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七世纪中叶唐与新罗关系研究》一书的续篇,对唐与新罗关系的研究延伸至九世纪。作者对唐与新罗问题的研究,在学术界处于较高的水准,前一著作曾连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部级高校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宏大的宗教文化历史背景下,此书考察了狂欢与宗教(主要是多神教和基督教)丰富的渊源关系及巴赫金狂欢理论内容中的宗教文化内涵,并试图通过狂欢理论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的个案分析,强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行一种跨文学、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理论尝试。无论是巴赫金的宗教人生,还…
《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唐代的文学创作与交流活动,结合考古学、史料学、历史学、版本学等学科知识,运用社会学、文化学方法来研究唐代文学的繁荣及其传播活动、规律等。著者在文学传播总论基础上论述了唐代的文学传播媒介、诗歌的音声传播、小说传播、戏剧传播、赋的传播、游记…
本书是关于研究“土地权利配置论”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具体包括了:我国土地利用制度的现状、土地制度变革的特征分析、土地利用制度的法经济学基础、土地用益物权初始配置的法经济学分析、土地征收的法经济学分析等内容。…
该书旨在考察土地资源配置所产生的各类经济效应。先从微观角度,考察土地资源配置对制造业转向投资房地产行业的产业空心化效应和对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排序效应;然后从地区层面考察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成本上升是否对产业转性升级形成了“倒逼机制”;再从地方财政角度讨论土地资源配置对地区和行业…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重要项目,旨在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支持基础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它是经过严格评审,从接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
本书立足于博物馆教育,回顾中国博物馆走过的历史印迹,讨论转型时期中国博物馆教育的走向,实地考察部分当代博物馆的现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本书内容包括历史钩沉篇、教育新论篇、实践反思篇三个部分。…
《唐代关中生态与文学》以文本为基础,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唐诗中的柳树、桃花、杏花、牡丹、桐树以及白鹭、黄莺、乌鸦、萤火虫等典型动植物生态意象加以解析;留意关中节令以及春风春雨、秋雨秋风等气候生态在唐代文学中的书写;对华山、骊山、终南山、沪灞等关中山川生态意象进行个案阐释。…
本书选取唐人的俗体诗及其相关的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拟将俗体诗的出现放在整个唐代社会及唐诗艺术的生成体系中进行阐释,以期填补此项研究之空白。笔者拟将史料考证与现象揭示、理论阐述相结合,借鉴敦煌学、文物考古学以及民间文学、俗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力求在更为开阔的…
彼得·伽里森是美国当代科学史领域的新生代领军人物,他对20世纪微观物理学史的研究,通过对围绕图像这一特殊史料展开的科学实践活动的刻画,提出实验、理论和仪器三者在科学发展中的互嵌式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交易区理论成为继库恩的科学革命之后,关于科学发展的另一全新图景。此后,伽里森…
本书以青少年的财富故事为主线,讲述扎克伯格等年纪轻轻但富于梦想,敢于创造的的青少年财富家故事,包括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也包括一些传统名人在青少年时代的努力。主要表述这么一个道理,年轻人的激情和理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财富的创造,离不开艰苦奋斗,也离不开知识的力量。…
“胎藏曼荼罗”是胎藏密法的核心内容,为密教修行集大成法门之主要载体,标志着密教密法的完全成熟。侯慧明编著的《胎藏曼茶罗研究》是一部研究佛教艺术的专著。在中国、日本等信仰汉传佛教的信徒把佛和菩萨画在纸帛上,称为曼荼罗。《胎藏曼茶罗研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汉地曼荼罗发展的历史和特…
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黄道周儒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在“天人秩序”的宏阔视野下,以黄道周的问题意识作为思想建构的基点,分别从日常生活世界及思想演进、易学与阴阳五行思想、心性论思想、礼学思想、史学思想等方面构建其儒学思想世界。王学末流近乎佛禅的学风导致晚明儒家…
