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理论的声音

理论的声音

作者:方宁主编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454
读者评分:4.2分5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3.5(4.9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理论的声音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144922
  • 条形码:9787562144922 ; 978-7-5621-4492-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理论的声音 内容简介

《阐释与创造文艺研究书系》收录了近十年来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上发表的一些重要学术理论文章。其遴选的时间范围大致在2002-2009年之间。
这部分专题涉及《文艺研究》传统学术领域,也是其传统风格之集中体现。它包括:美学、文艺学、综合艺术、造型艺术及相关专题论文。2003年以来,《文艺研究》既保持了对于基础理论研究一以贯之的重视,又加强了对于学术与艺术现状的研究。在美学研究领域中,对于“现代审美主义”、“古代文论的创新与发展”、“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意识形态与文化研究”和“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理论”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一经本刊发表,即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开风气之先的影响;在艺术学领域,《文艺研究》既有对于传统艺术门类(戏剧、音乐、美术理论的)研究,又拓展了对于“媒介理论”“影视符号学”“艺术的视觉方式”“新媒体艺术”“传播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从该卷中,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和艺术学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化的轨迹,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分文字也代表了当代中国美学与艺术研究所能达到的水准。

理论的声音 目录

文学理论
 王元骧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
 王钦峰 社会主义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
 张法 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回望与补遗
 谢泳 从“文学史”到“文艺学”
——1949年后文学教育重心的转移及影响
 南帆 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
 陶东风 重审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
 周宪 文学理论:从语言到话语
 余虹 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
——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
文化研究
 徐贲 文化批评理论的跨语境转换问题
 张意 拆解新闻场的七宝楼台:布尔迪厄的媒体批评
 刘康 从区域研究到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学术范式转换
 赵毅衡 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
 [美]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民族主义与想象
 马中红 图像西方与想象西方
——《良友》西方形象的重构与呈现
 徐敏 都市中的人群:从文学到影像的城市空间与现代性呈现
 [英]裴开瑞 明星变迁:李小龙的身体,或者跨区(国)身躯中的华人男性气质
 美学与社会理论
 墨哲兰 一段并不遥远的“美学个案”
 杜卫 中国现代的“审美功利主义”传统
 尤西林 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
 吴兴明 美学如何成为一种社会批判?
——从哈贝马斯的省思看批判理论价值论设的失落
 黄应全 西方“形象社会”理论的实质:颠倒的柏拉图主义
 邓晓芒 审美判断力在康德美学中的地位
学术史研究
 刘梦溪 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
 萧驰 普遍主义,还是历史主义?
——对时下中国传统诗学研究四观念的再思考
艺术理论
 丁宁 回溯与创造:原始艺术和现代艺术
 曹意强 写实主义的概念与历史
 邵宏 西学“美术史”东渐一百年
 张坚 风格史:文化“普遍史”的隐喻
——温克尔曼与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念
 高名潞 论前卫艺术的本质与起源
——从比格尔的《前卫理论》出发
展开全部

