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本书系统介绍了吉林省白城市城四家子辽金城址的田野考古成果,报道了2013—2016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四家子城址开展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四年间的田野工作包括对城址及其周边相关遗迹的调查与测绘;对城内北部一处建筑址的发掘;对北城门及多处城墙的发掘和解剖;对城内陶窑遗址的发掘;对城内主干道路系统的钻探和试掘;对城外墓葬的抢救性发掘。通过一系列考古工作,出土了大量辽金时期的砖瓦、陶瓷器等遗物,为东北地区辽金时期州城遗址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
本书全面整理并公布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齐故城考古队在2019—2020年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夯土建筑群遗址发掘中出土的钱范及相关遗存资料。通过整理,对较好标本采取三维拍摄拓本制作进行信息全面采集,并全方位公布资料,结合实验考古和科技分析,综合分析了钱范制作和冶铸工艺。在对新出土资料整合研究基础上,科学合理编排后,提供给考古学、历史学、钱币学等学者使用...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5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本书为《北方考古》(第17辑),本辑图书包括考古简报4篇,专业论文16篇及译文1篇,内容为考古学理论研究、古语言学研究、图像学研究、科技考古等。《北方考古》论文集由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办,由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李伯谦担任顾问,陈星灿担任编委会主任,李梅田任主编,计划每年出版2辑。辑刊设置包括:(1)考古新发现;(2)研究与探索;(3)考古新视野;(4)文博与科技;(5)北域撷英;(6)译介与书评等。稿件内容以反映学术界在北方考古研
本次遴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藏各类宗教造像138尊,集结成为图集,时间跨度从明至民国,质地涵盖陶、瓷、木、青铜等。整体内涵丰富,造型多样,与本馆主题展陈中的内容紧密契合,较好的体现了馆藏体系和特色。本图录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关于馆藏造像研究的学术论文,充分展示本馆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二是馆藏宗教造像精品,以多角度、整体、局部特写等图片来综合展示馆藏宗教造像精品...
湿润半湿润地区石窟遗址物理环境的研究,对该地区遗址的微气候调节控制和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针对麦积山石窟物理环境的相关问题,主要开展了麦积山石窟建筑空间复原、洞窟微气候现状、洞窟热湿环境分析模型、自然通风特性、光环境及声环境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石窟类遗址的保护理念、物理环境模拟方法及预测机制、基于预防性保护的物理环境调控体系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推进了湿润半湿润地区石窟类遗址物理环境的保护工作...
本书由文物、古籍、拓片、书画4部分组成,共收录144种,展现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精品的基本面貌。其中,文物部分收录战国瓦书、敦煌文献、明清圣旨等8件,古籍部分收录入选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50部(其中15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拓片部分秦至唐的著名金石拓片45通,书画部分收录宋代米芾至清代的书法、绘画作品41幅...
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开展以来,考古工作填补了多项空白,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文明的基因,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距今5300年前后,中国各区域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区域中心逐步发展为规模宏大的都邑,中华文明进入了古国时代的早期阶段,此时的中华文明犹如满天星斗,多元发展。距今约43003800年时,中华文明进入了古国时代的晚期阶段,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的区域文明相对衰落,中原地区持续崛起,在汇聚吸收各地先进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持
隋唐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组成部分,属于典型的历史时期考古学,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下启宋元考古。这一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各类遗迹与遗物数量多且丰富多彩。遗址类有世人瞩目的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洛阳城遗址等;遗物类有色彩绚烂的三彩器、金银器、各类栩栩如生的造像以及反映“丝绸之路”繁荣的异域遗物等。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汉唐雄风”的理解,触摸隋唐文化的脉搏,更能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等特征.
