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中国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国如何秘密统治日本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四卷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思政课创新与发展: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创新案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415345
- 条形码:9787515415345 ; 978-7-5154-1534-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思政课创新与发展: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创新案例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板块中的知识点,选取百年党史中的著名故事、人物、事件、精神等,从党史角度拓展教学内容、方法和载体,将党的奋斗历程与伟大成就、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实践创造与历史经验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体现党史、原理与现实的密切关联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切,实现教学体系的生动、感性与活泼,真正做到理论、历史与实践的统一。
思政课创新与发展: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创新案例 目录
目录
引 言 1
导 论 5
案例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共产党宣言》 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7
案例二: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工作 10
案例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14
案例四: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湖北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16
**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1
案例一: 物质观———南昌起义 23
案例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湖北九八抗洪 26
案例三: 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29
案例四: 量变质变规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2
案例五: 矛盾论———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会战 36
案例六: 矛盾分析法———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选择 4
案例七: 辩证否定观———重庆谈判: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44
案例八: 底线思维能力———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列举的“十七条困难” 47
案例九: 创新思维能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51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57
案例一: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干部教育 59
案例二: 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彭真追求真理 62
案例三: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遵义会议 66
案例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五” 计划的完成 69
案例五: 价值的基本特性——— “半条棉被” 的故事 72
案例六: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辩证统一———钱学森等一批爱国科学家归国 75
案例七: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小康” 概念的首次提出 78
案例八: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延安整风运动 82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87
案例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共产党人〉 发刊词》 的诞生 89
案例二: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 92
案例三: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 9
案例四: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979 年 “八字方针” 的提出 99
案例五: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02
案例六: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106
案例七: 社会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西安事变的爆发 110
案例八: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 113
案例九: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977 年以来的高考演变 117
案例十: 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863 计划” 120
案例十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抗日战争 124
案例十二: 群众、 阶级、 政党、 领袖的关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28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33
案例一: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958 年郑州会议中毛泽东强调价值规律的重要性 135
案例二: 资本的流通——— “银元之战” 和 “米棉之战” 138
案例三: 资本的表现形式——— 《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 对资本的认识 141
案例四: 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 “两弹一星” 的研制 144
案例五: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 147
案例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55
案例一: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与中国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的颁布和修订 157
案例二: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香港成功应对亚洲 “金融风暴” 160
案例三: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的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3
案例四: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一带一路” 的发展 167
案例五: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的召开 171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75
案例一: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创 177
案例二: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及其根本目的——— “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 181
案例三: 社会主义社会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原则———全面深化 “放管服” 改革 184
案例四: 社会主义社会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基本原则———“绿色奇迹” 塞罕坝 188
案例五: 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古田会议 191
案例六: 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发展生产力, 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脱贫攻坚的长阳答卷 194
案例七: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 长 期性——— “三步走” 发展战略 198
案例八: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论十大关系》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2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终实现 207
案例一: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存社的创建和发展 209
案例二: 实现共产主义必须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212
案例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梦 216
案例四: 坚定理想信念, 做新时代有理想青年——— “时代楷模” 黄文秀的先进事迹 219
后 记 223
附录一: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项目研究报告———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225
附录二: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项目研究调查问卷 275
附录三:课题已发表的论文 283
党史融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教学刍议 283
辩证理解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的科学内涵 296
思政课创新与发展: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创新案例 相关资料
