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整合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整合

作者:史占中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07-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354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7.2(4.9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整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2626189
  • 条形码:9787542626189 ; 978-7-5426-261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整合 本书特色

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
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系列丛书
都市圈发展与管理概论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2006中外都市圈发展报告
2006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
上海大都市圈结构与功能体系研究
长三角都市圈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都市圈产业生态聚集模式
长三角农家行为变迁(1 986-2005)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整合
2006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报告
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基地,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实体性科研机构.是为中国都市圈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领域的思想交流、信息共享、人才培养、国
际合作提供平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
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综合管理学、经济学、行

政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法律等诸多人文与社会科学,以
及工程技术学科,系统研究我国都市圈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的
规律与模式,都市圈内部和都市圈之间的竞争、合作与协同的
关系,以及与都市圈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
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特别重视在三个层面开展
工作:(1)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
提供可选择的思路和方案:(2)搭建本领域国内外研究机构之间
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促进重点课题研究水平的提升和持续进
行:(3)为本领域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与管理型人才。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整合 内容简介

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特别重视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1)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可选择的思路和方案:(2)搭建本领域国内外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促进重点课题研究水平的提升和持续进行:(3)为本领域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与管理型人才。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整合 目录

导言**章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理论基础第二章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得分析框架第三章 国外著名都市圈产业发展模式第四章 长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第五章 珠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第六章 京津冀北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第七章 都市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第八章 三大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证分析第九章 三大都市圈汽车产业集群实证分析第十章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基础、原则和途径第十一章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政策建设第十二章 我国都市圈经济的协同问题
展开全部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整合 节选

bsp;  前言
    都市圈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区域形
态,是各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它对于促进城市间区域经济
发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起着
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学术界对大都市圈的研究首先集中在都市圈的类型、形态特
征与功能特征。其次是对大都市圈不同演化阶段的划分及其演化规律
的研究,一方面是从更加抽象的高度将大都市圈的几何特征(空间投
影)与经济生态特征结合起来,揭示其深层次的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是
对大都市圈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等进行实证研究和总结,以期为实践
服务。
    国内对大都市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比较研究;
二是对大都市圈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广泛的研
究;三是对大都市圈基础设施、环境、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和途径进行
研究,直接为区域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另外,国内近年来对都市圈的理论研究也比较重视,2001年以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多项相关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也资助了
一系列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
    学者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都市圈进行研究,虽然提出问题的
角度各异,但*后得出的观点与结论却基本相同,即都认为采用都市圈
的建设方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所以,如果把都市圈作
为中国未来的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创新模式,那么对中国今后一段时期

内一些重大社会经济关系的整合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国家“985”二期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中国都市圈发
展与管理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在都市圈与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研究方面的优势,借助中外都市圈与区域发展的管理与研究方面
的重要资源,综合管理学、经济学、行政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法学等
诸多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学科,系统研究我国都市圈的形
成、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与模式,都市圈内部和都市圈之间的竞争、合作
和协同的关系,以及与都市圈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为
中国都市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领域的思想交流、信息共享、人才培
养、国际合作提供平台,建立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
    《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系列丛书》是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
中心的系列成果之一。
    在本丛书呈现给广大读者之际,我们真诚地感谢给予中国都市圈
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以热情支持和帮助的众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
专家学者和企事业单位。
    由于时间仓促和各方面的主客观原因,文中一定有不足之处,敬请
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系列丛书》编委会
    2006年9月

第7章  都市圈产业发展中
    存在的共性问题
7.1  行政区经济模式阻碍了都市圈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三大都市圈,虽然从地域上看是一个整体,但根据现行的行
政区划,长三角都市圈分属上海、浙江、江苏省,京津冀北都市圈分属北
京、天津、河北省,珠三角都市圈包括7市21个县,是拥有多级、多个行
政单元的区域。
    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现行行政区划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在这
一整体地域上难以进行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缺乏良好、有效的协调发
展机制。各省市在制订发展规划时,往往只考虑自身的情况,这就使得
区域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一些地方在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都表现
出良好的合作姿态,但在专项规划里,却还是各打各的算盘,甚至不顾
资源等条件限制,追求“大而全”的发展目标。由于缺乏跨行政区统一
的产业规划,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各卫星城找不准自己的产业定
位,无法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这些因素制约了京津冀经济
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例如,北京、天津曾同时提出了要成为北方金融中
心的目标,天津正在争取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打造中国的北方金融中
心。北京则宣称要与上海争夺全国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成为北方的金
融中心是必要的前提。如此紧密相邻的两个大城市都要成为北方金融
中心,出现无序竞争现象无法避免。
    根据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惯例和规则,一定区域范围内同盟成员
的合作,一定要建立区域合作同盟机构。区域合作同盟机构的职能是

