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0.7(4.1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088495
  • 条形码:9787010088495 ; 978-7-01-008849-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绀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仵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山版优秀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号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上作者走进交流卒问,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资助出版。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 内容简介

本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研究对象,在挖掘梳理中华和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界定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思想理论依据及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现状的系统总结分析,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以物质利益关系和谐为基础的和谐文化观”,强调坚持以和偕价值为主导、斗争文化精神与和谐文化精神辩证统一的思想,为深刻认识和谐文化的历史条件性开辟了新的视角。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 目录

**章 中华传统和谐文化的历史发展
 **节 中华传统和谐文化理念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中华和谐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中华和谐文化的历史命运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
 **节 和谐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根本与目标原则
 **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根本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节 构建天人和谐文化
 第二节 构建人际和谐文化
 第三节 构建自我和谐文化
第七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节 弘扬和谐精神加强和谐社会制度文化建设
 第二节 弘扬和谐精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第三节 弘扬和谐精神大力发展和谐文化产业
后记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 节选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研究对象,在挖掘梳理中华和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界定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思想理论依据及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现状的系统总结分析,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创造性地提出“以物质利益关系和谐为基础的和谐文化观”,强调坚持以和偕价值为主导、斗争文化精神与和谐文化精神辩证统一的思想,为深刻认识和谐文化的历史条件性开辟了新的视角。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 相关资料

社会的文化传承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社会强制性,即是说,一个人要进入一个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系,取得这个社会的成员资格,就必须学习和接受这个社会的文化,理解和适应其文化理念与文化环境,懂得社会的行为规范。人的社会属性使每一个人生来就处在某个社会群体中,处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对于一个尚未形成独立意识的人类个体而言,首先是要去面对和接受前人创造的既有文化。一个人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社会学称之为“人的社会化”,即是一个刚出生的“自然人”通过学习生活技能和生产技能,接受社会规范,逐步形成文化价值、文化模式的认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人的社会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化”。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文化”一词“其意义在于鼓励人们发挥人文素养,提升道德精神,发扬艺术创造,并进而以这些人文的成就来教导民众、转化世俗,使之成为有文明而尊重人性的社会。”①就是说,我国古代的“文化”一词,一开始就是指“以人文,化天下”的过程。文化传承过程包含着文化批判、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人们在学习前人或他人文化成果时,不是被动地、毫无遗漏地完全接受,而是包含着接受主体能动的选择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后代人在对现实的社会文化有了初步的接受性学习以后,必然会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所体现的人格不会只是对前人的机械性“复制”,而是包含了对以往文化的分析批判,并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创造出新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反映新的时代特征。文化传承过程的这种批判性、选择性和创新性是文化“变异”的内在原因:在文化传承中,经过选择与创新,一种新的文化模式或行为模式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成为“传统”传授给子孙后代,并且会随着新一代的运用而整合成更高级的文化。人类的这种文化传承,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精华,使新一代人在上一代人文化的最佳起点上传承人类的文明,因而有了人类的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 作者简介

王少安,1954年生于湖北郧西,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中共十七大代表。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近几年来,主持完成教育部、河南省社科规划课题十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出版专著和规划教材6部,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周玉清,1951年生于河南确山,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校研究生教学理事会理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教育部、河南省社科规划课题十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8篇,出版专著和规划教材7部,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多项和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