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

作者:崔乐泉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01
开本: 03 页数: 611
本类榜单:体育/运动销量榜
中 图 价:¥118.8(6.0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3647060
  • 条形码:9787543647060 ; 978-7-5436-470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 本书特色

以体育为载体、以西方文化为特色、以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与理想为目标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是怎样进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怎样的激烈碰撞与融合?这些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问题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崔乐泉博士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一书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探索与讨论。 这部著作从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入手,循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经度,结合中国广阔的社会发展层面,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百多年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发展的伟大的历史画卷。其场面是那样生动,其描述是那样清晰,其过程又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细读本书,深感其中不乏学术探索和一些值得特别关注的看点。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 内容简介

本书对近百年来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在中国发生、发展的历史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记载,内容包括奥林匹克运动是怎样传入中国,中国又是怎样接受并开辟奥林匹克体育运动项目的,中国是怎样参与奥林匹克大家庭并成为其中一员的,中国在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战果如何,中国的申奥之旅,中国申办2008奥运的成功及其筹办等等。全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记事翔实,可以说是国内**部颇有分量的中国奥运史专著。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 目录

序绪言一 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初期传播(1894-1909)(一)中国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1.农民革命斗争中的传统武艺活动2.清军训练中的传统武艺活动3.民间武术及其他传统健身活动4.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二)西方近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初期传播1.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2.早期教会学校与基督教青年会对西方近代体育的介绍和引进3.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初期传播(三)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出现1.“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制度2.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实施(四)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体育主张与实践 二 奥运会影响下中国近代体育运动竞赛的开展(1910-1937)(一)奥运会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的开展1.新兴奥运会模式对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2.奥运会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其他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二)地区性运动会的举办1.华北运动会2.华中运动会3.华东地区开展的运动竞赛4.西北地区运动会5.各省市运动会(三)仿效奥运会的第1—6届全国运动会1.奥运模式模仿秀——第1届全国运动会2.第2届全国运动会3.第3届全国运动会4.第4届全国运动会5.第5届全国运动会6.第6届全国运动会(四)参加和举办远东运动会1.远东业余运动协会与首届远东运动会2.主办第2届远东运动会3.参加第3、4届远东运动会4.主办第5届远东运动会5.参加第6、7届远东运动会6.主办第8届远东运动会7.参加第9届远东运动会8.第10届远东运动会以及远东运动会的解散 (五)早期国家奥委会组织在中国的出现和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中国的产生1.