本书收录了南京市高淳区博物馆馆藏348幅清代道教水陆画,其中,卷轴画、斗牌及条屏等有338幅。这批清代水陆画系20世纪80年代于高淳城隍庙、东平庙发现的遗物,数量较多、来源清晰、体系较完整,除一般道教仪式所见诸种神像画外,也含有《水浒传》《封神演义》题材的神像画,颇具特色。这批馆藏清代水陆画既是清代高淳地方道教仪式实践和民间神像绘制艺术的结晶,也是清代高淳地方历史与社会变迁的反映,对研究传统艺术、地方文化、民俗习惯以及道教的仪式展演与
作为中古时期一种特殊的器具,鐎斗的用途和时代引起学界较大的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料的收集、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和研究视角存在差异。本书首次系统收集了所有公开发表的材料,尝试构建完整的鐎斗演变体系,以此观察其从江东地域性器类逐渐演变为全国性器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对丧葬习俗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中古时期社会生活和丧葬习俗的重大变化...
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因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又称“崤函”。三门峡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三门峡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开端,百年来三门峡地区的考古发掘与文物研究工作也有了相当丰富的积累。本书系统梳理三门峡地区各个时代的历史遗迹与文物研究情况,结合相关史料记载,对三门
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成立二十年的纪念文集,共收录该专业14名教师的23篇文章,内容涉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汉唐宋元等时段,包括考古学文化、古文字、玉石器、陶瓷器、青铜器等专题研究,还涉及博物馆学、科技考古、公众考古、文化遗产等方面研究...
本书全面介绍盐业考古及世界各地古代盐业和民族志,包括近20年来中国盐业考古的飞速发展及现状,对于中国盐业考古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为展现安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本书遴选全省51处具有典型特征的远古至先秦时期的遗址为表现对象,配以500多张精美的图片,阐述了各个遗址所在地区、时代、文化、类型,古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发现过程、考
瓦窑坡墓地位于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2005年,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了17座墓葬,其中11座出土青铜器,包括一批春秋时期的高等级铜器墓葬,墓葬年代自春秋中期延续至战国早期。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吕梁山南麓地区春秋时期高等级铜器墓葬的空白,不仅对于认识东周时期晋文化向北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土的青铜器对于认识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生产流通也有积极的意义。该报告全面介绍了隰县瓦窑坡东周墓
本报告是重庆三峡库区丰都麻柳嘴遗址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2002年和2004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丰都县文物管理所进行了发掘工作,共发现四个时期的遗存,其中商周和宋元未发现遗迹现象。通过对该遗址唐代和明清两个不同历史时期遗存的发掘与研究,共出土遗物100余件。分布面积大、遗物较丰富的麻柳嘴遗址明清时期遗存的发现,是峡江地区晚期考古较为重要的收获,它的发掘与研究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青铜鬲是青铜礼器的主要炊器之一,出土数量多,分布范围广,从商代早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战国中期,基本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本书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以青铜鬲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发掘资料,收录历代传世器,运用考古类型学、统计学等手段,首先将出土器物和传世器物做统计和整理,综合研究器型、纹饰、铭文,对青铜鬲的命名、功用、型式分类、分期断代、器物组合、地域特征、发展演变规律尝试做出思考核研...
本书以考古遗产和遗址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围绕考古遗产的管理研究、考古遗产的理论研究、考古遗产保护的政策研究,以及保护、利用、管理、运营、展示、活化等综合性广泛性的研究领域,收录相关工作人员学术研究成果20篇,分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科技保护”“活化利用”四个专题,其中包括大遗址保护、遗址博物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方面首次公开的研究成果,对于遗址保护、遗址博物馆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方向...
大园子墓地位于云南省师宗县漾月街道新村社区,是滇东高原上一处规模较大的青铜文化遗存。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具体实施内容之一,对大园子墓地的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清理西南夷墓葬400余座,出土铜器、玉石器、陶器等各类随葬品600余件(组)。此项发掘及其成果,填补了西南夷考古的一个重要地域空白,对完善和研究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青铜文化的谱系,探索当时滇东高原及滇、黔、桂三省
2017年11月,为纪念南海Ⅰ号沉船发现三十周年,在广东省阳江市召开了“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亚欧国家的考古学家代表,以及国内各地专家学者齐聚海陵岛共襄盛会。本书集中选录会议中的精华发言和学术文章,以南海Ⅰ号沉船的发现与研究为切入点,广泛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水下考古、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东西交流、海上贸易等相关领域的重要课题...
