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

包邮 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3.2(3.5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9068009
  • 条形码:9787309068009 ; 978-7-309-06800-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 本书特色

《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是现代文员专业的基础课教材,由阅读与作文知识两部分构成。阅读部分选有五十余篇中国古今经典文章。选文以名家名篇为主,兼顾抒情、说理、叙事等各类散文文体,并串讲一定的文学史常识和相关的作者简介。每篇选文均有不拘体例的提示、评点。有的着重于思想的分析,有的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指导。它们的语言风格也各有不同,有的直率淋漓,有的委婉含蓄。所以《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不仅在阅读、欣赏作品方面,且在怎样评述作品方面也会使读者有所启发。《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推荐阅读:论语、礼记、闲情赋并序、春末闲谈、街景、哲学家皇帝、莎士比亚笔下的女主角“朱丽叶”、我的母亲。

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 目录

**单元单元导读阅读部分《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战国策·齐四》冯谖客孟尝君论语(节选)庄子(节选)礼记(节选)司马迁伯夷列传作文知识文章的修养阅读的趣味第二单元单元导读阅读部分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陶渊明闲情赋并序刘义庆世说新语(节选)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欧阳修纵囚论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宋人语录朱熹《朱子语类》二则普济《五灯会元》二则作文知识思考与汲取立意与选材第三单元单元导读阅读部分李贽童心说袁宏道徐文长传谭元春小品二则题《秋寻草》《期山草》小引张岱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侯方域李姬传郑燮板桥题画三则作文知识锻炼思路文章的起承转合第四单元单元导读阅读部分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鲁迅春末闲谈周作人苍蝇朱自清南京丰子恺杨柳老舍想北平沈从文老伴何其芳老人钱钟书读《伊索寓言》张爱玲谈音乐作文知识咬文嚼字文章的类别与作法第五单元单元导读阅读部分巴金“文革”博物馆杨绛误传记妄汪曾祺故乡的食物(节选)张承志汉家寨贾平凹秦腔史铁生墙下短记(节选)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安忆街景陈之藩 哲学家皇帝作文知识文章的起草与修改文章风格第六单元单元导读阅读部分〔日〕 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节选)〔英〕 兰姆穷亲戚(节选)〔德〕 海涅莎士比亚笔下的女主角“朱丽叶”〔俄〕 屠格涅夫乡村〔奥〕 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七封)〔法〕 纪德我的母亲〔美〕 德莱塞我的梦中城市〔智利〕 聂鲁达归来的温馨附: 论文四篇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胡适智识的准备钱钟书诗可以怨龙应台政治人的人文素养作文知识论文的写作
展开全部

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 节选

《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主要包括阅读文选和写作知识两大部分。文选部分汇聚了古今中外五十余篇风格各异的散文作品。由专门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予以导读、分析和点评,视角独特。分析精当。写作知识要言不烦,其内容贯穿在各单元中,既注意了知识的相对独立。又保持了各部分之间的前后呼应以及与阅读文选的有机联系。《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既可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特色教材,也适合自学者使用。

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 相关资料

通过以上所选的三则《题画》短文,我们可以对板桥先生的绘画理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艺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习、吸取养料,包括向前入学习技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等方面的内容。但艺术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和创作倾向,而且属于同一流派的艺术家又各有自己的创作风格与创作内容。这就为艺术家在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两方面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在向前入学习的态度上,郑板桥主张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创作风格“师意”而不是“师迹”。因此他虽然以兰、竹、石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但他并不向善画竹、兰的郑所南、陈古白两入学习,而学习徐文长、高且园两人的风格,因为徐、高两人“才横而笔傲”,而作者本人亦有“倔强不驯之气,所以不谋而合”。郑板桥虽对石涛的墨花赞赏不绝,但“心意之而弗学”,因为“与之自不同路”,充分体现了他根据自己的个性向前入学习的创作思想。在向生活学习方面,板桥先生以古人观夏云、观公主与担夫争道、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来学习草书而不效法“成格”为例说明“师意而不是师迹”的道理。板桥先生虽主张师法前人,但又坚持艺术家的独立个性。主张学习古人应该“学一半,抛一半”或“学七抛三”,以免为前辈艺术家所制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各有灵苗各有探”、“随手写去,自成尔局”走自己独创的艺术道路。在艺术创作实践方面,板桥先生提倡“意在笔先”,即在正式下笔之前心中对所要表达的感情、所要描绘的形象有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他从自己画竹的艺术实践出发,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创作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眼中之竹”是指艺术家看到的自然之物,“胸中之竹”则是经过艺术家选择与加工,藏于胸中已与自然之物有所不同的艺术存在。两者的关系是:“眼中之竹”对艺术家的心灵与情感产生刺激,使他产生创作冲动,“胸中之竹”是对原先“眼中之竹”的主观化、个性化。当艺术家运用一定技巧把“胸中之竹”描绘出来的时候,融汇了艺术家创作个性与理想精神的作品便诞生了。艺术创作本是极复杂的过程,艺术家的心理变化更是难以捉摸,郑板桥以眼中、胸中、手中之竹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创作如何经由客观走向主观,又如何从主观具体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让人明白易懂。艺术作品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表达一定的情感。郑板桥追求直接明快、泼辣凌厉的审美效果,认为文章应以沉着痛快为最,主张直接道出民间疾苦。他的画作多以兰、竹、石为内容,即是他刚直不阿的性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