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2.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3.中国第1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 (六)考察和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1.宋如海考察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2.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人首次亮相3.中华武术亮相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七)现代体育影响下中国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初步开展1.苏区体育运动的开展2.红军长征途中的现代体育活动三 特殊条件下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1937-1949)(一)沦陷区的殖民体育1.日伪统治区的学校体育2.日伪统治区的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二)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体育1.陕甘宁边区体育活动的开展2.人民军队体育运动的开展(三)国民党统治区的体育1.学校体育与体育专业人员的培训2.第7届全国运动会与地区性运动会的举办3.英伦饮恨——参加第14届伦敦奥运会4.孔祥熙、董守义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四 新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与斗争(1949-1958)(一)新中国体育组织的成立1.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成立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成立(二)加入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三)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初步发展1.逐步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体制2.积极参加和举办国内外体育赛事(四)新中国与早期亚洲运动会的关系(五)五星红旗飘扬在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六)中国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1.中国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争取合法权益的斗争2.墨尔本第16届夏季奥运会前后的较量3.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五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坎坷历程(1959-1978)(一)中国积极拓展国际体育空间1.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积极参与新兴力量运动会六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继续发展(1979-1990)七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面发展(1991-2008)八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发展(1949-2008)九 2008年北京奥运会附录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 节选

bsp;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
的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9月,抗日战
争胜利结束,但国民党主战派继之又发动了内战,第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就此开始。从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
的1937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一直处
于战时状态这种特殊条件下,而中国近代体育就是在
这种时代二条件F步入错综复杂、发展不平衡的时期。
由于政治原因,国内在1945年明以前出现了一个敌占
区和社会性质不同的两个地区,即日伪统治下的沦陷
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国
民党统治区。这不仅是地区不同,也是时代的区别。
沦陷区是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统治,国统区仍然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解放区则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
会。由于这种原因,中国近代体育也在不平衡发展中
呈现3种类型,这就是沦陷区的殖民体育、国统区的
战时体育和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体育。
  (一)沦陷区的殖民体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
东北各省,并扶植起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7年