理论的声音 节选

文学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
  王元骧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①,因此它必然随着现实的发展而发展,唯此才能显示出它的生命和活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也不例外。
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就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说,我觉得我们以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并没有完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只是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放在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础上,仅仅从认识论的视角——具体说是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视角去进行研究,并把唯物与唯心当做区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准则,这就把马意思主义哲学和文艺学“近代化”了(因为按恩格斯的理解这是“近代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
我这样说,丝毫没有否认从认识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对外界反映)的产物”③。作为精神现象之一的文学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因而,我们也只有通过认识论视角的研究才能找到文学艺术的现实根源。这对于维护文艺理论的科学性,确立评价文艺作品的客观真理性的标准都是不可缺少的。
但我们在肯定认识论视角重要性的时候,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与近代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直观的反映论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我认为这种区别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直观的,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的。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一样,把精神的、意识的东西——包括文艺在内,都看做是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产物,但认为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消极的,只是人的头脑对现实的一种简单的复制和摹写,而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不论是认识的主体还是客体,都是由实践分化而来,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就客体方面来说,它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界,而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④,其中无不打上人的活动的印记。也就是说,只有当自然通过人的活动与人建立了关系,成为一种“人化的自然”,一种“属人的世界”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人们反映的对象。就主体方面来说,虽然人对世界的反映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感觉器官,但是这种感官已不同于“自然的感官”,而是一种“人化的感官”,也就是说,它的背后总是联系着人的一定的认知结构,是这种认知结构对外的门户。人的一切认识活动只有通过一定的认识结构的整合和同化才能被意识所掌握。而这种认知结构不是先验的,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经验概括、提升、内化而来,同样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待文艺,作品就不像西塞罗所说的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只是作家对生活简单的模仿和记录,而总是这样那样体现着他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作家也不是像巴尔扎克所说的只不过是社会的“书记”,他只是以旁观者态度来记述生活的变故,而是生活积极的参与者,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他生活实践的成果,是他人生经验的结晶。一切外界的事物只有通过作家的生活实践成为作家所深切感受和体验到了的东西,成为他自身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反映到他的作品中来,并有望在他的作品中获得成功的表现。
第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唯智的,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并不排除情感和意志的参与和作用。这是由于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在知识论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求知为本,是属于亚里士多德的以研究事物本质为目的的“理论科学”的部分。但是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也没有完全排除对“善”的追求,仅仅被看做是一个“真”的问题,所以他也没有把哲学研究看做是纯粹的理智活动而完全否定哲学家的感性的经验和求善的热忱⑨。只是到了培根以后,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近代哲学,才逐渐使认识主体完全理智化、工具化,成为一个纯粹的认识主体,成为笛卡尔哲学中的一个“在思维的东西”,黑格尔哲学中的“无人身的理性”;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多地直接套用数学的方法,试图像数学那样以演绎和推理来扩大知识,并因一味地强调逻辑的、演绎的,而发展成为一种思辨的形而上学。这种纯思辨的精神反映在文艺理论中,就是认为文艺的内容与科学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彼此形式上的区别,即科学是以概念、文艺是以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这样,也就使文艺由于疏远了与感性世界的联系而失去了它自身存在的相对独立的价值,以致被人们看做只不过是政治、道德的附庸。培根虽然是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不同于后来的唯智主义者,他认为“人的理智并不是干燥的光,而是有意志和情感灌注在里面的”,它们往往以“觉察不到的方式渲染和感染人的理智”。马克思对培根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说:“唯物主义在它的**个创始人培根那里,还在朴素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变得片面了……感性失去了它鲜明的色彩,变成了几何学家的抽象的感性……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类了。为了在自己的领域内克服敌视人类的,毫无血肉的精神,唯物主义只好抑制自己的情欲,当一个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禁欲主义者。它变成理智的东西,同时以无情的彻底性来发展理智的一切结论,一。后来,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中,又几乎一字不差地复述了这一段话。这表明与以往唯智主义的认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把认识主体看做是一个知情意的统一体,因而认为反映的内容不只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同时还带有主体自身情感和意志的成分。而文艺,就是人的意志和愿望的一种*生动的形象显现,从认识论的角度把文艺与科学区别开来,使文艺的审美特性得到应有的捍卫。
第三,由于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知识为本,“知识是意识的唯一的、对象性的关系”⑧,所以认识往往被看做是单向的,只是从客体向主体的运动;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仅认为反映是经过主体认识结构的整合和同化而做出的,而且认为认识主体是一个整体,所以在反映过程中是不可能完全排除主体的情感和意志主体的需要和愿望的渗透,所以反映就不只是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运动,也包括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建构的过程,外部世界只有经过主体的选择和建构才能反映到意识中来。这就使得反映到人的意识中来的东西,在不同程度上总是这样那样地打上主体自身的印记,而不可能只是对客体的简单的摹写和复制,只是一种纯粹的事实记录,所以恩格斯把“理想的意图”也看做与“感觉、思想、动机、意志”一样,都是对现实的反映,他批判施达克“把对理想目的的追求叫做唯心主义”,说“如果一个人只是由于追求‘理想的意图’并承认‘理想的力量’对他的影响,就成了唯心主义者,那么一个发育得稍稍正常的人都成了唯心主义者了,这样怎么还有唯物主义者呢?”⑨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⑩之所以能创造世界,以我的理解就是在反映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的意图”和所激发的“理想的力量”所导致的结果。这是直观反映论所难以望其项背的。我们指出文艺是作家理想、愿望的形象显现,也就意味着它不仅满足于人的认识,而且还有激发人的行动的作用。这样,就突破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唯科学主义的倾向,而使得价值论成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应有之义。
所以,要使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在当代得以发展,我觉得不应该以否定和推翻认识论视角研究来开路,而恰恰应该从深化认识论研究中来求得突破;唯此,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才会有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是我们首先必须说明的。
  二
尽管认识论视角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中地位如此重要,但是它毕竟是在传统的知识论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世纪以来,随着“人”的逐渐被认识和“人”在哲学中的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由于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提倡的理性万能论而致使科学的发展离开了人这一目的,而反过来成为对人的一种奴役,哲学家逐渐改变了思维方式,变本来的从物出发为从人出发,不仅认为作为人类生存的世界本身就是人的活动的产物,而且认识到知识本身不是目的,唯有当它能用来改善人们的生存境遇,促使人类自身的完善进步的时候,方才值得肯定。康德就曾把那些抱着唯科学主义理想的科学家比作“独眼怪”,说“他们需要再长一只眼,以便能从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这是科学人道化的基础,即评价科学的人性标准”。这就推动了西方哲学从认识论研究向实践论研究转轨。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发展同步的,如在谈到自己的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时,马克思曾明确地指出:“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表明它就是立足于人,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的问题来进行研究的。所以认识论研究尽管重要,但毕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终归宿,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精神之所在。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的性质是什么呢?我觉得它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所说的这句话上:“(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商品评论(5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