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诗说唐朝三百年:5:安史危局

诗说唐朝三百年:5:安史危局

作者:刘娟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8-01
开本: 23cm 页数: 147页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37.2(6.2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诗说唐朝三百年:5:安史危局 版权信息

诗说唐朝三百年:5:安史危局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写“诗唐”的书。所谓诗唐,即诗的唐朝。这个概念来自闻一多先生。他曾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唐诗以其美妙的韵律、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出几首,然而对于闻一多先生说的“诗唐”——诗的唐朝,却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了解的。
也许是因为唐诗太美了,人们往往陶醉于它的美,而忽略了它诞生的时代背景。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闪闪发光的诗行,在时间的流转中拥有了自身普遍的审美意义,同时也丢失了它特定的历史语境。
其实,从初唐的王绩、“四杰”、陈子昂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从中唐的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成为诗人从来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致君尧舜上”“终与安社稷”才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因此,他们的人生际遇、生命意趣,都与波谲云诡的大时代有着密切的勾连,他们的诗歌渗透和反映了大量的历史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民俗的……
援诗入史,诗史互鉴,是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首创的研究方法,这套《诗说唐朝三百年》是对这一方法的一次实践,它以300首唐诗为媒介,用115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地演绎了大唐王朝289年的大历史。
1.呈现完整的唐朝历史。市面上写唐诗的书,多采用诗人传记的形式,通过梳理诗人的生平,讲诗人不同时期的诗作,作为背景的历史比较碎片化。而这套书按照时间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呈现了从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到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三百年间大唐帝国经历的沉浮起落、兴衰演变。
2.叙事上采用环环相扣的讲故事方式。这套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于历史的空白处“添枝加叶”,设置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让每个故事充满生动又丰富的细节。
3.故事与故事之间环环相扣,因果相承,流畅得就像精彩的连续剧,帮助孩子立体地感知唐朝历史发展的脉络。每个故事展现2-3年的历史,其密度也是同类书不能比的。这是一部写“诗唐”的书。所谓诗唐,即诗的唐朝。这个概念来自闻一多先生。他曾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唐诗以其美妙的韵律、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出几首,然而对于闻一多先生说的“诗唐”——诗的唐朝,却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了解的。 也许是因为唐诗太美了,人们往往陶醉于它的美,而忽略了它诞生的时代背景。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闪闪发光的诗行,在时间的流转中拥有了自身普遍的审美意义,同时也丢失了它特定的历史语境。 其实,从初唐的王绩、“四杰”、陈子昂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从中唐的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成为诗人从来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致君尧舜上”“终与安社稷”才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因此,他们的人生际遇、生命意趣,都与波谲云诡的大时代有着密切的勾连,他们的诗歌渗透和反映了大量的历史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民俗的…… 援诗入史,诗史互鉴,是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首创的研究方法,这套《诗说唐朝三百年》是对这一方法的一次实践,它以300首唐诗为媒介,用115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地演绎了大唐王朝289年的大历史。 1.呈现完整的唐朝历史。市面上写唐诗的书,多采用诗人传记的形式,通过梳理诗人的生平,讲诗人不同时期的诗作,作为背景的历史比较碎片化。而这套书按照时间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呈现了从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到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三百年间大唐帝国经历的沉浮起落、兴衰演变。 2.叙事上采用环环相扣的讲故事方式。这套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于历史的空白处“添枝加叶”,设置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让每个故事充满生动又丰富的细节。 3.故事与故事之间环环相扣,因果相承,流畅得就像精彩的连续剧,帮助孩子立体地感知唐朝历史发展的脉络。每个故事展现2-3年的历史,其密度也是同类书不能比的。 4.120位诗人的300首唐诗回到了各自特定的历史语境:当炀帝听说表兄李渊攻占了长安,一首“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透露了他不安的心境;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诗人王绩用“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讽刺他骨肉相残,却不知道一个盛世即将来临;继承贞观遗风,打造了永徽之治的高宗李治被武则天凄婉哀怨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打动,从而中断李唐国运;为了巩固武周江山,武则天重用酷吏,陈子昂劝谏无果,被迫随军出征,途中吟下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神龙革命后,武则天退位,李唐国运得以延续。等到玄宗即位,他将唐朝国力推向巅峰,缔造“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晚年时却沉溺于个人享乐,并宠信杨国忠等奸臣,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郭子仪、李光弼的努力下,安史之乱被平定,消息传到蜀地,杜甫手舞足蹈,高唱:“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然而,经此一乱,加上宦祸党争的侵蚀,大唐已病入膏肓,深陷党争旋涡的李商隐慨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终,大唐在藩镇崛起中走向灭亡,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诗人高蟾伤心不已:“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闪闪发光,在时间的流转中拥有了普遍审美意义的诗行,至此回到了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从而获得了丰厚又深邃的历史内涵。 5.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115首主题诗有注释、译文、赏析,作为专门的学习板块,从语词、形象、意境三个层面,讲解诗歌独特的语言、结构、韵律、修辞,帮助孩子理解诗歌的意义、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诗歌)的审美(分析)能力。 6.如果说通过历史来证诗,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诗歌,那么通过诗歌来观史,则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地理解历史的变迁:皮日休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让我们明白了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对此后历代漕运格局的作用和意义。卢照邻的“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向我们展示了大长安的城市格局和面貌。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让我们了解了唐朝官员的官阶、服色、流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则让我们见识了唐朝不公平的内廷采买制度,而“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少年”和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让我们知道了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和唐朝科举制的特点。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暗示唐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则让我们联想到唐朝完善而高效的交通体系。苏味道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描绘了武则天时期的节日风情,也让我们认识了唐朝的宵禁制度。陈陶的“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的背后是唐朝的民族关系,而在戎昱的“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里,我们看到和亲政策在唐朝的变化。当然,诗歌不能穷尽历史,但历史将因为这些诗人和他们的诗,变得更加有底蕴和生命力。 7.教材里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这套书里找到答案。比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开篇预设了一个问题:“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评论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0多年就灭亡了?答案可以在这套书第1册《贞观气象》第1篇《炀帝梦碎江都》里找到。又比如,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其中3首——王绩的《野望》、王维的《使至塞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在这套书里有详细的注释和分析。 8.500多处涉及古代地名、官职、时令节气、天文星象、民风民俗等的脚注勾连着一个个知识点,这也是同类书里是没有的,它们既把历史学习引向纵深,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可谓小脚注里有大乾坤。 9.每个篇名既活泼有趣,又紧贴故事核心。比如,黄巢起义那篇,因为黄巢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但都名落孙山,激愤之下,他写下《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然后起兵造反,所以这篇被取名《落第秀才的报复》。像这样口语化、生活化的篇名随处可见,《“唐僧”原是偷渡客》《钻床底的孟浩然》《捧尿壶的诗人》《玄宗一日杀三子》《大肚里的“赤心”》《理财高手进了“鬼门关”》《白居易的“易”与“不易”》《敬宗把自己“玩”死了》《刘禹锡的桃花劫》《“作弊高手”温庭筠》《两个无赖抢皇帝》……不同于同类书中规中矩的标题,这些篇名好理解,有悬念,会让人好奇背后的故事,产生阅读的欲望。 10.给难字注音,是这套书在细节上的用心之处,既排除阅读障碍,也让小读者认识更多的汉字。 11.彩色插图线条干练流畅,色彩明快亮丽,细节丰富,人物生动,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为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更深地走进历史现场,感受历史的魅力。