协调区域合作同盟成员之间的关系,制定区域合作的章程和有关合作
规则,制定区域发展远景规划,协调处理合作同盟成员之间发生的各种
矛盾。合作同盟的机制是平等竞争,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而国家未能适时对同盟机构进行统一规划,这是造成都市圈内各自为
政、无章可循、无序竞争的原因之一。
    行政区划的存在客观上导致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各自为政和相互
防范,而且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阻碍了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
的经济合作。我国的各级政府主导着行政区内的经济发展,每个市、甚
至每个镇都是一个经济体,经济运行表现为按行政管辖范围来组织地
区经济发展的“行政区经济”(诸侯经济)运行模式。在区域市场经济条
件下,除了企业是市场主体外,政府也是具有地方利益的市场主体。因
此,在当前地方政府以GDP、税收、就业等为基本考核目标的约束下,
作为区域产业政策行为主体的政府选择也是市场化的,其行政博弈的
出发点是本地利益的*大化。地方利益分割严重地制约了要素的自由
流动,不论是哪种迁移都会在短期内对企业原来所在地造成一定的影
响。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设置各种障碍来阻止企业总部
和生产基地的分离。这种政策上的缺陷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
展。有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省市之间贸易与投资流动的成本甚
至大于欧盟内国与国之间的流动成本。
    在这一前提下,各地发生的摩擦、争端和各地达成的协作、协调只
能是利益博弈的选择,是市场化的交易过程。比如上世纪90年代,国
家计委计划在京津地区投资30万吨乙烯生产基地,按照当时的国际惯
例,乙烯生产规模在6万吨以上才有效益。而京津两市各不相让,*终
各建了一个15万吨的项目,但始终无法产生规模效应。行政区划在汽
车业表现得也十分明显。近年来,奔驰、现代汽车的整车项目纷纷落户
北京,这为带动地处京畿的河北的一些地区发展零部件产业,与北京整
车项目实现对接带来了机遇。按照人口学家的说法,这一过程还可以
减轻北京市的人口压力,增强河北城市的活力。但事实上,这些零部件
企业还是“出不了北京”,仍把工厂设在北京郊区。相对河北省,京郊土

地短缺、消费水平也高,在此设厂的总体成本是高于河北的,但明知是
“亏本的买卖”还要做,现行财政体制“分灶吃饭”是个死结。
    由于经济发展是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动用手
中的权力按行政意愿主导经济发展,虽迫于市场化大势不得不减少对。
经济主体的直接干预,但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影子仍清晰可见。囿于行
政区的利益分割,相互毗邻但非隶属关系的城市政府间的协调比较薄
弱,由此诱发出一系列跨界矛盾。
    可见,随着三大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单
元高度分割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
和紧迫,都市圈是一个社会经济联系高度紧密的区域,区域内各城市之
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人员、资金、物品的流动和信息传递;另一方面,行
政区划的硬化和地方利益的影响,使三大都市经济圈内的合作还远没
有走向制度的程序。因此,建立更为广泛的圈域协调管理机制是都市
圈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这种机制不仅要就某些领域进行协调,同
时还要负责都市圈的规划、产业布局、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宏观发展
问题。
7.2首位城市聚散效应弱化,辐射带动功能偏弱
    上海作为长三角都市圈的首位城市,并没有发挥其重要的集聚与
扩散功能。都市圈的辐射力主要来自首位城市两种力的交互作用。第
一种是集聚力,集聚力来源于集聚经济效益,即区域经济要素向某一特
定地区集中而产生的效益,包括两方面:内部经济集聚与外部经济集
聚。第二种是扩散力,即核心城市通过交通网络、商品网络、技术网络、
资金网络、人才网络、文化网络和信息网络向周围城市传递要素,带动
周边城市的发展。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