导 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 , 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 系 , 是关于自然 、社会 、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 替资本主义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 、全人类解放的学 说 ,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 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 动指南 。
十月革命 一 声炮响 ,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共产党宣言》 等在中 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走入中国 , 为无数仁人志士提供了观察国家前途命运 的新工具 , 激发了其挽救中国命运的热情。 1921 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便将马 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 。在发展的不同时期 , 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 ,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 、建设 、改革的伟大胜利 , 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 ,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科学 发展观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如今 , 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 , 而且日 益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 具有鲜明的 科学性 、人民性 、实践性 、发展性 , 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 , 也为中 国的发展提供着理论指引和方法指导。
本章的学习 目标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党史的融合 , 了解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 ,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本章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 《共产党宣言》 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工作 , 政治短评《 问题就是时代的 口号》 及湖北努 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等案例 , 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 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等原理和观点进行了阐述。
案例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 宣言》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导 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 , 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 系 , 是关于自然 、社会 、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 替资本主义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 、全人类解放的学 说 ,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 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 动指南 。
十月革命 一 声炮响 ,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共产党宣言》 等在中 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走入中国 , 为无数仁人志士提供了观察国家前途命运 的新工具 , 激发了其挽救中国命运的热情。 1921 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便将马 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 。在发展的不同时期 , 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 ,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 、建设 、改革的伟大胜利 , 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 ,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科学 发展观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如今 , 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 , 而且日 益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 具有鲜明的 科学性 、人民性 、实践性 、发展性 , 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 , 也为中 国的发展提供着理论指引和方法指导。
本章的学习 目标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党史的融合 , 了解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 ,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本章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 《共产党宣言》 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工作 , 政治短评《 问题就是时代的 口号》 及湖北努 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等案例 , 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 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等原理和观点进行了阐述。
案例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 宣言》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中国共产 党从成立起就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 , 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 ,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 的精神旗帜 、推动中国发展的精神力量 、引领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 参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 (2021 年版) 》, 第 8—15 页 , 以下简称“ 教材 ” )
二、案例内容
十月革命之后 , 近代中国一部分寻求救亡图存的知识分子把追 求真理的目光转向了苏俄 , 转向了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 作为科 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 , 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的重要途径 , 为他们探求中国的出路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1919 年 , 五四运动爆发 , 这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广大人民群 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 , 也让早期共产主义 知识分子意识到了民众的伟大力量 。以 《 共产党宣言》 在武汉的传 播为例 ,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董必武在李汉俊那里读到了包括 《 共产党宣言》 在内的一些书籍 , 并听了李汉俊的详细介绍 , 他深刻 地认识到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正是在阅 读包括《 共产党宣言》 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过程中 , 董必武深刻认识到中国要革命 、要独立 、要解放 、要自由 、要民主 , 必须唤醒 民众 、接近民众 、组织民众 、依靠民众。
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 , 董必武在湖北武汉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 在私立武汉中学 , 董必武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培育新人上 。为了引导 学生学习革命思想 , 董必武通过恽代英主办的利群书社 , 设法为学 生购买了《 共产党宣言》《 新青年》《 湘江评论》《 武汉星期评论》 等书刊 。他把《 共产党宣言》 等马克思主义书刊作为重要教材 , 采 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1971 年 8 月 4 日 , 董必武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和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时回忆说 :“ 那个时候 , 我们看到的马列主义 的东西是很少的 , 当时有个 《 共产党宣言》 翻译本 , 是从日本翻译 过来的 , 是陈望道译的”① 。从董必武的回忆中 , 我们可以知道 , 在 董必武参与组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和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的过程中 , 陈望道翻译的 《 共产党宣言》 是他能读到的为数 不多的马克思主义书籍 , 对于他开展建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 作用。
参考文献
徐丙祥 : 《 董必武在建党初期的贡献》, 人民网 , 2016 年 7 月 11 日。
三、案例解析