诗说唐朝三百年:5:安史危局 内容简介

闻一多曾说,只有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诗说唐朝三百年》便是“援诗入史”“诗史互鉴”的一次实践,它以300首唐诗为媒介,用115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地演绎了大唐王朝289年的历史。全书共8册,本书为第5册——《安史危局》。 尽管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努力下,再加上回纥的助力,朝廷*终平定了安史之乱,但这场持续八年的叛乱,严重削弱了大唐国力。吐蕃趁唐朝西北防务空虚,屡屡进犯,一度攻入长安。 本书通过13个故事,如张巡守睢阳、肃宗出了个昏招、杜甫仗义救房琯、赔了战马又折兵、从皇帝到囚徒、代宗出逃、郭子仪单骑退回纥、疯狂的石头、理财高手进了“鬼门关”、万古真卿义不磨等,生动呈现了这段内忧外患不断的历史。

诗说唐朝三百年:5:安史危局 目录

1.张巡守睢阳 2.白衣山人 3.肃宗出了个昏招 4.杜甫仗义救房琯 5.赔了战马又折兵 6.史思明千里送樱桃 7.从皇帝到囚徒 8.代宗出逃 9.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10.知道浮荣不久长 11.疯狂的石头 12.理财高手进了“鬼门关” 13.万古真卿义不磨
展开全部

