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论寄 内容简介
简介 《论寄》为国际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论寄 目录
**章 寄作为美学范畴的确立
**节 从假物、寓物到“应物无累于物”
第二节 从感物到情以物兴
第三节 寄作为美学范畴的确立
第四节 寄的审美内涵
第二章 寄的审美特征
**节 因兴而有寄
第二节 因兴而寄有待于“赏”
第三节 为遣而可寄
第四节 寄的显象与显超逸之象
第五节 寄的短暂
第三章 寄与审美范型
**节 寄情诗文
第二节 寄情于诗酒风流
第三节 寄情山水田园
第四节 寄情艺术
第四章 寄与“意境论”的诞生
**节 寄:物我统一的期待
第二节 山水之寄、秀句评赏与情景关系论的初步确立
第三节 寄的物我统一性在主体生命情调中的体现:流连光景
第四节 寄的物我统一性与主体审美心理机制:触目成寄
第五章 寄、气与“意境生成”
**节 寄与气化赋形
第二节 气化赋形的“完整生成性”和气韵、意境
第三节 作者——作品——读者与前
意境——意象关联——意境
第六章 寄与“寄托”艺术手法
结束语 寄的当代价值
引用书目
后记
**节 从假物、寓物到“应物无累于物”
第二节 从感物到情以物兴
第三节 寄作为美学范畴的确立
第四节 寄的审美内涵
第二章 寄的审美特征
**节 因兴而有寄
第二节 因兴而寄有待于“赏”
第三节 为遣而可寄
第四节 寄的显象与显超逸之象
第五节 寄的短暂
第三章 寄与审美范型
**节 寄情诗文
第二节 寄情于诗酒风流
第三节 寄情山水田园
第四节 寄情艺术
第四章 寄与“意境论”的诞生
**节 寄:物我统一的期待
第二节 山水之寄、秀句评赏与情景关系论的初步确立
第三节 寄的物我统一性在主体生命情调中的体现:流连光景
第四节 寄的物我统一性与主体审美心理机制:触目成寄
第五章 寄、气与“意境生成”
**节 寄与气化赋形
第二节 气化赋形的“完整生成性”和气韵、意境
第三节 作者——作品——读者与前
意境——意象关联——意境
第六章 寄与“寄托”艺术手法
结束语 寄的当代价值
引用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论寄 节选
《论寄》内容简介:对“寄”的关注是从我闲情的研究引发的,由于起初将“寄”作为闲情审美成熟的标志考察,因此理解上存在偏颇,以为确如李渔所言,有闲情才会有“寄”。经过几年读书,尤其在生活的路途上多跋涉了一些泥泞之后,才意识到“寄”后面原来也承载着很多沉重。如此一来,原先一些有感于现实之中过于物化与功利而欲有所承担的情怀淡了不少,从“寄”入手,我希望先拯救自己的迷途忘返。这个选题*终能够明确要感谢恩师詹福瑞先生,他在我博士论文有些不甚成熟的初稿之中敏锐地注意到其价值,并给予了鼓励,从而坚定了我将这个范畴深化研究的信念;在随后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恩师和我多次交流,并将自己研究多年的有关“娱情”的前期成果拿出,*终形成了我们合作的两篇文章:《论寄的审美特征》、《从志思蓄愤到遣兴娱情》,这两篇文章基本搭建了《论寄》的主体构架。
书友推荐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4.4¥45.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2¥42.0
本类畅销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