田桓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他多次前往日本,对日本经济、中日关系有颇深的了解。主要代表作有:《日本战后体制改革》(专著)、《文明的运势——中日比较》(合著),论文《向困难挑战的政治经济改革》(日文)、《战后改革与日本经济的活力》(日文)、《日本政治舞台内幕…
《唐宋诗文艺术的渐变与转型》将晚唐五代及宋初百年视为“同一研究单元”,重新梳理和讨论了制约“唐宋文学转型”的诸多主客观因素;分别考察了“学人”、“浅近”、“清丽”、“苦吟”等各种诗风传承变革的内在过程,深入分析了“四六”骈文及倚声之词由“唐”及“宋”的艺术发展轨迹。注重原始…
《退隐的乡土与迷茫的现代性(当代中国文学的乡土透视)》以“乡土”、“乡土意识”为主线,串联起高晓声、徐则臣、韩东、毕飞宇、莫言等不同代际的作家,通过文本细读,对乡土社会的当代发展、演进与民众(尤其是女性)的生存、命运状态进行了独到解析,推演出退隐的“乡土”与迷茫的“现代性”相…
《唐代文史研究丛稿》包括18篇文章,分为三组,第一组收入四篇论文,是对唐代文学史上一些较为重要问题的研究;第二组收入十篇文章,是关于高适、芩参、杜甫等盛唐诗人和文学家的生平事迹的考证;第三组…
阳城商汤庙落群文化,深深根植于乡土民俗的社会生活中,对外产生着无限的文化魅力。出版《汤风濩韵:全国首届商汤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旨在期望阳城地方政府和人民能够大力弘扬阳城商汤文化,珍视、保…
唐宋时期民间佛教成为庶民信仰的主流,中国南方地区的四川、云南、浙江由民间佛教信仰形成的一系列人格化、偶像化神祇,如观音、地藏、毗沙门天王、罗汉的龛窟造像。这些造像不仅被单尊供奉,而且也被组合供奉,显示了民众对佛教信仰的认识。本文以唐宋时期南方地区流行的观音、地藏、毗沙门天王…
《唐人选唐诗研究》主要以《河岳英灵集》、《国秀集》、《箧中集》、《中兴间气集》、《御览诗》、《极玄集》、《又玄集》、《才调集》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时代背景、文化思潮、选识、文学史意义、文献学等角度,探讨了“唐人选唐诗”的学术内涵。《唐人选唐诗研究》有四个部分:引言为“…
《唐宋变革视域下的中唐文学家传记研究》共五章21节,前有引论,结构完整。全文主旨在于将两《唐书》中的文学家传记作分析比较,从而考察中唐、五代、北宋文学史观的演变历程。大致说来,比较充分地论证了两《唐书》的主要区别:《旧唐书》持文学本体观,文学家的创作意义得以体现;《新唐…
台儿庄大战不仅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标志性建筑——“泰和楼”于2010年5月4日举行了奠基仪式。“泰和楼”由海峡两岸知名专家联袂设计,规划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有7层,总高度为45米,主体高度为38米。其中“38米”代…
“内向的一代”诞生伊始,日本文学界就围绕这一流派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但多是见诸文章,少有以专著的形式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加以系统论述的。国内的日本文学研究界对“内向的一代”的研究也大致如此,以专著形式研究日本其他文学流派也是凤毛麟角。翁家慧君的专…
本书针对有限理性投资者只寻求满意解而非最优解的经典假设,建立基于模糊数学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模型,在充分吸收了有关投资者偏好、信念和行为偏差的基础上,重点刻画了有限理性投资者的效用函数,认为其效用受其总财富水平、当期赢利情况、历史赢利水平、参考收益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
本书主要研究精神分析学说对新时期中国小说的理论影响和创作影响。 新时期是一个社会逐渐开放,文化逐步发展,思想走向活跃的特殊历史阶段。精神分析理论被引入并产生巨大影响是呼应了时代需求的结果。精神分析文论和相关著述在新时期被大量译介,在一段时期高潮迭起,成为显学。在精神分析学…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托尔斯泰的三部主要作品为重点来展开论述,对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一章对托尔斯泰的一生做评介,突出他的追求、矛盾和出走;第二、三、四章对其三大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和《复活》做了深入分析;第五章探讨托尔斯泰的世界…
本书是迄今为止较全面系统地论述博大精深的大唐文化的学术巨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包括文学、乐舞.美术、道教文化、经学、佛教文化、礼仪风俗、史学、科技与术数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等十编,历史文物图版500幅,150万字。 全书以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大唐帝国为背景,翔实的海内…
本书主要内容有:用人艺术方面的故事及观念、员工开发方面的故事及方法、团队建设方面的故事及方法、职场智慧方面的故事与方法、个性修炼方面的故事及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