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是一系列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反映出的文化现象。风俗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巫术、婚丧嫁娶等。既是社会…
十三经是儒孥的基本典籍,是中华傅统文化中影响至深至逮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封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诗文其中难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历史舞台的边缘,级以撼动其中心的地位。…
《十力语要初续》,1949年12月由香港东昇印务局出版。此次出版以台北洪氏出版社1977年再版本为底本,参照台北明文书局1990年本校勘。《十力语要初续》乃《十力语要》的续编,因是*部,故名“初续”,后因精力不济,没有延续下去。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
…
中国历 的青铜时代是先秦铜器铭文发生的文化背景, 个性的祭祀文化、巫现文化和礼乐文化对铭文的产生和发展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铭文在发展和长期运用过程中形成鲜明的文体特征,并对后世铭文文体及其他多种文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周代铜器铭文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传世文献,借鉴考古学、…
本书分述从远古至唐代各朝文化, 每章涉及政治、风俗、家族制度、商业、交通、币制、官制、军制、法制、宗教、美术、教育、理学、文学等。…
本书收清末状元南通实业家张謇的全部诗作, 张謇既是光宣诗坛的重要诗人, 又是状元实业家, 亲历晚清民国, 其诗作亦可当诗史来看。此次《张謇诗集》收诗比《张季子诗录》、《张季子九录》及前后两次出版的张氏全集都要全, 所收诗作绝大多数有编年, 而且经过南通徐乃为教授的精审细校, 大大提高了张…
《训诂识小录》为作者训诂小学相关文章结集,凡36篇,内容广博,有关“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等问题的讨论,别开生面,富有新见。作者长于关注习见的字词的误解误用例子,追本溯源,予以解释,实有裨益于为学,亦可堪有兴趣者翻阅以增见闻。…
本书主要包括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两部分内容,是作者近年来已发表和未发表论文的汇总。 本书收录《理身如理国:历代赋中的“言医”叙写》《从秦代刻石文看秦始皇对先秦法家的接受与发展》《给法家一个公允的说法——从亚里士多德对法治和人治的比较看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等文章。…
本书包括两编, 上编为出土文献中的唐代法律案件释录与解析,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对墓志和敦煌吐鲁番文书中完整和相对完整的唐代法律案件155例进行全面系统的释析。下编为唐代社会司法运作实况及其法治化程度研究。结合传统文献, 对碑志、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唐代法律案例进行综合研究, 考察唐律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象”在传统书法中的吸纳与淡出、浅析传统书法中的“青春”气象、《墨子》学说对传统书法的滋养、书法美学中的“五行生克”说、书法演进中艰难的求“真”之旅、浅析传统书法中的“审美距离”、明清书法“心学”和“形学”是如何实现逆转的等。…
本书讲述的是: 东晋二十五篇《古文尚书》, 宋元两代学者已有疑之者。明代《尚书考异》一书, 将《古文尚书》的辨伪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作者取历代史志、书录中记载及二十五篇之文, 一一考辨其出处, 挖掘其作伪的痕迹。《尚书谱》一书, 虽略涉武断, 不仅指东晋二十五篇为伪书, 连西汉十六篇也一…
本书分为6章, 分别为明清之交名妓与女性文学、顺康雍时期女性文学规范的构建、乾嘉道时期女性文学活动、咸同时期女性文学及其特征、光宣时期女性文学空间的拓展等。…
本书从基础文献的收集、整理, 到理论的归纳、阐发, 均极见作者之学术功底, 书后所附《前后七子文学年表》更是作者多年梳理而成。总体而言, 此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必然会成为明代文学研究的支柱性成果之一。…
本书讲述的是: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以其“六一风神”开启宋代散文创作的新风气,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意义。洪本健教授《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生动细致地为我们展示了欧阳修的思想及主盟文坛的经过; 并与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余作者的比较中, 勾画出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着重分析了“和气”…
本书分绪论、城市、南宋宫殿与行宫、南宋皇陵、宗教建筑、园林建筑、教育建筑、居住与市井建筑、宋代桥梁、建筑艺术与技术共九章, 从南宋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 展现南宋建筑的鲜明个案, 探讨南宋建筑的艺术特点, 解剖南宋建筑的技术特征。…
