲业
第三节 制茶业
第四节 食品再加工业
第五节 制盐业
第六节 榨油业
第四章 轻工业(三):服装、日用百货、烟草、造纸与印刷
**节 服装制作业(包括冠帽鞋袜制作业)
第二节 日用百货制造业
第三节 烟草加工业
第四节 造纸业
第五节 印刷业
第五章 重工业(一):工具制造、建材
**节 工具制造业
第二节 建材业
第六章 重工业(二):造船(附修船)
**节 江南船只的种类、数量与载量
第二节 年造船数量与吨位的增加
第三节 造船业产值与从业人数的增长
第四节 修船业的发展
第五节 明清江南造船业的发展及特点
第七章 能源与材料
**节 动力
第二节 燃料
第三节 铁
第四节 木材
第八章 原料输人与产品输出
**节 原料输入
第二节 产品输出
第九章 人口与工业劳动力
**节 明清江南的人口总数及其变化
第二节 明清江南城乡人口数量及其变化
第三节 工业中的劳动力及其数量变化
第四节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第十章 节能省材型发展:明清江南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节 明清江南工业的“超轻结构”
第二节 “超轻结构”的实质:节省能源与材料的工业
第三节 独立经营的中小企业:江南工业的*佳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 代结论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明清江南工业的发展前景?
**节 英国模式与明清江南工业发展的前景
第二节 “资本主义萌芽”与明清江南工业发展的前景
第三节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的前景
第十二章 附论——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节 引言:“苏杭型城市”与中国城市史研究
第二节 明清江南的城市:界定与类型
第三节 明清的苏州城市:范围与特点
第四节 明清苏州城市的地域变化
第五节 明清苏州城市的人口变化
第六节 明清苏州的城市工业及其发展
第七节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之间的关系
第八节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中的郊区市镇
征引文献目录
甲、中文文献
一、古代文献
二、地方志
三、近代文献
乙、外文文献
一、英文文献
二、日文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节选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内容简介:在过去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中,一个基本的默认前提是明清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像西欧(特别是英国)一样,自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近代化(即近代工业化)。这种把西欧经验普遍化的西方中心主义史观,近年来在国际史坛上受到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和批判。因此如何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过去,探索真正的“中国特色”,也成为当前中国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对明清江南早期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特点,分析导致这种工业化的主要因素,探讨其可能的发展前景,并且对以往明清经济史研究中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史观,从理论上进行检讨和批判。因此对于真正地认识“中国特色”来说,《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相关资料