七七事变后,日本又相继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
片国土,并一手制造了伪蒙疆联合委员会、伪临时政
府、伪维新政府及汉奸头子汪精卫在南京组成的伪中
央政府。E1本帝国主义利用这些伪政权一方面残酷镇
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另—方面又通过奴化教育来麻醉
中国人民,为其侵略中国的目的服务。在日伪统治区,
体育运动也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奴化中国人
民的一种工具。
  在刚勾统治区,体育包括所谓“学校体育”和“社
会体育”两个方面。为了加强对沦陷区体育的统制,日
伪体育机沟及其控制下的体育团体均是仿效日本国
内的体育机构而建立的,由伪满文教机关、华北伪临
时政府教育总署、汪伪教育部体育委员会主管学校体
育,由伪满体育联盟和华北伪政权的“体育协会”、汪
伪政权的“中国体育协会”(上海地区)主管社会体
育。这些机构和团体是为日本侵略者推行的文化侵略
和奴化教育服务的。
  1.日伪统治区的学校体育
  日伪统治区的学校体育基本上是仿照日本,是日
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的一个主要
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对青少年强迫实施体育与军事相
结合的奴化训练。在伪满统治区,日本侵略者大肆推
行所谓的把日本的“神道”与中国封建的伦理道德揉
为一体的“日满协和文化”,而体育被作为实施“协
和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各级学校中被强迫推
行。*初,主要主管学校体育的是伪满文教部,1937
年,日本侵略者在伪满颁布了所谓的“新学制”,并以
此把“文教部”与原“卫生部”合并成为“民生部”。学
校体育即划归伪民生部下属保健司的保健体育科管
辖。保健体育科下属有学校体育股和学校卫生股,以
主管伪满各级学校的体育教育与保健卫生。至于伪满
各地方的学校体育和保健卫生工作,则由各“省教育
厅”、“市教育科”、‘县教育局”兼管。
  根据1937年颁布的所谓“新学制”,1938年开始
施行后,首先把学校体育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同
年,为了仿效日本战时的《体炼教材要目》精神,强调
体现为战争目的服务的所谓“体炼主义”,伪满民生
部公布了《满洲国学校体炼科教授要目》,1944年又
对这个要目作了一些修订,而体育课也被改称为“体
炼课”。在要目中,规定了学校体育课的授课时数、授
课要领和教材内容。其中授课时数规定了国民各类学
校包括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和师范学校每周体育课的
学时;授课要领强调了体炼科的宗旨和体育课的教授
方针,而着重强调武道课应认真授予日本武道技术和
武道精神;至于教材内容,则十分强调以军事教练中
的基本动作和徒手体操及器械体操中的单杠、跳箱、
垫上运动等教材为主,并辅以跑、跳、投掷、超障碍
等身体基本训练的教材。此外,还有竞争游戏、唱游、
舞蹈、简单的初级球类和角力运动以及卫生训练等。
从这些要目的各种规定不难看出,日本帝国主义是想
通过所谓“体炼科”加强对中国学生的奴化教育,使
中国学生忘掉自己是中国人,甘心做亡国奴,并为侵
略者火中取栗,充当炮灰。日本侵略者对伪满统治区
中国青年学生所进行的严格的“体炼”教育,正是为
了巩固伪满的统治和“以华治华”、“以战养战”,进
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后全面灭亡中国。
    伪满学校的体育课类似训练士兵。它照搬了日
本的一套体罚制度,教师类似军事教官,随意打骂学
生;学生听令而行,胆战心惊,精神和身体均受摧残。
这反映f殖民地教育的法西斯化特点。
    与设置体育课同时,在伪满的小学和中等以上学
校还分别开设有“军事训练课”和“勤劳奉化课”。军
训课的内容有早操、刺杀、剑道、柔道、投掷、射击、
实践演习等课目;勤劳奉化课则主要是强迫中、小学
生进行一些强制性的手工劳动,并规定有“实务终日
实习”、“体炼终日训练”、“勤劳奉化”数日。这些都
是为训练“技工”、加强经济掠夺而采取的措施。
    伪满学校中体育课的师资主要来自“吉林师道高
等学校”和“女子师道高等学校”。这两所学校的学
制均为3年。由于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各学校的需求,
有些学校的体育课还让其所在地区的军管区指定现
役中尉或校级军官担任教师。这些人往往既无文化
教养,又缺乏军事和体育知识,训练方法粗暴,对学
生多施行法西斯军事化训练教学,使学生身心备受残
害。总之,伪满的学校体育,根据日本侵略者的意图,
体现了简化体育、为侵略战争服务的精神。它一反过
去以竞技运动、游戏、舞蹈为主,而改为侧重德国体
操和韵律体操等,以体现“体炼主义”。为了推行奴化
教育,对青少年进行奴化训练,一些日本教师或职员
还被安插在许多学校的体育系(科)中,其中某些人曾
为所欲为地干了许多罪恶的勾当,充分表明了日本帝
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的反动实质。
    除了在伪满洲国实施其奴化的体育教育,日本侵
略者在其他的伪政权统治区也大力推行其奴化教育,
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统制。在华北地区,根据1938年的
华北政府公布的教育四大原则,伪华北政权统治下的
学校体育采取对青少年强迫进行体育与奴化训练相
结合的办法。1938年4月15日,华北伪临时政府教育总
署发布训令其中第8条规定:“中小学体育课程,其名
称仍为体育,体育课的全部教材内容即体操、各项运
动、国术,要适当地分配之。”第9条规定把过去的童
子军改称为“少年团”,要“以团队训练、纪律训练以
及培养服务精神等为实施的目标”,废除过去的军队
式的编制。伪国民政府成立后,经日本侵略者的同意,
又恢复了高中以上学生的军事教练课。1938年8月24
日,伪华北临时政府还公布了各级学校的《学校法》,
其中对小学校、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及师范学校的体
