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廉政大智慧: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包邮 廉政大智慧: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作者:程继隆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03-01
开本: 16开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8.1(6.4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廉政大智慧: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737920
  • 条形码:9787520737920 ; 978-7-5207-3792-0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廉政大智慧: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本书特色


1.详细品读狄仁杰、徐有功、包拯、海瑞等古代十大清官廉洁从政的智慧。

2.提醒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



廉政大智慧: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内容简介


在封建社会,民间将廉洁公正的官吏誉为清官。历史上出现的太平盛世,都铭记着清官廉吏的功勋。清官廉吏不仅在历史上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今天端正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树立了典范。

作者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描写了狄仁杰、徐有功、包拯、海瑞等古代十大清官廉洁从政的智慧, 针对当前领导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结合当前反腐倡廉新形势进行了评述,帮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提醒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廉政大智慧: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目录

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西门豹:治邺理漳民爱戴


二、临阵勇,临财廉,临事勤,临民仁

——赵广汉:能勤廉名满长安


三、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狄仁杰:杰出封建政治家


四、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徐有功:名垂青史大法官


五、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

——包拯:史上*有名的清官


六、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陈希亮:为官正直百姓颂


七、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况钟:治吏肃贪甘冒险


八、能吏寻常见,公廉**难

——海瑞:铁面无私以死谏


九、以清正涵养正直、正气

——于成龙:天下廉吏数**


十、为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汤斌:仁厚爱民廉政官

展开全部

廉政大智慧: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相关资料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回族,广东琼山(今属海南省海口市)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当时国家表面一片升平,其实危机四伏。海瑞年轻时,便对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写了两篇策论《治黎策》《平黎策》。放弃参加科举考试后,他出任福建地方教谕。
后进入官场,他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皇帝,海瑞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就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被打入大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听从了丞相徐阶的劝说,海瑞获得赦免,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府巡抚等职。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力主恢复、施行明太祖时制定的“八十贯绞”等严刑。
铁面无私的海瑞,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 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 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诸多善政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
他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海瑞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买好棺材,告别妻子,遣散童仆,冒死上疏。他平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后人称他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

廉政点评
不怕丢官杀头一心为民
海瑞的事迹流传至今,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他真正做到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虽然海瑞不是一个会办事的官员,但他的存在是一种象征,象征明朝吏治清廉的一面,象征黎民百姓的福音。细细品味其历史,感慨良多。出身贫寒,立志从政。他立志“读圣贤书,做天下事”,自号“刚峰”,就是说要做一个不牟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正不阿的好官。少年时的贫寒以及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海瑞逐渐成长为一个能体恤民情、体察民间疾苦的人,也让他从小就树立了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志向。“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一生,志存高远,报效国家。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回族,广东琼山(今属海南省海口市)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当时国家表面一片升平,其实危机四伏。海瑞年轻时,便对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写了两篇策论《治黎策》《平黎策》。放弃参加科举考试后,他出任福建地方教谕。

后进入官场,他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皇帝,海瑞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就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被打入大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听从了丞相徐阶的劝说,海瑞获得赦免,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府巡抚等职。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力主恢复、施行明太祖时制定的“八十贯绞”等严刑。

铁面无私的海瑞,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 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 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诸多善政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

他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海瑞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买好棺材,告别妻子,遣散童仆,冒死上疏。他平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后人称他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


廉政点评

不怕丢官杀头一心为民

海瑞的事迹流传至今,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他真正做到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虽然海瑞不是一个会办事的官员,但他的存在是一种象征,象征明朝吏治清廉的一面,象征黎民百姓的福音。细细品味其历史,感慨良多。出身贫寒,立志从政。他立志“读圣贤书,做天下事”,自号“刚峰”,就是说要做一个不牟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正不阿的好官。少年时的贫寒以及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海瑞逐渐成长为一个能体恤民情、体察民间疾苦的人,也让他从小就树立了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志向。“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一生,志存高远,报效国家。

对照当今社会,海瑞就是一个厉行节俭、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官典范,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海瑞那种刚正不阿、以“卑”抗尊,勇于斗争、敢说真话,不怕丢官杀头的精神,为政清廉、不徇私情、忧国忧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减轻人民负担的美德,在今天看来都不过时,仍然值得党员、干部学习和发扬。

“在其位,谋其政”,党员、干部选择了做人民的“公仆”,就要切实为民排忧解难,谋福造利。人民心中有杆秤,是轻是重,一称便知;人民心中有把尺,是长是短,一量便晓。党员、干部要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标准,要不断艰苦奋斗,造福于民。

廉政大智慧: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作者简介

程继隆,满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报告文学作家、社会文化学者,出版著作50多部。曾为吉林省省刊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省软科学研究所所长,39岁被特招入伍,任教于武警学院,被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新形势,撰著出版了《从政提醒:党员干部值得记取的100句廉政箴言》《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廉政语录100句》《古廉今鉴:领导干部实用100箴言》《廉洁自律八要义》。其中,《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一书,成为中纪委推荐干部阅读的56本书之一。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