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费孝通译文集(全两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0803116
- 条形码:9787800803116 ; 978-7-80080-311-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费孝通译文集(全两册) 本书特色
《费孝通译文集》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的五部译著,这五部书均为西方现代社会学、人类学的经典著作,曾在西方学术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费孝通的译本亦曾影响了一代致力于社会学、人类学的中国学子。
《费孝通译文集》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费孝通译文集(全两册)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的五部译着,这五部书均为西方现代社会学、人类学的经典着作,曾在西方学术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费孝通的译本亦曾影响了一代致力於社会学、人类学的中国学子。其中《社会变迁》曾作为“汉译世界名着”於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文化论》则被列为“外国民间文学理论着作翻译丛书”之一於1987年出版;《人文类型》於1991年出版修订本;《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曾作为“内部读物”於1964年少量印行过;《非洲的种族》亦於1979年由译者重译後出版。我们现将译着按翻译时间的先後分做上下两册汇编在一起,作为《费孝通文集》的续篇予以出版。由於这五种书翻译的年代不一,时间跨度将近半个世纪,因而在人名、地名等的译法上与标准的译名有较大出入;还由於时代的关系,书中所用计量单位均为英制单位,这也是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此外,为了阅读方便,我们将译着中原有的索引和与正文关系不大的对照表、换算表等进行了调整和部分删削,为了尽量保持译着的原貌,除了重新校勘外都不作改动。
费孝通译文集(全两册)费孝通译文集(全两册) 前言
我们这一代特有的大量的社会变迁引起了许多重要的社会进化及实际改造计划的社会学理论。我们下面所要讲的并不特别注意于实际计划的讨论,而是偏重比较普遍或比较基本方面的社会变迁,这些自然并不是对于某项特殊的问题而发的,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关于变迁的性质,为什么社会要发生变迁,为什么有些状况会阻碍变迁,文化是怎样生长的,文明怎样会发达到现在的地方。讨论这些问题时,就得牵涉到发明的性质及其数量,以及人的意志及其本性与发明的关系。这些变迁是由于人类的社会遗产所引起的呢,还是由于生物的人性所引成的?如果人性及智能都不变,那么由末次冰期以来的巨大进步有产生的可能吗?我们更愿讨论在这许多变迁里,人性的适应是否圆满,人性对新状况的适应是否较旧的更善,以及社会失调的数次及程度如何。要讨论这些问题,我们除引用社会学的研究外,犹须采取其他科学如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的材料。
读者自愿知道对于此类广阔的问题如何可用科学的探讨。普通俱认为科学方法着重事料的证实。事料搜集的极为重要自难否认,但是所搜集之事料务须与题材有关,必有所欲证实的前提。所以构造假设实须和搜集事料同时并举。事料之随意搜集和研究每于学理之推求,无所助益。人类时常有想知道的事,知识的要求有如经济的要求。尤其在科学始昌的时候,所要求的常过于所可供给的;而且所要求的又常不属于专门及单纯者。
后记
塞利格曼《非洲的种族》一书,我于1966年暑前译毕,已与商务印书馆约定出版,于*后校核时,突受冲击,原稿散失。1978年决定重译,年老事烦,时断时续,进展殊缓。承同事陈观胜同志及李培茱同志关心此事,以业余时间,多方出力相助,终于1979年暑初译竣。“四人帮”所毁者得以夺回,亦一快事也。
回忆当年为出版一些有关非洲民族情况的书,商务印书馆同人就商于我。我建议翻译这本书,因为它是我自己入门的读物。早在1936年我去英国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当时在老师马林诺斯基教授主持的讨论会上,常有从非洲调查回来的人类学者提出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我对非洲民族缺乏基本知识,未易得益,所以亟思补课,请示老师,指定此书为引导。这本书当时已非新书,初版于1930年,至今行世已近半个世纪,还是英国《家备丛书》中的一本为人们重视的书。这并不是偶然的。