育课的授课内容和学时数作了规定。这一规定一直实
施到1940年3月15日汪精卫伪政权成立为止。伪华北
临时政府及其教育总署对其统治区学校体育所作的上
述规定,都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授意下出台的,如对学
生强制实行少年团队训练、军事体育和劳动训练等。
但是,由于广大体育教师的软拖硬抗和学生的抵制,
在实际执行中,许多学校的体育课流于形式或各行其
是者居多。
    汪精卫的政权也是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这一
政权成立时,已到了日本侵略者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前
夕,由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不断袭扰和日本兵力的南
调,日伪政权只能控制交通线和大中城镇,它的存在只
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因此,汪伪政权统治下的学校体
育实不足称道。不过,为了实施伪国民政府成立后公布
的《国民政府政纲》中学校教育均“应以民国学校法为
依据实施之”的规定,在其所辖的省、市教育机构中,曾
设立过“体育督学”或体育的专职人员。1940年,汪伪
政权在南京还曾成立过一个“体育委员会”,由褚民谊任
“委员长”。在“体育委员会”召开的第1次会议上还通
过了将褚民谊主编的所谓“太极拳体操”定为“国民体
操”的决议,并将其作为体育教材强制实施。从1941年
6月开始,汪伪政权还对学校体育课内容和时数作过规
定,完全仿效日本战时体炼科的形式和伪满及华北伪
政权的作法,实行体育、军事训练和少年团训练“三位
一体”,强化对青少年的奴化训练。但是,这些规定和
行径遭到了广大爱国体育人士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因
<节选内容>=而只不过更加纸上谈兵、徒有虚名而已。
  2.日伪统治区的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
  在日伪统治的沦陷区,除了学校体育,其社会体
育也是日伪对体育实施统制的重要部分。这里的社会
体育,主要是一些运动竞赛,但并不是以发展运动、
提高成绩、创造纪录为主要目的,而多是按照日本侵
略者进行反动奴化宣传教育的需要,配合日伪的军事
行动进行反动宣传,或是为日伪的欺骗宣传服务。可
以说,这一类的运动竞赛在相当的程度上成了日本侵
略者的御用工具。
    沦陷区的运动竞赛是日本侵略者推行殖民统治,
向中国青少年强行灌输奴化思想、控制和奴化中国运
动员的一种殖民手段。这些运动竞赛大致分为以—F4
类:
    (1)为灌输亡国奴思想的所谓“建国运动会”。
这种运动会于“满洲国纪念日”前后在东北一些城
市中举行,有所谓‘哇国”性的,也有地方(省、市)性
的。如为纪念“满洲国”建国10周年,1942年8月8—
12日在长春举行了第2届“东亚竞技大会”,参加者有
日本、伪满洲国、伪中华民国及伪蒙等。这次运动会
的伪满运动员多是日本人,开幕式上的满“皇帝”到
会宣读了“诏书”。在这种运动会上,都要升伪国旗,
唱伪国歌,向伪国旗“行三鞠躬礼’,三呼“满洲国万
岁”。可见日伪的目的是企图使东北人民、特别是青少
年一代的脑子里只有伪满洲国,忘掉东北是中国神圣
领土的一部厶c
    (2)为制造各伪政权“合法”化服务的竞赛活
动。伪满傀儡刚刚粉墨登场,日本帝国主义便为其在
国际体坛上招摇撞骗,从而使其卵翼下的伪体育团体
挤入国际组织,达到“满洲国”合法化。早在1932年,
当第10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时,日伪曾策
划派两名中国田径选手代表“满洲国”出席比赛,因
遭到中国人民及广大爱国体育人士的反对而未能如
愿。后来,在1933--1934年间,日本又坚持要让伪满以
一个国家的资格参加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的第
10届远东运动会,其阴谋虽仍未得逞,但远东运动会
却遭到非法解散。
    从1939年开始,日本侵略者更纠合伪满和华北、
华东等伪政权,先后在长春和沈阳、日本大阪和东京、
长春举行了3次“日满华交欢运动会”。在这几次运
动会中,以1940年6月举行的第2次“日满华交欢运动
会”喧闹得*厉害。这一年是日本神武天皇即位2600
年纪念日。为此,日本不仅拉了伪满和华北、华东的伪
政权去献丑技,而且召去了菲律宾等傀儡政权去凑热
闹,并由日本政府特令,将这次“交欢体育大会”改称
为第l届“东亚竞技大会”,以示庆祝。在这种运动会
上,各伪政权的运动队虽然打出某某“国家”代表队
的招牌,但领队却都由日本人担任,裁判员由所谓“日
满华”3方担任,以示相互“亲善”。不过,由于比赛中
运动作风恶劣,裁判员各有偏袒,观众因此“气愤”而
“纷扰”,使得比赛常常无法正常进行,*终使得许多
比赛均无果而终。
    除了以上运动会外,在沦陷区,日伪还炮制了“鲜
华亲善竞技大会”、“鲜满对抗综合大会”、“日满交
欢竞技大会”等。这些所谓“国际”竞赛活动的不断
举办以及日伪宣传机构对这些竞赛的大肆鼓噪,无非
是为制造各伪政权合法化制造假象。
    (3)标榜日伪“亲善”、“提携”的“交欢运动
会”。这类活动较多。例如:在伪满洲国,经常举办“日
满”篮球、排球、足球、棒球等定期的比赛和“日满”
田径对抗赛。遇有日本的什么纪念日或运动会,伪满
都要派“选手代表团”赴日参加“庆祝”或比赛等活
动。在华北沦陷区,较大的竞赛活动是“华北都市交
欢体育大会”,参加的单位有北平、天津、济南、保定、
开封、徐州、青岛等市的“代表队’’。每队由中日选手
混合组成。在运动会上,一些日伪军政头目借机大肆
叫嚷什么“日中提携,共同防共,共存共荣”,什么“和
平,反共,建国”、“完成大东亚圣战”等。比赛前,运
动员要向死在战场上的日本侵略军“默哀”。这样的
运动会,从1939年至1943年,几乎每年都要举办,并
分别在华北各大城市进行。这类“交欢运动会”也有
小规模的,如有些城市中的“中日学生交欢运动会”、
“中日交欢田径会”等等。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沦陷区
搞的这一系列活动,其*终目的还是在掩饰自己的侵
略面目,以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