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作者:王铁仙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66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2(4.3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073859
  • 条形码:9787010073859 ; 978-7-01-007385-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内容简介

这本集子把“文学精神”作为主题,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曲折多变,流派纷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至今还在演进,未有止境。其中,*能吸引读者的,是许多作品里蕴涵着一定的文学目标和社会理想。这些目标和理想并不一致,有的我们今天未必能够认同。然而,这些作者有坚执的目标,有热切的理想,从而散发出他们的生命热力,却都是应该肯定的、赞赏的。
为了使文学具有这种内在的精神、巨大的魅力,作家应当怀抱人道理想,投入自己的生命,以真诚的态度,真切感受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心灵,表现和探测其复杂状态,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情感世界中去,直抵人性的深处。这样,即使一部作品在语言和描写上有点芜杂的地方,小有瑕疵,也不足深怪,也可以称为优秀之作。那样的文学作品,必然会闪现人性的光辉,体现出人所固有的对自由解放的追求。只不过在表现方式上有的是正面表现的;有的是通过对丑恶、灰暗的人和现实的否定而折射出来的,因而作家对丑恶、灰暗的东西不能认同甚至欣赏,也不能止于惟妙惟肖的描写和反映,或只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说到“反映”,我们常常指向外在的现实,对深入反映现实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其实,写出作家心中的真实,也是一种“反映”。在反映外在现实的同时,从正面或反面反映出作家理想中的人和社会,这更值得赞赏。这一种反映,是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这种超越,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文学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目录

序 钱谷融
辑一 个性主义的潮流
中国文学中的个性主义潮流
鲁迅与中国近代的个性主义
周作人的人性观与个性主义思想的嬗变
关注非理性的自我
辑二 五四文学的传统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
从回归走向辉煌
文学的社会性与写作的个性化
文学: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
辑三 左翼文论的得失
中国左翼文论的当代反思
瞿秋白左联时期的文学理论
瞿秋白的大众文艺论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
瞿秋白:在政治与文学之间
辑四 鲁迅精神的光耀
鲁迅的现代性思想与现代文学精神
鲁迅的魅力
我们还要鲁迅
鲁迅与瞿秋白:相通相契的心灵
附录 中国左翼文论大事记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节选

辑一 个性主义的潮流
中国文学中的个性主义潮流
个性主义是近代人道主义的核心。在我国,个性主义作为一股强大的思潮,是五四初期在西方近代哲学、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才形成的,外来思想在这里表现出明显的作用。然而,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一些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观念,并不是在五四甚至也不是在近代才产生的。它从明代中叶以后,就开始在与我们本土上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群体主义的冲突、对立中孕育、生长。它的*基本的内涵,与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个体自觉意识相同,都是要求个性的自由。因此,可以说晚明以来孕育、生长的个性主义思想观念,是五四个性主义思潮的“内因”,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很可宝贵的思想资源。
从晚明到五四以前的三百来年里,这种个性主义,虽然一直没有占据过主流地位,也没有呈现完整的思想体系,但也从未消竭过。它起伏不定,但不绝如缕,终于在“五四”时期与外来潮流相遇合,迸发出明耀的光芒。这种个性主义在这约三百年里的踪迹,细察起来,我以为有三个阶段:一是自晚明至清初,具有近代意义的个性主义光华初放,绽放一片思想花树;二是清前叶至鸦片战争前,个性主义在封建主义思想政治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高压下曲折低回,而又有异军突起;三是自鸦片战争至五四前,个性主义在“经世致用”思潮冲击下沉寂低落,但到民初仍可听到它低沉有力的呼声。
……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作者简介

王铁仙,1941年生,浙江诸暨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总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1985年本科任教期间获上海市首届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曾任华东师大副教务长(1986—1992)、副校长(1992—2001)。著有《瞿秋白论稿》(1984)、《瞿秋白文学评传》(1987)、《新时期文学二十年》(2001),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文学学卷》(2005)、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2002—)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 《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和论文获多项奖励,其中《瞿秋白论稿》获上海市首届(1979—1985)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奖,《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02—2003)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中国左翼文论的当代反思》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04—2005)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思想深度比较深,有助于研究,自己看都很好。装桢精美,书的品相...

    思想深度比较深,有助于研究,自己看都很好。装桢精美,书的品相好,可以一读书。

    2016/10/19 13:45:51
    读者:sun***(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