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浮世畸零人 内容简介
第五个孩子——班,出生以来就被视为异类、“小怪物”,他面目奇特、笨手笨脚、太粗鲁、太强壮,虽然穿着衣服、拿刀叉吃饭,却不像是人类生养的。家人因为他争吵不休、矛盾重重,终于导致家庭失和,四分五裂。如今班长大成年了,投入到人世间,却再度陷入狼狈不堪、孤苦无依的困境中。他永远无法真正地融入社会。他仿佛城市里的“闲逛者”,*大的爱好就是坐在咖啡座上观察来来往往的人,或者在擦肩而过的人们脸上搜寻,看见了惊奇、敌意、恐惧,以及难得一见的同情。他遇上过几位善良、比较不怕他、了解他的需求的人,明白他是何等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不过大部分的人只是想利用他:让他去法国走私毒品,去巴西筹拍电影,企图利用他来解开人类基因之谜……*后他辗转来到安第斯山,渴望了解自己到底从何而来,谁才是与他相似的同胞。
《第五个孩子》是多丽丝·莱辛*具影响力、*扣人心弦的著作之一。在这部续集《浮世畸零人》中,班·骆维特进到大千世界里:那个世界究竟如何对待他,他在芸芸众生中又是怎样过日子的,这些情节将会紧紧扣住读者如坐针毡的心,直到高潮迭起的结局来临为止
浮世畸零人 节选
远离诺贝尔奖的人们
——多丽丝·莱辛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
2007年12月7日
张子清译
我站在门口望着满天滚滚的沙尘暴,我被告知说,那里依然有没被砍伐的森林。昨天我驱车数英里,穿越被大火燃烧过的树桩和灰烬。1956年,那里有着我所看到的*美的森林,如今全被毁灭。人们得吃饭呀,要有燃料呀。
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津巴布韦西北部,我访问过曾在伦敦教书的一位教师。他在这里如同我们所说的“帮助非洲”。他是一个比较有理想的人,在此地学校的所见使他震惊得患了抑郁症,难以恢复过来。这所学校像其他的学校一样,是在独立后建立起来的。一排四间砖砌的大教室,直接砌在沙泥上,一,二,三,四,顶头的半间是图书馆。教室里有黑板,我的朋友把粉笔放在衣袋里,否则便被偷走了。学校里没有地图或地球仪,没有教科书,没有练习簿,没有圆珠笔。图书馆里没有小学生爱读的图书,只有从美国大学运来的大本子书籍,很难翻阅,是些从白人图书馆里剔除出来的处理书籍:一本本侦探小说,《巴黎周末》、《运气找到了爱》之类的书。
一只山羊在枯草里觅食。校长贪污该校基金,被停职。我的朋友没有钱,他的薪金一拿到手,教师和学生们就向他借钱,可能就再也不还了。这里小学生的年龄从6岁到26岁,年龄大的学生小时候失学,到这里补课。每天早晨,一些学生不论下雨还是晴天,要跨越河川,步行许多英里来到这里。村子里不通电,他们晚上不能凭燃烧干柴的火光做家庭作业。女孩子上学前和放学后得去取水做早餐和晚餐。
我坐在我朋友的屋里时,大伙儿害羞不进来,他们都向我要书。“你回到伦敦后,请给我们寄书呀,”一个小伙子说道,“他们教我们念书,我们却没有书可读。”我遇到的所有人都向我要书。
……
浮世畸零人 相关资料
她的著作是如此贴近时代脉动,我们实在无法搞清楚,究竟是他们定义了社会,还是社会定义了他们。她的一切言行都是其他作家望尘莫及的。
——《独立报》
因为班怀抱希望,他比玛丽·雪莱笔下的“科学怪人”更令人伤感。莱辛运用灵巧的笔调让你从班的角度看事情,开启新的视野、经验:这本最佳小说分享了不可思议的奇异经验。
——《纽约时报书评》
《浮世畸零人》放大观察人性与情感。莱辛不只成功地描绘了一个渴望归属于人类的怪物,并且让我们都心生爱怜。
——《每日电讯报》
浮世畸零人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在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在非洲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49年,第二次婚姻失败后,她回到英国定居,并于同年出版了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描写了种族歧视在非洲给白人和黑人带来的悲剧。在创作了大量小说以外,莱辛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主要作品包括《金色笔记》、《野草在歌唱》等。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4.1¥4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