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反映2014年度地震与地震灾害、防震减灾地震科技、机构人事、规划财务、合作交流和党的建设等工作以及重要会议活动等的本情况,是一部记载2014年全国地震灾害概况、防震减灾现状与发展、全面从严治等方面工作的资料性工具书。它记载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力量…
《中国地震年鉴(2018)》设置八个栏目:专载、地震与地震灾害、防震减灾、科技进展与成果推广、机构人事教育、合作与交流、计划·财务·纪检监察审计·党建、附录。内容包括国务院和中国地震局及省级机关印发的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法规和文件;中国及优选一年来地震活动的综述及国内各地地震…
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为青海省强震活动趋势判定、青海省重大工程选址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 ; 为青藏块体的演化与变形提供参考。内容包括: 青海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 青海省大地构造特点等。…
本书介绍了我国地震灾害的形势和特点,强调了地震应急救助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地位,国外地震灾害搜索与求援装备等。…
本书分重磁学、地震学、电磁学与直流电法、其他、获奖及荣誉证书。内容包括: 磁化强度矢量反演方程及二维模型正反演研究 ; 地球物理随机联合反演 ; 空间域滤波在求二维重磁接触面参数中的应用等。…
…
《芦山地震科学考察》作为芦山地震科学考察工作的纪实性著作,全面反映了科考各项工作、取得的科学认识,以及一些原始工作记录。《芦山地震科学考察》介绍了芦山地震科考工作概况,芦山地震科考围绕三个主要科学问题进行的证据与证据链式分析结果,部分关键性野外调查工作和科学认识,并附以…
本书汇集有关地下水的基础知识,详细介绍利用地下水物理、化学动态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科学思路、方法、理论及实践。…
《场地地震效应工程勘察基础》系统论述场地工程地震勘察基本理论,包括:场地土的成因类型、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土动力特征、土的工程分类与工程地质性质;建筑场地与地基、不同场地地基地震效应与震害特点;工程场区活断层探测与鉴定等。…
随着星际航行时代的到来,人类对太阳系作过哪些探索,有什么新的发现?地球的使者——空间探测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关于太阳系的新信息?太阳系的小天体有什么新动向,它们会与地球相撞吗?壮观的流星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观测它们?地球是孤独的吗,地外生命、地外文明的探测有什么新结果?等等…
《邓起东论文选集(套装上中下册)》收集邓起东院士的《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问题》、《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地震观测网络信息平台技术系统的构成, 地震信息技术系统的关键技术, 通信链路技术以及对外提供服务的网络节点的建设等, 是地震信息网络技术较为全面的培训教材。…
《“一带一路”地震安全报告》汇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震活动及危险性、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地壳形变、地震监测、地震灾害风险、房屋建筑特点及抗震设防要求、地震灾害及应急救援等基础资料,可为下一步推进区域合作提供完备的数据基础。通过”一带一路”地震安全合作,切实提高共同…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图集》包括前言、抗震救灾篇、震害篇、震前篇等4个部分,集中展示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中,以云南省地震局为代表的整个地震系统在防震备灾、应急处置、抢险救援过程中开展的工作,展示地震灾害和重要科技图件,为今后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参考资料。…
《数字地震监测技术系统系列教材:地震前兆数字观测公用技术与台网》以我国“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关于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设计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结合“九五”中国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站(网)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实施技术,详细讲述了我国在“九五”计划期间建成的29个省级区域数字化地震前…
《辉煌的历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年》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收录的文章汇集了老一辈地球物理学家、众多院士、广大地球物理科技人员、领导干部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历届专、兼职干部的回顾、回忆、总结文章90篇。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使我们重温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艰难的岁月和光辉的年代。…
《地震预测科学研究论文选》是从作者多年发表的论文中选择的一部分。《地震预测科学研究论文选》围绕地震预测预报一系列科学问题展开研究,《地震预测科学研究论文选》包括中国大陆强震的成因机理、地震孕育的物理过程、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多学科前兆、多学科前兆的综合机理、地震预测的理论与…
本书以介绍“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处理系统”和“中国地震前兆台网运行评价系统”两个软件中使用到的数学模型为主。这些模型很多是地震系统在长期的数据分析处理和台网运行评价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已经相对成熟稳定。对于那些尚不够成熟、或带有较强的行政或技术管理色彩的软件功能的数学…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科学考察图集(精)》阐述了该所利用各种观测手段和资料获取的科学考察成果,论述了地壳动力学环境、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成因机理、地震观测信息分析等方面的专项科研工作。“5·12”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地壳应力所科研人员赴汶川进行了多批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本书共收录了2000~2002年间发生的23个Ms≥5.0和1个4.7级地震的震例总结研究报告21篇。每个报告大体包括摘要、前言、测震台网及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地质背景、烈度分布及震害、地震序列、前兆异常特征分析等。…
本书包括了地震学基础知识和测震工作基本技能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地震学基础、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地震观测基础知识、震相的判读、地震参数测定方法等。…
本书系统论述地震损失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共八章。第一章叙述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第二章介绍地震损失分析模型;第三章叙述地震动特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等。 …
本书重点介绍了华北地区强地震短期前兆的判别标志和方法研究、地震活动性短期预测方法研究及综合指标研究的成果等内容。全书还阐释了数字化地震资料在华北地区强震短期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岫岩地震序列的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应用研究成果。 地震预报,尤其短时间尺度的预报作为当代自然科…
本图集反映了这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带及其震害全貌,弥补了青藏高原北部缺少地震地表破裂带运动学参数的空白,提供了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现今地壳变动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中国近现代重大地震事件考证(套装上下册)》选择了1850年9月12日四川西昌7级地震以来至今有鲜明特色、有重要社会影响、对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有朴实参考价值、记录内容翔实、有典型代表性、分布在四川、云南、甘肃、新疆等22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地区的68次重大地震作为考证对象,分门别类地…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建筑震害图集》以大量的芦山7.0级强烈地震现场科学考察成果为基础,总结与展示芦山地震中各类主要结构类型建筑物的震害特征,并对震害原因进行简要分析,最终形成系统的芦山地震震例科学纪录,为震区恢复重建以及长远防震减灾规划制定,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工程抗…
《活跃的地球:板块构造趣谈》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向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推荐的中级科普读物,详细、生动地介绍了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缘起、曲折历史及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史实,给人启迪。…
灾害教育始于学校,学校是开展灾害教育的最佳场所。公众科普教育也必不可少,掌握一些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和行为,形成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灾害,同事还可以向家庭与社会扩散,带动提升全民的防灾素养。…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湖北地震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泽华、李正媛、陈志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