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学术成果的结集,是其追求“构筑中日间的‘东亚’同时代史”目标路途上阶段性成果的汇聚。这批文章既有广阔的亚洲近现代野,也注重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力图开拓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是中日(东亚)思想史、文化史方面值得仔细阅读的著作。 …
本书从民族与国家,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与行政改革,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民族地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城市民族工作,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治理,西藏、新疆的发展与稳定,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其他问题研究八个部分对族群和谐与公共治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理论探索,也有实践调研,…
中国哲学界少有以味觉思想为进路来解读中国文化,本书可谓开此先河。作者以“味觉思想”为中国文化之血脉,一则示其乃显著区别于古希腊以来的视觉思想与古希伯来之听觉思想,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另则,在味觉优先,自觉压制视觉历史情境下,中国思想展开为从“形”“体”到“理”的范式转换…
本册专论隋唐部分,重点论析唐代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两大贡献——古文运动和禅宗,及一些关键人物,如王通、韩愈、柳宗元、六祖惠能等,通过上溯魏晋下究宋明,透彻地点出了中国学术思想转变之大关键所在。 …
本册上起两汉,下至南北朝,收文12篇。其重点,一在论本时代的文学,认为建安文学体现了“纯文学独立价值之觉醒”,为中国文学之转折点,并溯源穷流,分析自《诗经》以下至两汉文学的功能性和非独立性,而以《昭明文选》为其主要题材。一在论东汉以下之门第,分析魏晋南北朝的…
本册专论有清一代。作者为治清代学术思想史的名家,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影响很大。本册各篇虽写作时间跨度很大,但多为《学术史》后之作,因此本册某种程度上是对该书的补充增订。 作者四十年代还写过一部专著《清儒学案》,惜在抗战中沉埋江底。《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8)》收录了…
本册专论明代之理学思想,以阳明学为中心。全书始于朱子学在明初之流衍的考察,其次则对程敏政和罗整庵两位重要的朱学传宗发微探幽,洞察到理学自身的发展及由理学向心学转变的迹象。阳明学及王门后学为《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7)》的核心,作者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衍变…
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正续篇,举诸家诗文,以证明初诸文臣留恋故朝旧阙,怯于进而勇于退。作者由文论史,抉隐发微,含蓄地批评了这些元遗民缺乏夷夏之辨和民…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系列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2011) 赵金刚《朱熹的历史观》(三联书店,2018) 陈立胜《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教研究》(三联书店,2019) 张卫红《由凡至圣:阳明心学工夫散论》(三联书店,2016) 陈来《冯友兰的伦理思想》(三联书店,2018) 陈来…
作者认为陶瓷史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一种方法。它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学家主要是用文献资料来叙述心目中的历史,陶瓷史学者会用陶瓷作为研究入门的材料。在二者的结合上,作者有别于许多研究者之处,是他比较擅长用陶瓷当资料来做历史的研究,材料融入进去,进行新的观察,希望从中得到更有…
上海图书馆独家馆藏96种“小小说”,首次系统整理,全新编排,促进了这一场中华传统小说跨越世纪的全面“复活”。在提倡学习传统文化的当下,不少读者对于大部头的名著往往望而生畏,而本丛书的内容依托古典小说改编,选出其中*经典的故事,将文字浅显化处理,更有精美图片助人兴味,既可供…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雷翁那图·达·芬奇,自从十九世纪间发表了他遗下的笔记之后,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大家才知道:他不仅是杰出的画家,而且是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家、工程家、音乐家、解剖学家、博物学家、地质学家、物理化学家、哲学思想家…… 这部小说,是俄国白银时代文学巨匠梅勒…
文集所收文章,主要是作者近年来的经济学随笔。作者关注的多是宏观经济学问题,诸如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数据时代、世界经济的增长与衰退、货币的未来等等,但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局限于经济学专业的思考,而是富有人文情怀,跳出就事论事的循环,以开阔的视野观照世界发展前景和人类的命运。书名《…
5. 这是一部个人成长史式的自传。作者是来自四川大山里的一个穷孩子,但这个穷孩子却有着一颗极为不安分的心、一个坚忍不拔的秉性。书中,写出了他少年失母后的悲痛、家境的贫寒、生活的窘迫、对知识的渴求、对志向的追求、对母亲的承诺与深深思念、对师友的感恩,等等。比如:上学因没钱吃饭,…