新郑韩国铜兵器自1971年在新郑市东南部白庙范村被发现,迄今已五十多年。这批大量带有铭文的铜戈、铜矛和铜剑等兵器,在学界引起巨大轰动,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郝本性先生曾撰写报告和文章,介绍了这批兵器的出土情况、形制、铸造特点,并对部分铭文进行了考释。由于条件所限,五十多年来,虽有零星发表,这批材料一直未能完整公布,学界虽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始终未窥全貌,此次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人力物力,对郝本性先生当年所撰研究报告整理校订,并对大部
本书主要通过实地调查的形式对湖北依然留存的寺观钟进行考察,共收录宋至清代铜、铁质寺观钟43口,详细介绍了这些寺观钟的所在位置、材质、年代、形制、尺寸、装饰纹样、铭文内容等。同时,结合传世文献整理了7口寺观钟的资料,是实地调查的有效补充。此外,本书还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既有建构在全国范围内湖北寺观钟发展的宏观研究,也有分时代考察湖北寺观钟的中观研究,更多的则是对单一寺观钟形制、纹饰、铭文及历史或社会背景、信仰考察等方面的微观研究...
本书收入了张居中教授从事考古生涯四十余年以来的代表作五十多篇,涉及到裴李岗时代、仰韶时代、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环境与生业、音乐起源、龟甲与符号研究等领域,以及中华礼乐文明要素的起源等前沿性重大理论问题,尤其是贾湖文化、仰韶时代文化、淮汉文化带与淮汉粳稻栽培带的提出,贾湖骨管乐器研究,锶同位素、寄生物考古学等科技考古专题案例分析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对相关领域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分篇章详细介绍了2022年全国考古界的主要工作成果。第一篇考古学研究综述以时间顺序介绍了2022年度各个朝代考古遗迹的发掘及研究情况,全部是原创文章,在业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二篇分省介绍了该年度考古发掘情况,包括全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第三篇介绍了该年度考古学界的学术会议情况。第四篇是该年度考古学专业教学情况。第五篇介绍了当年逝世的考古学家的生平。第六篇介绍了该年度出版的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全书结构完整,体例清晰,内容详实...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丛书”已出“瓷器卷”“玺印卷”“青铜器卷”“书画卷”,反响颇佳。“杂项卷”系该丛书之第五种。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除收藏瓷器、青铜器、甲骨、钱币较多之外,入藏的瓦当、漆器、珐琅器、玉器以及唐三彩等陶瓷器亦颇具特色。为此,该馆首次将馆藏杂项精品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经高清图像采集,编纂出版《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丛书.杂项卷》。本书精选馆藏文物精品131件(套),年代涵盖商周至民国,以文物质地
邛窑遗址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被世人发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认识、研究历程。从猎奇、收藏,到田野考古、研究,再到现在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向公众的开放展示,邛窑所代表的四川地区、成都平原的瓷业生产面貌、文化特征成为区域文化描述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古陶瓷研究 第二十九辑 邛窑与唐宋窑业研究》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二十九辑,主题为邛窑与唐宋窑业研究,共收录论文46篇,内容涉及邛窑陶瓷研究、邛窑窑业技术研究、唐宋时期窑业特点研究,不仅有陶瓷史、
本书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巫山博物馆在2000、2001、2002、2005四个年度对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专题报告。大昌素有“袖珍古城”之称,并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巫山大昌古城遗址主要包括明、清两代的文化遗存,遗迹和遗物均较为丰富,本报告详细介绍了2000~2005年的发掘收获,并将考古发掘成果与地方文献相结合,考证了巫山大昌古城的历史沿革和位置变迁...
