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共分四篇。第一篇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方法,简述了各生态环境要素监测情况和分析评价依据的标准、方法、规范等;第二篇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从全国、重点区域、流域等多空间分析了2016-2020年生态环境各要素质量变化状况,开展不同时序对比和趋势分析;…
本书分为六篇,内容包括: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推动生态文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不断拓宽生态富民路径、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成色、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大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
…
本书是在深圳市噪声源识别项目、声环境监测研究项目的支撑下,收集到了深圳六大主要区域的声景数据。书中主要展现了人、声音、景观形成的多姿多彩的声景世界。从自然之声、机械之声、生活之声、混元之声四个篇章展现了深圳城市包含的声景。自然之声篇反映了六大区域生态基底上的声景情况;机械之…
土壤详查成果在支撑中央宏观决策和战略规划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落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夯实了土壤环境管理基础,提升了土壤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新媒体宣传、公众参与、生态文化,共五章。具体内容包括:《“1微克蓝”刷屏!“一微克”行动宣传奏响北京蓝天白云交响新篇章》《舆论监督栏目<今日聚焦>创新实践》等。…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已成为气候变化的事实,它们将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人类进步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显示,人为造成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深入思考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体现了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折与变革,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并旗帜鲜明的指明了两者…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涉及价值观念、产业结构、能源体系、消费模式等诸多层面的复杂系统…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实录2022》对以上新闻发布会内容进行了集纳和整理,共分为5个部分,首部分,收录了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出席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实录;第二部分,收录了黄润秋部长出席COP15第二阶段会议新闻发布会实录;第三部分,收录了翟青副部长出席党的二十大记者招待…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基础过关50题:2023年版》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该书绝大多数案例来源于环评案例分析考试真题,部分案例为根据工程实践模拟的高仿真试题,尽可能涵盖可能考查的各行业类别。以历年环评案例分析考试真题为基础,让考生身临其境感受环评案例分析考试的特点、掌握环…
《海角鹭鸣》讲述的是为保护一片白鹭林而发生的爱恨情仇、斗智斗勇。城市规划师李明哲不懈努力终成“金牌规划师”,人生高光之际却蓦然发现陷入了一场骗局。公司老板为了讨好开发商,勾结他最信赖的助理,欲使他的规划方案毁灭位于海角白鹭栖息的相思林。当知道了相思林承载的几代人的情感故事…
我国有机茶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唐代茶圣陆羽就著有全面介绍茶叶的专著——《茶经》,使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我国茶园大部分分布在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污染较少的山区和半山区,为有机茶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
庄周梦蝶、蜗行牛步、老蚕作茧、噤若寒蝉,身边的动物不仅是我们的朋友,更是人类文化的源泉!这套丛书遴选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在微距镜头下,它们的搔首弄姿、举手投足尽收眼底。让我们用新视角探索科学世界,感悟自然生命之美吧!…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为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底数采取的一项重大环境调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掌握了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了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决定于201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依法开展的重大国情调查。《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于准确判断我国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
本手册一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适用范围 对本手册的使用情况、行业适用范围以及涉及的源项类型进行介绍。 第二章主要术语与解释 对本手册所涉及的通用源项名词术语进行详细介绍。 第三章排放量核算方法 对本手册所涉及的通用源项具体核算方法、核算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与大事记》包括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文、英文版本,自2016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至2020年11月召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会议,生态环境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期间的重…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为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底数、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对全球生态系统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9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深刻系统的社会变革。 《碳达峰碳中和简明行动指南》深入浅出,全面介绍了“双碳”的概念、背景、工作基础,更重要的是基于实践,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节能降碳等维度提出了落地的解决方案。…
本书分7章,内容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措施行动及成效、河北省产业产能分布及应对气候变化部署、实现“双碳”目标技术路径及主要行业展望等。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及意义、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运作体系和机制变化、重点领域措施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等。…
根据有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各项要求,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书以“碳达峰碳中和理论与实践”为题,从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背景要义、气候治理的科学和法律基础、战略规划和路径框架、节能降碳、可再生能源、碳汇、碳定价机制、绿色金融体系、多层次实践案例九个方面,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
自然界中,海洋、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环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污染在水里,根源却在岸上。水里无论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超标,还是黑臭、水华问题暴发,很大原因都是岸上污染物排放过多、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的。入河(海)排污口是连接岸上和水里的最后一道闸门,守好这道闸门,…
编写《中国有机食品三十年》旨在系统回顾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的主要历程、主要举措和主要成就,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将有机食品开发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途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奠定基础。 《中国有机食品三十年》包括总论,中国…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示范》共分8章。首章系统梳理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和取得的成效。第2章至第7章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为重点,分别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以系统工程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
沙棘引种是一项“费省效宏”的丰富当地沙棘优良品种的工作。基于国家948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项目),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组织全国有关科研院所,在“三北”地区12个试点,利用8年时间(2013至2020年),联合开展了沙棘引种后的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从引进沙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