《 共产党宣言》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纲领和共产主义者的 第一个宣言 , 自传入中国以来 , 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 影响 , 教育引导了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以武汉 为 例 , 早 期 共 产 党 人 董 必 武 , 正 是 通 过 学 习 《 共 产 党 宣 言》,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同时 ,《 共产党宣言》 是董必武在湖 北武汉中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生动教材 , 也为董必武组建中国共产 党湖北早期党组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第一 ,《 共产党宣言》 是董必武在私立武汉中学传播马克思主义 的生动教材 。他把 《 共产党宣言》 等马克思主义书籍作为重要教 材 , 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 。他通过指导学 生办刊物 , 发表反帝反封建 、推动教育改革的文章 , 编写 《 政治问 答》 等介绍新思想 。他还先后邀请李汉俊 、钱亦石 、恽代英 、刘子 通 、黄负生到校讲解社会主义问题 , 灌输革命思想 。他亲自为学生 出作文题 , 修改文稿 , 使学生得以在学业和思想上并进。
在董必武等的努力下 , 私立武汉中学成为培育新型革命人才的 摇篮 。不少学生在这所学校第一次读到了《 共产党宣言》, 受到了马 克思主义的熏陶 , 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 走上了革命道路 。来自董 必武故乡黄安县 ( 今红安县) 的学生张行静从董必武那里得到了一 本《 共产党宣言》, 如 获 至 宝 , 每 读 一 句 , 都 用 笔 在 旁 边 做 上 记 号 , 并写下了万余字的读书笔记 。如今这本封面印有马克思头像、 扉页上写着张行静名字的 《 共产党宣言》 被国家文物专家确定为一 级革命文物 , 被红安县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 , 成为珍贵的革命 文献 。毫无疑问 , 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同时也是董必武在武汉中学 把《 共产党宣言》 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生动教材的历史见证。
第二 ,《 共产党宣言》 为湖北早期党组织的建立提供指导 。董必武在参与组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和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的过程中 , 陈望道翻译的 《 共产党宣言》 是他能读到的为数不 多的马克思主义书籍 , 对于他开展建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创建湖北早期党组织的过程中 ,《 共产党宣言》 对董必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董必武通过认真学习《 共产党宣言》, 在马克思列宁主 义建党理论的指导下 , 与陈潭秋等紧密结合 , 积极投身湖北地区早 期党组织的创建实践并奠定坚实基础 , 为党组织的大力发展而努力 奋斗。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 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留下了 《 共产党宣 言》 的深深烙印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 , 正是通过阅读 《 共产党宣言》 等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 找到了中国革命新的希望和通 往理想社会的真正道路 , 并将 《 共产党宣言》 作为创办学校的教 材 , 推动了《 共产党宣言》 在中国的传播。
案例二: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共产党 早期组织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工作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是社会主义事业 的依靠力量 。因此 ,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 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 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 参见教材第 10 页)
二、案例内容
19 世纪中叶 ,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他们的思想向世界各地传播。 1915 年 6 月 , 陈独秀留 日归国 , 3 个月后 , 陈独秀主办主编的 《 青 年杂志》 ( 1916 年改名为 《 新青年》 ) 在上海创刊 , 创刊号发表 《 敬告青年》 一文 , 陈独秀在文中写道 : 今日之社会制度“ 倘不改弦而更张之 , 则国力将莫由昭苏 , 社会永无宁 日”, 正式吹响了新文 化运动的号角 , 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7 年 11 月 7 日 , 停泊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 阿芙乐 尔 ”号巡洋舰 , 发射了一枚攻打冬宫的信号弹 , 宣告了十月革命的 爆发 。十月革命的胜利 , 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 路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 :“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 的先进分子 ,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 重新 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① 李大钊在中国 大地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 , 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 主义传播者 。1918 年 7 月开始 , 他连续发表 《 庶民的胜利》《 布尔 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和演讲 , 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这一系列文 章和演讲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19 年 5 月 4 日 , 五四运动爆发 , 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端。 五四运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在 《 新青年》 连 续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 ,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 , 在 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 的传播阶段 。他还帮助《 北京晨报》 副刊开辟“ 马克思研究专栏”。 杨匏安 、李达等留日归来的先进青年 , 也纷纷撰写马克思主义研究 宣传文章 。张闻天 、邵飘萍等也在国外著书撰文 , 介绍和宣传马克 思主义学说 , 并在国内出版。
1920 年 5 月 , 陈独秀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之后 , 决定 成立党组织 , 经征求李大钊意见 , 此党组织被定名为“ 共产党”。8 月 ,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 。两个月后 , 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 共产党早期组织 。在上海及北京党的早期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 , 武 汉 、长沙 、济南 、广州等地 , 以及旅 日 、旅法留学生和华侨先进分子 , 也都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 , 就开 始有计划地研究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 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 , 各地共产 党早期组织创办了一批通俗的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 。例如 , 上海 有《 劳动界》, 北京有 《 劳动音》 和 《 工人周刊》, 广州有 《 劳动 者》, 济南有《 济南劳动月刊》; 同时 , 还创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 校 , 其中 最 有 名 的 有 北 京 邓 中 夏 等 在 长 辛 店 开 办 的 劳 动 补 习 学 校 , 上海李启汉等在沪西开办的工人半日学校 。开办学校 , 是党对 工人工作的入手方法 , 借此以接近群众 , 目的在于组织工会 。经过 宣传教育 , 醒悟的工人有了组织起来的要求 。1920 年 11 月 , 共产党 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 最初会员有 370 余 人 ; 不久 , 又成立了上海印刷工会 , 会员有 1300 余人 。1921 年五一 国际劳动节 , 长辛店有 1000 余工人参加庆祝游行 , 并宣布成立工人 俱乐部 ( 工会) 。武汉 、长沙 、广州 、济南的部分产业工人和手工业 工人也相继成立工会 。工会开始发动工人举行罢工。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大多是知识分子 。为了能在工人中进行 有效的宣 传 和 组 织 工 作 , 他 们 穿 起 工 人 的 服 装 , 学 习 工 人 的 语 言 , 从事工人的劳动 , 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例如 , 俞秀松“ 改名 换服”, 到厚生铁工厂做工 , 并给工人讲课 。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 团员的李中 ,“ 以一师范 ( 湖南第一师范) 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 铁”, 并帮助陈独秀等组织机器工会。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中共党史出版 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6 年版 , 第 33—35 页。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2022 年 9 月 13 日。
