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小说的准备-罗兰.巴尔特文集

小说的准备-罗兰.巴尔特文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5-01
所属丛书: 罗兰·巴尔特文集
开本: 32开 页数: 63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7.4(7.5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小说的准备-罗兰.巴尔特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119731
  • 条形码:9787300119731 ; 978-7-300-11973-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小说的准备-罗兰.巴尔特文集 本书特色

罗兰·巴尔特(ro1and barthes,1915-1980),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被认为是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蒙田之后*富才华的散文家。他在符号学、精神分析批评、释义学、解构主义诸领域都有卓越建树,对西方文化和文化研究影响深远。本书是作者晚年在法兰西学院的讲演集。全书由四个不同部分组成,包括两次课程讲演系列(“从生活到作品”;“作品作为意志”),两次研究班讲义系列(“谜园的隐喻”;“普鲁斯特和摄影”)。四个部分之间没有主题方面的直接关联,但彼此之间存在着思想方向上的统一性。该书可视为作者以研究写作为名进行的一次“准诗体”的文学伦理学自白。

小说的准备-罗兰.巴尔特文集 内容简介

《小说的准备》由四个不同部分组成,包括两次课程讲演系列(“从生活到作品”;“作品作为意志”),两次研究班讲义系列(“谜园的隐喻”;“普鲁斯特和摄影”)。四个部分之间没有主题方面的直接关联,但彼此之间存在着思想方向上的统一性。《小说的准备》可视为作者以研究写作为名进行的一次“准诗体”的文学伦理学自白。
《小说的准备》包含着两种异质性的否定行为:通过用古典小说贬低现代小说在一般理念层面上宣告“小说”的死亡;通过承认自身小说写作计划的失败在个人实际层面上来体践“小说”之终结。*终“小说准备”的隐喻,就成了“小说否定”的隐喻。
本书表现出一种客观分析与主观表现交织融合的特殊写作风格,是巴尔特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在伦理话语掩饰下的、*值得细细品味的唯美主义“辞世书”。

小说的准备-罗兰.巴尔特文集 目录

编者序言
小说的准备
ⅰ.从生活到作品
法兰西学院课程讲义(1978-1979)
1978年12月2日讲义
1978年12月9日讲义
1978年12月16日讲义
1979年1月6日讲义
1979年1月13日讲义
1979年1月20日讲义
1979年1月27日讲义
1979年2月3日讲义
1979年2月10日讲义
1979年2月17日讲义
1979年2月24日讲义
1979年3月3日讲义
结论
1979年3月10日讲义
迷园的隐喻
跨学科研究
1978-1979年度研究班讲义
1978年12月2日研究班导论
1979年3月10日结束的讲义
小说的准备
ⅱ.作品作为意志
法兰西学院课程讲义(1979~1980)
1979年12月1日讲义
前言
ⅰ.写作的欲望
1979年12月8日讲义
1979年12月15日讲义
领队独白,方法,叙事
1980年1月5日讲义
ⅱ.**试炼:选择,怀疑
1980年1月12日讲义
ⅲ.第二试炼:忍耐
a)一种方法的生活
1980年1月19日讲义
1980年1月26日讲义
1980年2月2日讲义
b)写作实践
1980年2月9日讲义
1980年2月16日讲义
ⅳ.第三试炼:分离
1980年2月23日讲义
课程结束篇讲义
普鲁斯特和摄影
对所知甚少的摄影资料所作的检验
编者说明
照片目次
附录
参考文献
名称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附论
展开全部

小说的准备-罗兰.巴尔特文集 节选

《罗兰·巴尔特文集:小说的准备》内容简介:《小说的准备》由四个不同部分组成,包括两次课程讲演系列(“从生活到作品”;“作品作为意志”),两次研究班讲义系列(“谜园的隐喻”;“普鲁斯特和摄影”)。四个部分之间没有主题方面的直接关联,但彼此之间存在着思想方向上的统一性。《小说的准备》可视为作者以研究写作为名进行的一次“准诗体”的文学伦理学自白。《小说的准备》包含着两种异质性的否定行为:通过用古典小说贬低现代小说在一般理念层面上宣告“小说”的死亡;通过承认自身小说写作计划的失败在个人实际层面上来体践“小说”之终结。*终“小说准备”的隐喻,就成了“小说否定”的隐喻。《罗兰·巴尔特文集:小说的准备》表现出一种客观分析与主观表现交织融合的特殊写作风格,是巴尔特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在伦理话语掩饰下的、*值得细细品味的唯美主义“辞世书”。

小说的准备-罗兰.巴尔特文集 相关资料

插图:这是一个克尔凯郭尔的问题(《或者,或者》)。卡夫卡对此说过(修正说):“克尔凯郭尔面对着如下问题:对于存在,或者对其进行美学的享受,或者对其进行伦理的体验。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地提出的问题。这个‘或者,或者’的问题只存在于克尔凯郭尔的头脑中。实际上,人们只有通过道德的和谦卑的体验才能获得美学的享受。”①“技术面”:这根本上是相关于写作的道德的和谦逊的体验一总之与“中性”相去不远。无论对那些不写作的人,还是对那些虽写作而不关注我的问题的人来说,对此是否关心呢?我的希望基于一种个人的经验:当人们谈论他们的职业、他们职业中的问题时,不管谈什么,我都不感厌倦。遗憾,大部分时间,他们都自认为需要参与一般性对话。很多次我都感到惊讶和尴尬,因为在对话中,当我希望听到他们谈自己的专业时,他们不是谈自己的专业,而是谈些文化的和哲学的老生常谈!——特别是,知识分子们从不谈自己的专业,就像是他们没有专业似的:他们有“观念”,“立场”,而没有职业!朗布尔的询问受到有趣而宽容的嘲讽(也被他自己嘲讽)。②就是这样!这些作家们所在意的则是他们的自来水笔、纸张、桌子!他们是有癖好的。

小说的准备-罗兰.巴尔特文集 作者简介

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人文科学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