这本《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附光盘)(精)》由俞孔坚等人著,本书以丰富的田野调查记录,以及对京杭大运河历史、自然地理特征和遗产资源的深入整理成果,为这一项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提供了直接依据和建设性的方案,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重要贡献,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成功案例...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位于甘肃泾川境内的泾河两岸,有600多个石窟,建于北魏,被誉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最大的地上遗址。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次全面介绍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作品。书中资料翔实,共有1200余张图片,并均加以注释...
《内蒙古文化遗产丛书:通辽文化遗产》按照时代序列编排,由早到晚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战国秦汉时期、魏晋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辽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和近现代等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大致依照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和其他等五个不同类别的文化遗产分类排序,依次介绍各个不可移动文物遗产的情况...
朱启连(一八五三~一八九九),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朱执信的父亲。广州博物馆珍藏数十册朱启连稿本。《朱启连稿本初探(套装上下册)》涵盖了清代中后期广东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地方行政事务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其中的日记和诗词杂文生动具体地反映了朱启连家族的生活状况、社会交往和广州的民风民俗以及朱启连的学术贡献,经济史料和官府文书涉及粤东的粜补、市廛、粮食、营造、捐助、盐政、开矿、灾情、地方官员委署、养廉报销,地丁奏销等内容。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北京大学于2009年初接受捐赠而从海外抢救回归的,共有3300多枚竹简,抄写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竹书内容全都属于古代典籍,包括近二十种文献,基本涵盖了《汉书o艺文志》所划分的"六略"中的各大门类。这批西汉竹书是继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对于中国上古历史、思想、文化、科技、书法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伍]》内容为数术类文献五种:《节》、《
本书是为了纪念为土默川地方及当地各族民众做出重要贡献的土默特旗老总管荣祥先生,更是为了保存真实的历史,抗拒世人对先辈无知无义的冷漠和遗忘。为了尽可能客观而全面地反映荣祥先生的一生,不仅从历史档案和各类新旧文献中搜集相关资料,还参考利用了呼和浩特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荣祥诗文选集》。内容分为三部分:著述编;档案编;资料编...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寺观壁画全集(4):明代寺院佛传图》共七卷。主要按照佛道壁画的年代及内容编排,力求全面展现中国寺观壁画艺术的特色及其发展面貌。《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寺观壁画全集(4):明代寺院佛传图》以现存寺观壁画为主,既要照顾到佛道壁画的地区和造型内容,又要兼顾壁画特色及其艺术价值...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通过系统整理、研究呼伦贝尔市各旗、县、区馆藏文物,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各类文物标本进行拍摄,撰写文字说明,依时代早晚顺序编排文物图片。《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新巴尔虎左旗卷》的编辑、出版,对蒙古族源的深入探索将发挥重要的奠基作用。《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新巴尔虎左旗卷》是该系列书籍之一,精彩呈现了巴尔虎草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巴尔虎蒙古族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秦简牍合集(4)》该集对放马滩一号秦墓出土的木牍、竹简进行了整理和析分,在此基础上对其前期研究坐了个别勘正,对其文字进行了译义,使其较先期整理者更加准确可靠,具有重要史料和参考价值...
《故宫博物院十年论文选(2005~2014 套装1-3册)》主要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故宫学研究中的价值观问题、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力、社会发展从传统文化寻根、做好藏品保管工作的基本经验、博物馆常用合同综述、博物馆志愿者的法律环境与法律保障等...