三、案例解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人民 性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 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 一切奋斗都致 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在工人运动中活动 , 充分宣传马克思 主义 ,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最 初限于少数知识分子的范围 。后来 , 各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 , 开始有计划 、有组织地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们贯彻了马克 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 , 积极促使马克思主义 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了思想上 、组织上 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选择工人进行传播马克思主义 , 体现了马 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基础— 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 性为深刻基础的 , 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 级的世界观 ,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 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只有无产阶级这样的先进阶级 , 才能领导全人 类解放的伟大事业 ; 而无产阶级也只有解放全人类 , 才能彻底解放 自己 。反对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 迫 ,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 这既是无产阶级解放 的事业 , 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人类解放的事业 。可以说 , 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同工人群众相结合 的运动 ,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基础— 阶级性。
案例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 思 主 义 是 从 实 践 中 来 、到 实 践 中 去 、在 实 践 中 接 受 检 验 , 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作用来 说 , 它不是书斋中的学问 , 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 , 而是人 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 。( 参见教材第 10—11 页)
二、案例内容
习近平于 2006 年 11 月 24 日在“ 之江新语 ”专栏发表短评 《 问 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习近平引用马克思的名言 :“ 问题就是公开的 、无畏的 、左右一 切个人的时代声音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 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 的最实际的呼声”。他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 , 只要科 学地认识 、准确地把握 、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 , 就能够把我们的社 会不断推向前进。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 , 习近平强调 , 构建和谐社会 就是一个解决这些时代问题的持续过程 。我们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 征 , 决定了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许多与别的时代 、别的 国家所不同的社会问题 。特别是现阶段就业 、社会保障 、协调发展、 收入分配 、安全生产 、社会治安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比较密切的 问题还比较突出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号 , 就是时代的声音 , 也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对这些时 代问题 , 首先要从时代的高度 、大局的高度去看待 、去研究 , 科学 分析当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 分析成因 , 寻找 对策 , 科学解决 。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 , 才能推 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 ; 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 音 , 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
参考文献
习近平 :《 之江新语》,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 第 235 页。
三、案例解析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 而问题在于如何改变世 界 。马克思主义是 从 实 践 中 来 、到 实 践 中 去 、在 实 践 中 接 受 检 验 , 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作用来 说 , 它不是书斋中的学问 , 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 , 而是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在 2006 年发表短评 《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 这凸显了马克思主义 鲜明的实践精神。
问题意识就是强调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 ,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 的和基本的观点 , 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 中 。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 , 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 , 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 。一方面 , 问题意识要 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准确发现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 这就是 从实践中来 。只有深入群众 、深入实践 , 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客观存 在的真问题 。另一方面 , 问题意识还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分析问题的成因 , 以踏实的工作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 这就是到实践中去。
另外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实践的真理。 一方面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从实践中来 。这一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 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 , 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 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到构建新发展 格局 , 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到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一系列重大论断 、重要思 想的提出 , 都是实践中的真理 。另一方面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到实践中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们党直面矛盾、 改革创新 、攻坚克难 , 不断推进发展 ,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涉险滩、 破坚冰 , 持之以恒 纠 “ 四 风 ”、刮 骨 疗 毒 反 腐 败 , 啃下贫中之贫 “ 硬骨头”, 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 , 都是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 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 充分彰显了强烈的鲜明的实践导向。
思政课创新与发展: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创新案例 作者简介
董慧,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中卓越学者。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JY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JY部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副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哲学系访问学者。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余年,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现代化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4.5¥39.8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6.1¥39.8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1.6¥48.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5.2¥10.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6.7¥19.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8.6¥55.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64.8¥81 -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14.4¥40 -
共产党宣言
¥8.1¥19.8 -
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
¥30.4¥60 -
论党的自我革命
¥13¥20 -
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一卷 普及本
¥24.5¥35
敦煌本纪-(上下卷)
¥56.3¥158.0环境风险和政府补贴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
¥69.6¥98.0葫芦丝入门教程
¥19.0¥25.0形上智慧论
¥81.6¥136.0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四年级下册
¥9.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