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五星书更多>
-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一函2册)
-
>
方剂学
-
>
(精)河南古代医家经验辑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医案摘奇·雪雅堂医案合集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用药禁忌书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辑要笺疏
郭贞卿医论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7368476
- 条形码:9787117368476 ; 978-7-117-3684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郭贞卿医论集 本书特色
郭贞卿(1892—1983)出身医学世家,又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中医基础理论扎实,又富有创新精神,行医70余年,新中国成立前已名冠一方。是我国近现代 医家之一。本书分辨证、论治、治则、方剂等部分,系统整理了郭贞卿老中医在长期临床过程中总结的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如辨证中的“八辨四落实”、论治中的“遣方三要”、治则中的“真寒假热,阴阳离决”“久病入络实质是瘀水互患”等学说均可弥补当前中医学术之不足,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郭贞卿医论集 内容简介
郭贞卿(1892—1983)出身医学世家,又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中医基础理论扎实,又富有创新精神,行医70余年,新中国成立前已名冠一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医家之一。本书分辨证、论治、治则、方剂等部分,系统整理了郭贞卿老中医在长期临床过程中总结的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如辨证中的“八辨四落实”、论治中的“遣方三要”、治则中的“真寒假热,阴阳离决”“久病入络实质是瘀水互患”等学说均可弥补当前中医学术之不足,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郭贞卿医论集 目录
**部分辨证/1
一、八辨四落实/2
(一)八辨/2
(二)四落实/8
(三)临床应用/9
二、瘀血的病机诊断/10
(一)各种出血引起瘀血的病机辨治/10
(二)长久、固定疾病引起瘀血病机辨治/12
(三)呈结聚状态瘀血的病机辨治/13
【附】分析以往用药来指导活血祛瘀法的使用/14
第二部分论治/15
一、论治管见/16
(一)用方当深究组方之理/16
(二)择选药物要注意专能/17
(三)治法详解/19
(四)成方辨析/23
(五)治疗中的主方主药/24
(六)其他治疗手段/25
(七)遣方三要/26
二、浅谈扶正/27
(一)有虚必补/29
(二)补要及时/30
(三)辨证看待攻补和扶正的关系/30
(四)剂型、禁忌、服药方法/32
三、针刺四缝穴在儿科的运用点滴/32
(一)小儿腹泻/34
(二)小儿疳积/34
(三)小儿发热/35
(四)小儿腹胀/35
(五)小儿口疮/36
四、咳嗽论治/37
(一)外感咳嗽论治/38
(二)内伤咳嗽论治/40
(三)内伤外感综合论治/40
(四)治咳九法/42
五、温胆汤与滋阴、补气法之配伍/44
六、以神养胎和以药养胎/49
(一)神养/49
(二)药养/51
七、肝气虚、肝阳虚的理法方药/53
(一)理/53
(二)法/56
(三)方/57
(四)药/60
第三部分治则/63
一、涩法运用点滴/64
(一)涩法刍议/64
(二)再谈初病、实证可用涩药/68
二、下法运用点滴/69
(一)下法的作用/69
(二)下法的形式/70
(三)对下法的评价/70
(四)临床举例/71
(五)注意事项/76
三、热因热用举隅/77
(一)真寒假热,阴阳离决/77
(二)血虚发热/78
(三)气虚发热/78
(四)阳虚发热/80
(五)外感寒邪发热/80
(六)热毒壅盛,表卫不通/81
(七)实热郁积/81
(八)壮火食气/83
(九)热药之用/83
(十)体质的需要/84
(十一)病的需要/84
四、甘温除热法的使用/85
第四部分方剂/89
一、傅山宣郁通经汤/90
二、三甲散/93
(一)临床应用/93
(二)三甲散理法再探/99
(三)三甲散证的诊断要点/100
(四)三甲散应用注意事项/101
三、当归贝母苦参丸/102
(一)妊娠大小便难/102
(二)带下/103
(三)湿热痢疾/103
(四)黄疸/104
(五)阴痒、疥疮/104
四、经验方二十首/105
(一)楂蔻饮/105
(二)固表祛邪方/106
(三)二甲二虫散/107
(四)加味小柴胡汤/108
(五)夜啼方/108
(六)加减玉女煎/109
(七)丹参鳖甲饮/109
(八)公丁散/110
(九)解郁舒心汤/110
(十)楂通莱苏饮/111
(十一)猪苓止泪汤/112
(十二)地竹润目汤/112
(十三)健脾消胀汤/112
(十四)檀香汤/113
(十五)益气补肾汤/113
(十六)清肺解毒饮/113
(十七)固经汤/113
(十八)参蛇洗剂/114
(十九)催乳补虚汤/114
(二十)云母散/115
第五部分探讨/117
一、瘀血证治疗思路的探讨/118
二、略论见瘀休治瘀/123
(一)治病的目的、着眼点和手段/123
(二)邪正标本关系/124
(三)虚实补泻/125
(四)影响药物发挥作用的诸因素/126
三、行血、生血和摄血之气的探讨/128
(一)行血之气/129
(二)生血之气/131
(三)摄血之气/132
(四)生血、行血、摄血对瘀血证治疗的意义/134
四、津血同源对瘀血证治疗的探讨/135
(一)津血同来源/135
(二)津液对营血有滋生作用/135
(三)津液的润泽作用/136
(四)津血同源对瘀血证治疗的指导意义/137
五、叶桂络病的病理实质是瘀水互患/139
六、初病入络的机制、诊断和治疗/141
(一)络脉之生理与病理/142
(二)络病之诊断要点/143
(三)叶天士治络法的规律/143
(四)叶氏治络法用于初病举隅/144
七、精虚表疏,须升补阴精固表/146
八、升补肾阴之理法及运用/150
(一)升散是肾阴发挥作用的重要运动/150
(二)肾阳脾气对肾阴上升的影响/151
(三)肾阴虚不升的病症表现/151
(四)升补肾阴法的具体组合/152
(五)升补肾阴法的临床运用举隅/153
九、阴虚生湿/155
(一)精虚生湿,补精为除湿之本/155
(二)简论“阴虚生湿”/159
(三)再谈“阴虚生痰湿”/162
(四)王孟英论治阴虚生痰湿经验窥管/167
(五)《医贯》用六味丸治痰湿证之体会/170
十、风药畅气谈/172
(一)诸脏阳气不升/173
(二)湿遏气血/173
(三)调经解郁/174
(四)脏腑气机郁滞/174
(五)发郁火/174
十一、对“三焦”探讨的一点看法/176
(一)对“三焦”实体探讨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概念/176
(二)三焦的生理作用和临床使用意义的联系/177
十二、对宗气功用的商榷/182
祖母医学生涯断忆/185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
杂病临症诊疗心法/湖湘欧阳氏杂病流派学术经验研究丛书
¥17.5¥36 -
心系疾病热毒论
¥16.4¥38 -
傅淑清中医妇科经验集
¥42.9¥59 -
宋贵杰诊疗经验集锦
¥15¥28 -
茆俊卿临证经验汇编
¥49.4¥88 -
高血压中医临证方略
¥2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