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此的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相近,本书所作的,首先是一种历史的诠释。当然,诠释不同于历史的简单再现,它总是以诠释者的理论视域为背景,并同时展开为一个逻辑重建的过程。事实上,历史的诠释与逻辑的重建往往很难分离,二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也正是以此为基本原则,本书对儒…
《哲学研究 观念与阐释/教育部名刊名栏优秀论文选萃(第一辑)》收录15篇文章,25万字,内容包括:《中国哲学中的理性观念》《禅宗与后现代主义的异质同构性》《柏拉图哲学中的“混合问题”》《胡塞尔的笛卡尔主义辨析》《舜孝的艰难与时间性》《宋明儒学的仁体观念》等文章。…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本书严格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从基础理论层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制度体系,把法律体系看作是一个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断从社会中汲取营养的开放性体系,探索构建一种既能保持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更新能力的法律体…
《涵养八讲 人格的向上之途与完善之境》属于美育系列教材的一种,是当前美育教学和美育实践的理论成果。作者杨培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涵养这一命题出发,立足于成人这一目标,对于涵养礼仪的目标、规范、情感认同、培养、教育、监督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及说明。既有理论引申,又有现…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本书通过深入研究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文本,指出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是一种“经验”范式的辩证法,并以此为切入点把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实质,分为“辩证法起点概念的重构”、“绝对的否定与差异性逻辑”、“'否定的'真理观…
本书是杨耕教授学术随笔集《静水深流:哲学遐思与文化断想》的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近些年对哲学、文化的新省思。全书共包括“哲学遐思”“文化断想”“读书札记”“思想对话”和“学术演讲”五篇,但并不拘于体例所限。“哲学遐思”中包含文化断想,“文化断想”蕴含哲学遐思,…
本书是作者最近几年写的哲学随笔,书中文章以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著作中的名言为引子,结合现实生活,以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哲学体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如“智者千虑,必有…
本书是作者的哲学随笔,凝聚着作者睿智而深刻的哲思。上篇就哲学本身以及与哲学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如“走出神圣的哲学殿堂”“关于回归生活世界”“哲学的远见卓识”“哲学的妙用”“…
本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上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他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深深为人所称道,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
杜威夫妇于1919年到访日本与中国,两年多以后才返回美国。此书为杜威夫妇在日本与中国期间给美国家中的女儿写的家书,执笔人主要是杜威本人。杜威在信中详细描绘了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今天看来均是格外宝贵的史料。本书这些生活史料对于了解杜威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该书作为一本学术论文集,是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斯图亚特·霍尔思想的一次系统总结。该书汇集了世界各国学者研究斯图亚特·霍尔及其思想的代表性论文,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斯图亚特·霍尔的思想发展及整体面貌,为广大读者理解斯图亚特·霍尔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早期希腊哲学、从智者派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晚期希腊和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等。…
本丛书选取从先秦至清代的中国美学史上的经典论著,按时代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共七卷,选取最能体现中国美学各方面的经典论著,按现代的方式予以组织,并进行注释和讲解,呈出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发展规律,独具的特色,与文化紧密相连的中国精神。本书对先秦美学…
由先秦诸子发端的儒、道心性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最为精粹的哲学理论,一直以来被学人当做进入中国文化殿堂的敲门砖。它以探求人的本质、本性、使命、价值、理想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为根本内容,以揭示主体精神、主体意识为特征的存在认知、本体认知为基本方法。心性论本身具有深厚的生命美学色彩,同…
《西方美学史》(7卷本)为199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美学通史》(7卷本)的修订版,曾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在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主持下,经近十年的努…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读本。全书围绕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话题,包括情绪困扰、挫折与适应、学习问题、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网络心理、生死观教育等,力图体现时代性及优选性。全书内容涉猎面广,阐述入情入理,并精选了大量丰富的小…
本书主要讨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通常也称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文后以《大纲》代称)也是如此。如今我们不能试想一个没有写作《大纲》的马克思,就如同我们也已经不能设想一段不存在《大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般。在这一文本写作和形成1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
本选题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进行了详细地梳理, 追本溯源、细致分析, 并对存在论各流派和主要观点进行了评析和批判。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论领域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时代感。…
《迎候马克思》作者罗骞,全书共计17万字左右。全书收集了作者在重要报纸、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短篇学术论文和学术演讲40余篇。每篇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集理论性和可读性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基本特征。本书既有对经典思想和著作的当代阐释,也有…
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现代哲学包括后现代主义这一宏大理论背景中,重新探讨它的理论主题、体系特征和当代意义,力图用新的科学和哲学研究成果重新阐释已成为“常识”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被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所忽视、…
此书对马克思的《资本论》进行全新的解读,包含认知性和建构性两方面内容。就认知性内容来说,作者严格区分了体系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既定总体的资本主义,而非从简单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应以体系辩证法解读《资本论》,就建构性内…
本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境遇,为重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广阔的空间,是融资料性、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为…
《走向历史的深处》以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历程为前导。着力研究马克思如何突破以往历史观的局限而走向历史的深处,即发现历史自身规律的过程,由此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在人类历史观变革方面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其中特别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范畴、理论价值、内在矛盾以及通向唯…
本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研究成果,一种解释系统,从实践论角度出发,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为更清楚地说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作者采取史论结合的写法,用相当大的篇幅对一些基本哲学概念作历史的考察。…
本书从社会认识的概念辨析入手,把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考察人类社会认识所经历的神话、史鉴、理知、实证等基本形式,梳理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模式的十个基本点,分析社会认识活动的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基本层次、多向维度和加速度进化过程,在多学科交叉的广博视野中建构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