《二十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文物保护总结性研究1992-2011年)》(作者郝国胜)展现了重庆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并以丰硕保护成果阐述了三峡重庆库区文物保护工程在保障三峡水利枢纽工捌顷利进行的基础上,超额完成了保护任务,将三峡文物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书中包括了三峡重庆库区文物保护工程综述;三峡重庆库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等内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湖南楚汉漆木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追溯漆木遗迹、湖南楚墓所出漆器分区、各区域内漆器发现概况、区域性漆器的特点及异同、区域内漆器所反映的文化特征及原因、湖南楚墓漆器反映南楚地区习俗问题的讨论等...
本志的体裁以志为主, 述、记、图、表、录兼用, 按照“横不缺项, 纵不断线”和“以类系事, 事以类从”的原则, 其内容的整体构思分篇、章、节、目等层次, 篇目编排力求体现结构合理, 繁简适当, 层次分明的特点。全书分三篇、十四章、四十九节...
本文集由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宁夏文物研究所等单位集合关于西夏文化和西夏陵研究的专家学者,从西夏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文化遗存、地理环境等几个方面来解读西夏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发挥的特殊作用。是关于西夏文化研究的著作,也是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必备的相关材料之一...
本书收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湖北省郧县上宝盖遗址田野考古发掘简报3篇,分别为2009、2010、2011三个年度的发掘成果,全面介绍了遗址出土的遗迹、遗物,本书对湖北郧县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香山文化丛书:翔安文物》主要由总序;序;古遗址;古建筑;石碑石刻;古墓葬;近现代重要史迹;其他文物;消失文物;文物地图;文物普查掠影;后记构成。主要包括:麒麟山山黍遗址等...
本书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的100处重点保护的大遗址项目的其中3处。这些大遗址曾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天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积极力量。文物保护规划作为解决文物全面保护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开展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基础,本书正是国家重点保护大遗址中的郑州商城、郑韩故城和新密古城寨三处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大遗址保护规划进行汇编,对大遗址保护的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共收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湖北丹江口库区田野考古发掘简报15篇,论文1篇,涉及彭家河旧石器遗址、彭家院遗址、八腊庙墓群、薄家湾遗址、吴家沟墓群、龙口林场墓群万家沟岭墓地、雷陂墓地、七里沟墓群、尖滩坪旧石器地点、青龙泉遗址、鲤鱼嘴遗址、中台子遗址、白鹤观遗址、沉滩河遗址、张家坪遗址。丹江口库区是长江、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整合的重要过渡地带,考古发掘表明,这里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时代文化遗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4卷)》为中国·文物出版社和日本·平凡社合作出版第四卷的中文版,收录唐代(盛唐、中唐、晚唐)计39个洞窟的彩塑和壁画,以及有关的论文等。收录重点窟龛照片约二百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其中期石窟的面貌。第一~五卷于1991年获首届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
《圣迹全图(套装共4册)》是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第1辑,为中国清代白描人物画作品集。《圣迹全图(套装共4册)》由北京方嘉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制版印刷,2013年7月第1版,2013年7月第1次印刷。《圣迹全图(套装共4册)》由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咸阳博物馆西汉彩绘兵马俑是上世纪60年代我国首次发现的大型陶质兵马俑军阵,出土时有鲜艳、完整的彩绘,是研究西汉军事、经济、民族、服饰、发饰的宝贵资料。该批彩绘兵马俑出土近50年以来,发生了严重的起翘、脱落、酥粉、风化褪色等病害。使彩绘赋于该批兵马俑的文物与艺术价值丧失殆尽,受到国内外文物保护专家的高度关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1996年起进行了显现加固、回位修复等大量研究工作,设计了西汉彩绘兵马俑修复保护方案,获国家文
本书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段发掘报告。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淅川阎杆岭墓地的考古报告成果。对阎杆岭墓地的三区的208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出这是一处战国中期至西汉早期的大型古代墓群,对研究当地的区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重读郑州,是作者梳理了六十多年的考古资料和成果,还原郑州的历史和文化: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原始部落到文明古国,人类的历史在此从未断过。本书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阐释了郑州地区在全国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梁实秋
泰戈尔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老王子
刘争争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