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保护与替代三江平原湿地研究

包邮 保护与替代三江平原湿地研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505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1(3.7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保护与替代三江平原湿地研究 版权信息

保护与替代三江平原湿地研究 内容简介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湿地,曾是中国*大的淡水湿地,自1949年以来经过四次开荒高潮,三江平原湿地的面积缩减了80%。在改善生计和资源保护的可能冲突中,如何找到一条出路,使自然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同时,贫困社区的生计仍能得以改善,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和黑龙江省林业厅,于2005~2007年在三江平原的边缘、黑龙江省饶河县实施了贫困与环境行动研究项目“可持续的替代生计与当地社区参与湿地管理”。该项目从替代生计、资源共管和政策分析三个方面,实地研究了贫困社区生计改善和湿地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的可能解决办法,探索解决贫困与资源环境退化恶性循环的途径。本书汇集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要使湿地保护具有可持续性,必须要为当地社区提供改善生计的其他途径,而且,社区的参与是湿地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解决农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冲突,则是可持续湿地保护的制度保证。所以,本书以湿地资源保护为中心,分别探讨了替代生计、资源共管和政策协调在湿地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可持续保护湿地的政策建议。

保护与替代三江平原湿地研究 目录

前言
**章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现状与策略
 一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历史演变
  (一)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阶段
  (二)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阶段
  (三)三江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二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现状
 三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策略
  (一)政策、法律和法规
  (二)湿地自然保护区
  (三)湿地保护国际项目
  (四)小流域环境治理
  (五)加强湿地科学研究
 四 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湿地管理法规不全
  (二)湿地管理体制不顺
  (三)湿地内水资源缺乏、水质恶化
  (四)湿地环境影响等功能评价未发挥作用
第二章 资源保护与生计替代的策略
一 替代生计的缘起和含义
  (一)替代生计的缘起
  (二)替代生计的内涵
  (三)替代生计的定义
 二 替代生计在国内外的实践
  (一)替代生计在国内的实践
  (二)替代生计在国外的实践
 三 替代生计的理论路径
  (一)计划干预模式
  (二)结构化理论
  (三)行动者导向理论(Actor—oriented Approach)
  (四)参与式发展理论
 四 影响替代生计的因素
  (一)政治层面对替代生计的影响
  (二)经济层面对替代生计的影响
  (三)文化层面对替代生计的影响
第三章 生计替代的技术选择方案
 一 项目背景介绍
  (一)项目来源
  (二)项目的组织结构
  (三)项目点简介
  (四)项目特征
  (五)项目实施情况
 二 项目实施前社区生计结构分析
  (一)东鲜村的生计结构分析
  (二)永丰村生计结构分析
  (三)四排村生计结构分析
 三 社区滚动资金的运作和可持续性分析
  (一)社区滚动资金运作的基本情况
  (二)村项目管理小组的运作情况
  (三)社区滚动资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社区滚动资金的还款制度
  (五)未按计划还款的原因
  (六)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四 替代生计项目的影响分析
  (一)替代生计对收入的影响
……
第四章 社区参与自然资源管理
第五章 公共政策对湿地保护的影响
附录1 各项目社区滚动资金还款制度一览表
附录2 生计替代与湿地资源共管委员会职责
附录3 项目共管委员会与辖区内居民湿地保护公约
附录4 共管巡视员职责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保护与替代三江平原湿地研究 节选

第二章 资源保护与生计替代的策略
农户的生计安全与生计水平问题是当今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而稳定、安全的生计和相关政策的结合,对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能够缓解贫困和促进社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李斌,2004)。因此,我们对于农村发展研究首先应该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存在现实性差距,很多农民的生计不足以支持*基本的生活所需,甚至一些地方的农民依然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人们还在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努力。
在一些地方,针对农民的生计问题采用了一些新型的生计替代办法,包括定居、开荒务农、引种中草药等,均因不能预估由于生计活动变动所引起的周边生物环境的改变、忽视逐渐累积的水土流失灾难所造成的问题,以及由于出现生活不适应和文化中断而引发的心理障碍与挫折(庄孔韶,2006)。这些替代生计方式都属于不理解农村社区或者民族的生存智慧所在,以外力将某种生计途径强行切入到古老有序的社区生态系统。这样的做法也许能瓦解社区原有的生计,却既没有恰当的良性系统来替代,也没有地方族群能够“迅速”适应的生计方式,更没有文化制度的有机衔接,结果有破无立,致使社区农户的生活无所适从。
基于干预主义的理念,国内及国际发展项目在农村社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通过替代生计途径来促进社区发展的活动,以期替代原有的社区生计模式,改善农民现有的贫困状况。但是大量的发展干预实践证明,其现
实结果常常与项目的规划设想相差甚远。实际上,发展干预的对象(个人和农户)在面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机构时,有自己的理性和自我组织能力,在项目过程中,他们与干预机构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战略决定了干预的过程和结果(Long,1984)。针对这种干预设计和现实的差距,本研究以亚洲开发银行在三江平原所实施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替代生计项目为载体,来解析替代生计的整个动态过程,以探讨促进农村可持续替代生计发展的路径选择。本章回顾和综述了与替代生计相关的国内外研究。
  ……

保护与替代三江平原湿地研究 作者简介

汪力斌,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管理、发展干预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主要著作有:《扶贫互助资金仪陇模式工作手册》(2008),《农村发展研究》(2002)。 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