施氏总结出来的这些特征,对于界定一个经济区来说是比较全面的。以这些特征为标准来看,上述八府一州之地所形成的地区,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经济区。首先,如前所述,这个地区都同属太湖水系,或者说太湖水系所形成的水路网络将此八府一州之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其次,在明清时期,这个地区已具有几个具有高层中心地功能的大中商业城市——苏州、南京、杭州、松江(明)或上海(清)等,而这八府一州就是这些高层中心地的基本经济腹地。再次,在此地区的高层中心地中,有一个中心地(即苏州)高踞其他各中心地之上。苏州不仅位于太湖水系的中央位置,而且也处于此地区内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因此也居于江南水路交通网的中心。江南绝大多数重要城镇,都有水路与苏州相通。最后,在明清时期,这八府一州之地已形成了一种具有核心一边缘关系的地域分化结构。苏州不仅是江南最大的商业城市,而且也是最大的工业城市。其人口和财富的集中程度在当日中国城市中无与伦比,可以说是江南地区的最高层中心地。在此中心周围,由南京、杭州、松江(明)或上海(清)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核心区。此核心区内集中了这八府一州内的大多数城镇、人口与工商业,而在此核心区外的其他部分(主要即太湖以西的宁镇丘陵和浙西山地)在城市化、人口密度和工商业繁荣程度等方面均逊于核心区内的部分,而且在经济上依附于后者,属于边缘地带。因此从施氏所总结的主要特征来看,这八府一州确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区。不过,在这个经济区与严格按照施氏标准界定的经济区之间,也存在着一个重大差别,即:此地区内一些大城市的商业腹地,大大超出了此地区的边界。其中,南京和杭州两大城市既是苏、浙二省的省会,而且地理位置又靠近这八府一州地区的西部边界,所以它们的商业腹地并不完全局限于边界之内。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两个城市是仅次于苏州的全国最大的丝绸产地(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木材市场之一),因此在某些方面它们的贸易范围甚至远远超出长江下游地区。至于苏州,更是如此。作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苏州及其近郊集中了全国最大的稻米、棉布、丝绸、木材等市场,其商业腹地辐射到全国大多数地方。无怪乎施氏认为苏州城是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唯一拥有全国性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其经济腹地可以说延伸到了中国大部分地区。①事实上,不仅是这些大城市,就是江南一些专业化的市镇,贸易范围也往往越过上述边界。②因此不能把这个地区视为一个按照施氏标准界定的普通的经济区。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当看到:总的来说,这个地区内各中心地之间的联系大大超过它们与外地的联系,它们各自的基本商业腹地主要还是在这个地区之内。这种密切的内部经济联系,使得该地区确实可称为一个经济上的统一体,或者说一个完整的经济区。但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地位,这个经济区同时也在全国处于中心地位,而这种地位又使得这个地区的经济具有一种“开放”的特点,因而颇有异于施氏所划定的其余经济区。那么,这样界定的江南地区与江南的早期工业化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一个地区的早期工业化的发生与发展,与该地区农业、商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是该地区各主要经济部门共同发展的结果。而这种共同发展,只可能在一个既定的空间范围中发生。因此农业、工业、商业等产业之间的互动,也只能在一个内部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域内起作用。换言之,早期工业化是一个地区性的历史现象,必须以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某些工业部门虽然也有可能发展起来并达到相当的规模(如闽广沿海一些地方的造船业就是如此),但这个发展却不一定能够使得该地区出现早期工业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所界定的江南地区,由于其内部经济联系极为紧密,因此乃是研究早期工业化的最佳场所。其次,我们在界定江南地区时,特别强调了界定的理由之一是该地区存在一个以太湖水系为主干的水网。在下一节中我们又谈到江南形成了一个由各级市场组成的完整的市场网络。这两者是相重合的,或者说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这个以水网为基础的市场网络,对于工业发展至为重要。通过这个网络,能够以较低的运费和较大的数量运送工业所需的原料和所制造出来的产品。这不仅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而且也减少了各主要生产工序之间的间隔,在某些地方甚至还促成了某些重要工序的地域分工。这是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所特有的主要优势之一。而这个优势又是由江南地区特有的自然与经济条件所导致的。因此作这样的界定,对于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研究来说,也是十分合理的。二、江南的早期工业化时代 江南的近代工业化发生于19世纪后期。最早的近代工业,是洋务派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和战争后模仿西方建立起来的军火工业和少数民用工业。这些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亦即江南新的经济中心。虽然此时的近代工业规模很小,但从工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些近代工业的出现却是划时代的大事。江南近代工业化的真正进程,实际也肇端于此。因此对于江南近代工业化研究而言,当然应当把19世纪中期作为起点。此外,就江南经济的发展而言,1850年是一个分界线。在1850年以后,江南成为有“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之称的太平天国战争的主战场。①在这场惨烈的十年大战中,江南人口减少过半。②在此情况下,江南的早期工业化也受到空前巨大的打击。因此,把江南早期工业化研究的下限定在太平天国战争前夕的1850年,应当是比较合理的。江南早期工业化的起点应当定在何时,则因不同的标准,也会有不同的结论。这里要指出的是,我们讨论的早期工业化,不是某项或者某几项工业的发展,而是整个工业的发展使得其在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日渐重要,以至赶上或超过农业。由此而言,江南早期工业化的出现,最可能的是始于明代中期,也就是以往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中大多数学者所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期。按照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明代中期江南经济开始加速成长。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作者简介

李伯重,1949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系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先后任职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国会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国外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并任日本东洋文库荣誉研究员。2007年当选为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理论、方法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 《多视角看历史:南宋后期至清代中期的江南经济》、 《千里史学文存》等。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江南工业发展的历史书

    这是一本讲述我国江南在轻、重工业形成和发展的书籍。

    2015/6/7 14:39:37
    读者:c10***(购买过本书)
  • 主题:内容和质量

    对我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2015/3/19 21:38:36
    读者:187***(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