塞利格曼是英国早期研究世界民族的学者,现代社会人类学的先驱者。1873年出生于伦敦。19世纪末年,英帝国主义横行世界,已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当时英国的学者为考察这些殖民地各方面的情况,曾组织各种科学远征队。塞利格曼于1898年。时年仅二十有五,参加剑桥科学考察队远征大洋洲的托里斯海峡,开创了人类学实地调查的学风。
费孝通译文集(全两册) 目录
原序
**编社会遗产及人类的先天本质
**章 社会遗产
第二章 人的先天本质
第三章 人的文化及心理本质的混淆
第四章 文化因子及心理因子的区别
第五章 生物因子的过于重视
第六章 几个社会学概念的重行考究
第二编社会进化
**章社会进化的概念
第二章 社会变迁中的生物因子及文化因子
第三章 初期文化发展的记载
第四章 物质文化的累积及分异
第五章 发明天才及文化
第六章 文化生长的速率
第七章 人类的生物变迁
第八章 文化变迁及生物变迁的相互关系
综 论
第三编文化惰性及保守性
**章 文化滞留的种种观念
第二章遗俗
第三章 文化的效用
第四章 发明及传播的困难
第五章 特殊利益
第六章 传统的力量
第七章 习惯
第八章 社会压力
第九章 不快的遗忘
第十章 心理特质及保守性
综 论
第四编社会失调
**章 文化落后的假设
第二章 工人意外灾伤的抚恤
第三章 以赋税家庭国际关系商会代议制政府及阿利重纳印第安居民为例
第四章 发生文化落后的原因
第五章 文化各部的关系
第六章 物质文化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根源
综 论
第五编文化及人性间的调适
**章 穴居人在现代城市中的学说
第二章 缺乏调适的证据:神经病和疯癫
第三章 缺乏调适的证据:社会问题
第四章 改变人性对控制社会进化
第五章 如何能得较好的调适
综 论
下篇
原序
导言
提要
**编科学和社会
**章 进步的黯淡面
第二章 乌合之众的假定及其必然的推论,国家绝对
第二编现场研究
第三章 初步调查
第四章 霍梭恩和西方电气公司对于访问的实验进一步的说明
第五章 缺勤和转业
第六章 爱国主义是不够的我们对人必须没有仇恨或怨气
附录一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研究所工业研究部
从1926年到1945年的研究工作
附录二人名、地名对照表
费孝通译文集(全两册) 节选
**章
社会遗产
孩子们一人世,便生在一个自然环境里,也就是所谓自然遗产里。各种动物都是这样。但人类却还生在一个社会的遗产里。①这遗产并不像财产一般的仅留给某某指定的人。它是属于社会的,凡是社会里的孩子都可以享用。因为它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自始至今经营社会的结果,所以又称它为社会遗产。它和自然遗产,如土地、水、空气、草木、走兽等不同。社会遗产是人类社会努力的产物,不是未经人工的天赋物产。若有一群孩子,产生在一个没有人迹的荒岛上,他们虽然也能和低等动物一般的活在自然环境内,但决不能有社会遗产的享用。所以社会遗产并不和自然环境一般广被。人的环境可以说是具有两部:自然环境,包括空气、热力、土地、水、泥土、湿度、草木、五金等;和社会遗产,包括建筑、技术用具、社会组织、言语、艺术、哲学、科学、宗教、道德,及风俗等。
依社会学及人类学者的用法,社会遗产和文化一词的意义很相近。泰勒(Tylor)曾下文化的定义为:“当个人为社会一分子时所得到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含有整个性的丛体。”
费孝通译文集(全两册)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11.2-2005.4.24),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费孝通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汉族,江苏吴江人。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1928年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公费留学。在出国前,偕同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在调查时迷路,误踏虎阱,腰腿受伤,王同惠出外寻求支援,不幸溺水身亡。伤愈后,回家乡农村休养时,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1936年夏,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继续在内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田》。1944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1.6¥30 -
潮骚
¥18¥42 -
沉默的大多数
¥23.8¥36 -
假装得很辛苦(九品)
¥20.2¥48 -
生活如此多娇(九品)
¥18.5¥48 -
大师的国民理想
¥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