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探索与前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包邮 探索与前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季春芳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54.0(6.9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探索与前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414799
  • 条形码:9787515414799 ; 978-7-5154-1479-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探索与前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进行国家治理进行了开山辟路的艰辛探索,积累了国家建设的宝贵经验。本书主要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时间视域,围绕毛泽东对国家治理所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分析国家治理的路径,总结国家治理的经验,揭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展与前行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探索与前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目录

目 录




序 言 / 001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 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 014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治国理政的核心经验 / 033


科学范式、基本硬核与世界视野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的三重意义 / 051


论毛泽东国家治理思想传统文化意蕴形成的逻辑进路 / 066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探析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考察 / 083


毛泽东个性特征与新中国治国理政实践探析 / 097


毛泽东治国理政思想的现实启示(1949—1957)/ 112


国家治理视域下陈云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中的“严”与“爱”/ 128


理论、路径、方向

——论《共产党宣言》对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三重意义 / 141


本色、红色、特色、原色

——乌兰牧骑精神基本特征的四维解读 / 153



后 记 / 165


展开全部

探索与前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相关资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百余年动荡。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新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能给人民带来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探索契合新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促进了新中国的安定团结与恢复发展,亦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启示。
一、边稳定边发展:稳定新中国政权,发展新中国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然而,这个新生政权能否经受得住各种挑战的考验、实现平稳过渡被并发展壮大,是当时不少国家及人士质疑并观望的问题。从革命战争中一路走来的毛泽东,一边稳定新中国政权,为发展创造安全环境;一边发展新中国事业,为稳定提供可靠保障,实现了稳定与发展的双丰收。
(一)稳定新中国政权,为发展创造安定环境
近代以来,历经多年战乱的中华民族,无比渴求一个平稳安定的环境来休养生息、恢复发展。为谋求国家的长治久安,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为巩固新生政权,在毛泽东领导下,人民解放军肃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并和平解放西藏。在新中国宣布成立之时,国民党大量残余军队还占据着湘南、两广等地区,云、贵、川、藏亦尚待解放。1949 年下半年,在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斗争意志的鼓舞下, 人民解放军采取远距离迂回包围的战略,追歼了退守在湘南等地区的白崇禧集团。同时,人民解放军挺进贵州,解放重庆和成都。云南、西康两省通电起义,和平解放。1950 年春,随着解放全国大陆的战斗的基本结束,中央军委部署了解放海南岛和东南沿海诸岛的战役。此外,毛泽东还洞察到印度、英国、美国在西藏问题上的不同心态,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指导了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和平谈判。1951 年 5 月 23 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截至 1951 年底,除台湾及少数几个岛屿外,全国各地均获解放。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百余年动荡。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新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能给人民带来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探索契合新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促进了新中国的安定团结与恢复发展,亦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启示。

一、边稳定边发展:稳定新中国政权,发展新中国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然而,这个新生政权能否经受得住各种挑战的考验、实现平稳过渡被并发展壮大,是当时不少国家及人士质疑并观望的问题。从革命战争中一路走来的毛泽东,一边稳定新中国政权,为发展创造安全环境;一边发展新中国事业,为稳定提供可靠保障,实现了稳定与发展的双丰收。

(一)稳定新中国政权,为发展创造安定环境

近代以来,历经多年战乱的中华民族,无比渴求一个平稳安定的环境来休养生息、恢复发展。为谋求国家的长治久安,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为巩固新生政权,在毛泽东领导下,人民解放军肃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并和平解放西藏。在新中国宣布成立之时,国民党大量残余军队还占据着湘南、两广等地区,云、贵、川、藏亦尚待解放。1949 年下半年,在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斗争意志的鼓舞下, 人民解放军采取远距离迂回包围的战略,追歼了退守在湘南等地区的白崇禧集团。同时,人民解放军挺进贵州,解放重庆和成都。云南、西康两省通电起义,和平解放。1950 年春,随着解放全国大陆的战斗的基本结束,中央军委部署了解放海南岛和东南沿海诸岛的战役。此外,毛泽东还洞察到印度、英国、美国在西藏问题上的不同心态,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指导了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和平谈判。1951 年 5 月 23 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截至 1951 年底,除台湾及少数几个岛屿外,全国各地均获解放。

为巩固新生政权,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1950年6月,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战争。美国立即进行了武装干涉,同时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针对美国的嚣张气焰,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立场,10 月 8 日,毛泽东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要指示。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同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进行军事较量并取得胜利的一次保家卫国战争”〔1〕,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镇压反革命是巩固新生政权的又一重大举措。1950 年 3 月 18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随后的一系列行动,清除了盘根错节、长期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匪患,稳定了全国的社会秩序。此外,由于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和时代环境的变化,有的党员干部滋长了腐败风气,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1951 年底至 1952 年 10 月, 全国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考验的必要之举。正如毛泽东所说:“毫无疑义应当进行‘三反’和‘五反’,不进行这一正义的斗争我们就会失败。”〔2〕

(二)发展新中国事业,以发展维护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发展是历史和时代给新中国提出的重大任务。只有实现各方面事业的发展,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迫于当时物资短缺的普遍现象,工农业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四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长期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农民生活的困苦。新中国成立时,除老解放区外,全国尚有约三分之二的农民受制于封建土地所有制。为适应形势发展,解决广大人民迫切的吃饭问题,1950 年 6 月 28 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0 日,毛泽东签发《关于实施土地改革法的命令》。按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1〕的政策,新中国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土地改革运动。“从 1950 年冬到 1952 年底,人民政府从地主手里没收了约七亿亩土地,无偿分配给三亿多元地、少地的农民。”〔2〕获得土地的农民欢欣鼓舞,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

探索与前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季春芳,安徽无为人,201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获法学博士。2022年5月出站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站。2022年6月进入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工作。曾在《光明日报》《党的文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习强国”等全文转载。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等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JY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等项目。出版《草原上的乌兰牧骑》(独著)、《理论创新中助力改革伟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2017—2018)》(主编)、《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参著)等著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