本书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州县行政与社会关系为切入点,从历史社会学的分析层面,通过一系列有特色的个案研究和对行政官员的大量实践活动的考察分析,说明当时的州县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权威下延的终点和地方意志表达的起点,对于维持地方社会安定、经济运作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进行操作的。…
本书讲述的是: 《论语》中蕴含着完备的价值建构思想系统, 但这需要我们透过《论语》的“日常化”语言来进行开凿整理才能发现。这一过程复杂而曲折, 即使经过两千多年的阐释, 我们对于其中的某些最深层的含义。作者对于“百姓日用而不知”, 孔子的内在亲证的价值建构思想独有心得。围绕人要“活着…
《近世欧洲史》是作者于民国九年至十一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讲授《近世欧洲史》课程时所用之讲义,大体以美国史学名家鲁滨孙与比尔德二人所著之《欧洲史大纲》第二卷为蓝本,并取材于二人所著的《现代欧洲史》。时间区间自十七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展示三百年间欧洲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本书讲述的是:《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史》系《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 除附录外, 共收录有关物质文化研究方面的研究论文16篇, 分专题论文、域外专论、史料与考证、研究综述和书评选刊五个板块, 力图从日常生活的不同侧面, 展现近世中国社会变迁中人与物关系的细微变化。讨论在现代化浪潮下, 中国…
本书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 运用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并借鉴经济学分析方法, 围绕著赋税制度、租佃关系, 来研究中国中古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可以说一个很老的话题做出了新的亮点, 值得期待。…
本书系作者多年研究楚辞之成果汇编。全书从多侧面、多方位、深层次角度,探究楚辞起源,剖析屈原其人,考证屈原作品,辨析屈赋及楚骚,纵论楚辞研究史,比较屈原与西方诗人等。作者视野开阔,论述全面精辟,见解新颖独到。书中既有微观烛照,也有宏观鸟瞰,宏微观的有机结合与纵横向的剖析构造,…
《楚辞》是我国诗歌的起源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首屈一指的经典著作,是任何古典文学研究者、爱好者都不能不读的作品。两千年来,关于《楚辞》的注释可谓汗牛充栋,琳琅满目;但对当代人来说,一则难以将数以百计的注本一一读来,二则古人以文言所作注解,往往也已须“再注释”了。汤炳正、李大明…
本书讲述的是: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在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写本《老子》。是当时所见《老子》写本中错误较少, 後人改篡最少, 内容最优的版本。能够帮助我们修正通行本《老子》中的许多错误。此稿即研究其中的新词新义与楚简、帛书、传世本的异文。…
本书总共四章。第一章介绍兵家基本思想, 这些思想都是作者从《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中提炼出来的, 用作修炼的入门内容, 为后续三章的修炼作铺垫。第二章从结构和内容两大方面对《孙子兵法》进行了全面地解读。第三章是对《三十六计》的解读。第四章是对兵法实践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深入阐述…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首要经典,向称“大道之源”。它所建树的思维方法、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中,都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这些思想资源,是构成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本质要素。 本书以现代视角,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周易》的思维方法、观念形态进行了分类梳理,综合研究…
《诗经》是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高亨先生研究先秦文学卓有成就,其治诸子,遵循乾嘉考据遗风,往往胜解精义,发前人所未发;其治《周易》,一改前人“以经解传,以传解经,经传互解”的旧习,抢先发售经传分解,开创了中国现代《周易》“义理派”的研究新方法,为学界所推崇;其治《诗经》,以传…
刘禹锡,字梦得,为中唐有名文学家。他身处中唐政治变革动荡之时,诗文皆善,在唐代历史、文学目前皆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为瞿蜕园先生为刘禹锡诗文集所作整理笺证,以常见的结一庐本为底本,校以宋蜀刻本、宋绍兴刻本、明抄本等,并参校《全唐诗》《文苑英华》等。校勘细致精审。笺证方面,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