诗说唐朝三百年:5:安史危局 相关资料

在中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手段还是引导学生读书,读好书。这套《诗说唐朝三百年》既是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优秀的语文读物。它以300首唐诗为媒介,把唐朝300年的历史讲得清清楚楚,让学生在通晓历史的同时,又能欣赏到传诵千年的古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教育专家 钱理群 千姿百态的唐诗背后是大唐独有的风流,时代的万千气象为唐诗注入了丰富多变的内容和超然高蹈的气度。在这些诗作中,既有胸怀天下的书生慷慨,也有寄情山水的隐士逍遥;有壮志凌云的激情澎湃,亦有落花流水的哀婉悱恻,还有低回宛转的心语低吟。那是诗人对宇宙、家国、自我的发现和表达。《诗说唐朝三百年》将唐诗和唐史巧妙织合,诗史交融,互为镜照,是对“诗可以观”传统的拓新与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戴建业 三百年大唐风华,山奔海立,波卷云涌,千山花开,大江落叶。《诗说唐朝三百年》,诗史互证、互鉴,为读者呈现华夏之史,唐朝尽其壮观;华夏之诗,唐人尽其宏丽。展卷遥想,英雄勒马而歌,才士举杯起舞。或见日暮途穷,翠巾揾泪;难忘壮志腾霄,男儿不死。诵其诗,识其人,共说兴亡生死,岂不快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专家 骆玉明 《诗说唐朝三百年》以唐诗为索引,帮你了解唐朝三百年的历史,你一定能读得更有趣,想得更明白,记得更清晰。要了解历史,就得了解地理这个舞台。可是这舞台太大,怎么分清东西南北,怎么知道高低远近?这套书为你准备了古代地名注释,给这大舞台打上了准确的坐标,一目了然。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 葛剑雄 打通文学与历史的界限,将三百年的大唐历史讲得清楚明白,让读者在领略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中,也同时走进那个时代的诗人的生命世界;唐朝于我们而言,不再陌生,变成了一幅包含着世事变迁与人情冷暖的画卷,而画卷上的每一个诗人,离我们也不再遥远,变得真实而生动,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诗说唐朝三百年》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此。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B站知识类UP主 倪文尖 诗与史从来难分彼此。一首首美丽的唐诗背后,隐藏着深邃的历史意识与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本书用115个唐诗故事串联起大唐三百年的历史,历史因为有了诗而更加鲜活,诗因为有了历史而更显深沉。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 方笑一 “以诗证史”是史学大家陈寅恪开辟的研究途径,为学界所赞赏。这部《诗说唐朝三百年》是对这一方法的一次很好的实践,它能让你在读诗时,因为有史的加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读史时因为有诗的穿插,更觉得故事鲜活生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严锋 陆游曾有诗云:“千载诗亡不复删,少陵谈笑即追还。常憎晩辈言诗史,《清庙》《生民》伯仲间。”似乎为将杜甫称为“诗史”而略有不平。其实,出自《诗经》的《清庙》《生民》本身就具有史诗品格,体现了诗史魅力。《诗说唐朝三百年》以唐人之诗写唐代之史,在当代阅读的视野中凸显了诗与史的互证和互动,使古老的“诗史”传统焕发了新鲜的活力!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罗岗 诗中有史,史中有诗,中国文学有现实主义精神,中国历史书写也有史骚传统。因此才会有文史互证,作为诗歌巅峰的唐朝尤其有这样的典型性。诗歌是历史的凝练总结。这套书以唐诗为节点带出确凿连续的历史故事,历史帮助读者充分理解诗歌;让诗歌回到各自的历史语境中,诗歌也丰富了对历史的理解;让儿童阅读这套书,既牢记了诗歌,也读懂了历史。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孙晓忠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唐诗,不但要从审美的角度品味诗歌之美,更需重视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作者对时势的感观。通过历史来证诗,更能够体悟诗歌当中的情感与思想。通过诗歌来观史,有助于理解世道与人心之变迁。本书以通俗的笔调,将读诗与讲史相结合,雅俗共赏,值得一读。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王锐

诗说唐朝三百年:5:安史危局 作者简介

刘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后进入出版行业,做了五年童书编辑,同时进行专业写作,代表作为百万字少儿历史普及读物《少年读》(全20册)、《成语说》(全8册)。另著有《中华成语故事》《国学启蒙经典》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