…
王 石、李云迪、陆 川、蒋方舟、萨顶顶、陈胤希、 石述思、李栓科、秦志军、南兆旭、张春旸、吴晓梅; 十二位环保名人,首次跨界组合,行走中国,感知自然,倾情记录,践行公益 十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呈现;自然之美,大美无言 …
《字里书外》,写书家、书事、流派、风格流变,纵贯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历史。那些今人或熟悉或不熟悉的书家、作品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透露着个人与时代的气质。…
再见《再见故宫》,也许你能见到不一样的故宫。 安意如携手“故宫摄影*人”李少白”的经典之作,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精心修订再版的《再见故宫》,在保留作者所擅长的体察入微的细腻笔触、极具张力的情感描摹和对心理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使文本更…
这辑文选从一个有限的侧面反映了九十年代以降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认真探索。如今许多人在一种怀旧的气氛中回忆八十年代,也常常有人将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加以对比,说明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和思想热忱。然而,我们的“小小十年”真的那样贫乏吗?这是剧烈转变的时代,这是一个常常…
本书收录了作者27篇以专栏形式刊发于《国家人文历史》的文章,以一个电影批评家视角中的世界电影为主线,贯穿了世界电影百多年来的历史。这27部电影均可被视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的视角也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而是融入了对现实的关注和人性的思考。 …
珍奇屋是现代博物馆的前身,在荣耀与忧悒之间见证了人类的摇摆,一边为自身的力量欢欣鼓舞,一边又质疑自身在世间的存在。珍奇屋是观察世界的舞台:人们在此整理、分类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理解整个大千世界。珍奇屋充满了来自别处的怪物,那些异国情调、稀奇罕见、奇形怪状,共同构成滋养艺…
这是一本关于螃蟹的美食书,一共收录了16道蟹馔,包含复古菜和创新菜两个部分。复古菜有宋代名菜蟹酿橙、民国美食汆大甲。创新菜包括14道菜,分别是:糟香水晶蟹柳鹅肝、蟹黄炉肉海参、姜醋蟹白烧鹿筋、炸蟹肉响铃、糟熘蟹柳、芙蓉蟹肉、蟹粉豆腐、全蟹锅塌豆腐、海参虾丁烩蟹白、蟹黄酸菜炉肉火…
明代初年的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史研究领域众所周知的重大历史事件,但无论在传统的世界史或新兴的全球史领域,这一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尚未受到应有关注。西方主流学者对郑和下西洋不仅缺乏了解,而且其使用的理论方法也难以充分解释这种非西方的历史性事件。本书的主要目的正是在于突破…
中国为什么能够在过去的30年里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中国怎样才能实现顺利转型,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 这些问题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福祉,本书将…
很多人听到时装就会想起天桥上的女模特儿,《中国男装》则是讲中国男装的。中国男人原来比我们想象的更爱美。中国古代是父系的封建社会,男装才是时装文化的主角。纵观历史,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布衣,男人们各自施展浑身解数,皆成一时风尚,打造出争奇斗艳的男装世界。中国男装随着时代…
作为一位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必不可少。大千先生的这些家书,既悲且悯,如果说信中的文字仿佛游鱼,那么温暖的情感之水源源不绝地将其围绕,循环往复。大千先生的爱是朴素的,我想,所有真正的爱都是朴素的。对故国故乡的亲人,大千先生的眷恋是多么的深!这些家书,是时代印记,是内心独白,…
二〇一三年是梅艳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来,从坊间、传媒到学术界对梅艳芳的讨论,早已超出对一个已故巨星的纯粹怀念。本书在怀念之余重新审视梅艳芳,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梅艳芳。不少人指出,梅艳芳的形象、音乐与电影的代表性,标志了香港一个不可再现的精彩时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
《张大艺术圈》以张大为圆心,从传主与他人的关系着眼,构成二十多个同心圆。由于以交往先后为序,因而它并各个平面的并列,而是一个不断向前滚动着的圆柱体。从而动态地反映出张大如何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这种写法应当说是传记文学中的一种有益尝试。《张大艺术圈》的…
《张光宇艺术研究(上下)》包括《追寻张光宇》和《张光宇年谱》两书。经作者唐薇、黄大刚七年收集、梳理、研读、对比、考订,以尽可能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原中国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集漫画家、设计家、电影和舞台美术家、书籍装帧艺术家、装饰艺术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张光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