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读者评分:4.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2.0(5.5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073606
  • 条形码:9787010073606 ; 978-7-01-007360-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内容简介

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了《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深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高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保证,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该套书系内容系统、全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历史的角度全方位回顾和再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立体感;立足改革开放30年理论与实践中的一系列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学术探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学术性;关注相关行业或领域,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进行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书系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全面回顾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记录了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展示了30年来中国社会、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面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了30年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生动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认为,以书系的形式,全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精神和实践,是对历史负责,是对后人负责,也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加了一份珍贵的宝藏。她所载入的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时代精神,将永远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中闪光。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目录

绪论
**章 劳动就业体制改革
 一、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历程
(一)双轨劳动就业体制阶段
(二)劳动就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阶段
(三)劳动就业体制市场化改革深化阶段
 二、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一)就业总量增加,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二)就业结构优化,就业格局多元化
(三)劳动力市场形成并不断发展
(四)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五)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六)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七)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健全
 三、劳动就业体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二)劳动关系矛盾日益突出
  (三)劳动力市场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
 四、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未来展望
(一)坚持把就业优先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二)完善劳动力市场,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三)构建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第二章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一、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历程
(一)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阶段
(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探索阶段
(三)收入分配体制市场导向改革阶段
(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阶段
 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初步确立
(二)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三)居民收入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四)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五)收入再分配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三、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仍未形成
(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三)收入分配秩序有待理顺
(四)再分配制度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功能错位
 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未来展望
(一)深化促进机会均等的市场化改革
(二)完善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
(三)增强收入再分配调节力度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
(三)探索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构建阶段
(一)构建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二)构建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
(三)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四)建立*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推进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设新阶段
(一)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二)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制度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扩大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
(五)深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四、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评估与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第四章 教育体制改革
 一、基础教育体制改革
(一)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就
(三)基础教育改革展望
 二、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三)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
 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
(二)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现状
(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展望与思考
第五章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
(一)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
 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
(一)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酝酿阶段
(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阶段
 三、公共卫生体制改革
(一)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
(二)城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
 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评价与改革展望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二)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问题
(三)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展望
第六章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
(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阶段
(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发展阶段
(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阶段
 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绩
(一)社会管理体制的构建理念不断更新
(二)社会管理体制的法规体系日益完善
(三)社会管理的政策措施逐渐健全
(四)社会管理体制的实现途径逐步创新
 三、当前社会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二)民间组织发展严重滞后
(三)社会发展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战略思考
(一)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战略格局
(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五、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展望
(一)建立社会管理的多方参与合作机制
(二)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事业筹资机制
(三)发挥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节选

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了《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深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高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保证,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该套书系内容系统、全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历史的角度全方位回顾和再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立体感;立足改革开放30年理论与实践中的一系列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学术探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学术性;关注相关行业或领域,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进行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书系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全面回顾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记录了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展示了30年来中国社会、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面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了30年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生动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认为,以书系的形式,全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精神和实践,是对历史负责,是对后人负责,也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加了一份珍贵的宝藏。她所载入的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时代精神,将永远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中闪光。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相关资料

第一章 劳动就业体制改革
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社会经济变革都与劳动就业问题密切相关,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变革的步伐。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逐步确立,劳动就业从计划配置为主转向市场配置为主,这样一种根本性的转变波及劳动就业的各个方面,使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改革开放30年,有必要回顾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历程,客观评价改革取得的成绩,认真总结改革的经验,明确未来发展的思路。
  一、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历程
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改变传统的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劳动就业体制改革进程受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过程,同时,由于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涉及面很广,它又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全局。大体上看,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经历了双轨就业体制(1978-1992年)、市场导向改革(1992-2003年)和全面深化改革(2003年至今)三个阶段。
  (一)双轨劳动就业体制阶段
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对原有的计划就业体制进行了改革,部分引入市场就业机制。市场就业机制首先在国有企业的新进职工中推行,原有职工仍然保留计划经济时期统包统配的旧体制。同时,伴随着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出现,民营经济发展,其职工就业基本上由市场配置。因此,这一阶段的劳动力配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仍然是由国家行政控制,另一部分则由市场调节,劳动力配置实行双轨运行体制。
1.对计划就业体制的突破
从20世纪50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这种制度不仅使政府在就业问题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越来越多的人等待政府的安置,更为重要的是,从实行这种制度以后,就业的路子越走越窄。1978~1981年间,大量新增劳动力出现,到1978年年底,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都在2100万-2700万人之间,而城镇积累下来的待业青年多达530万人,再加上大批知识青年返城,造成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调,我国城镇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根据国家劳动总局的推测,从1980~1985年,城镇企业需要就业的人数为3700万人。原计划经济体制在赶超战略指导下经济结构偏向重工业,经济发展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较弱,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过去采用的安置就业的手段已经不能完全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挺好的一本书

    挺好的一本书,就是封面脏了些

    2013/4/17 17:04:59
    读者:zsy***(购买过本书)
  • 主题:对于中国30年来的社会体制改革介绍得还算详尽

    对于中国30年来的社会体制改革介绍得还算详尽,品相不错,赶上做活动,便宜。

    2012/12/29 22:25:22
    读者:red***(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