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中医基础理论
-
>
高校军事课教程
-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
-
>
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五版
-
>
中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盐碱土壤碳汇减排潜力 版权信息
- ISBN:9787122449290
- 条形码:9787122449290 ; 978-7-122-44929-0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盐碱土壤碳汇减排潜力 本书特色
著作集中了盐碱土壤碳汇减排研究进展和科学前沿,提出未来研究重点,为读者研究陆地生态系统CH4、CO2吸收提供了清晰路线,以期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新的科技支撑。
盐碱土壤碳汇减排潜力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我国河套灌区盐碱土壤分布广、盐碱程度重的特点,开展盐碱土壤利用价值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盐碱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特征、盐碱土壤CH4吸收潜力、盐碱土壤CO2吸收潜力、盐碱土壤不同剖面无机碳分布等。本书内容关系到盐碱土壤碳汇减排潜力,定量了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CO2累积吸收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壤碳汇减排潜力估算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教师和从事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减排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参考用书。
盐碱土壤碳汇减排潜力 目录
第1章绪论001
1.1问题提出002
1.1.1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化问题002
1.1.2土壤碳汇功能对减缓大气CO2、CH4浓度上升具有较大潜力002
1.2盐碱土壤无机碳国内外研究进展004
1.2.1土壤碳库对CO2的吸收004
1.2.2盐碱土壤吸收CO2的现象005
1.2.3盐碱土壤中无机碳迁移转化过程006
1.3研究的问题009
1.4研究意义010
1.5研究内容010
1.6研究目标011
1.7技术路线012 第2章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盐碱程度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014
2.1引言015
2.2材料与方法016
2.2.1研究区概况016
2.2.2样品采集016
2.2.3土壤盐碱程度分析017
2.2.4样品分析017
2.2.5数据分析方法019
2.3结果与分析019
2.3.1不同盐碱程度不同深度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019
2.3.2土壤理化特性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025
2.4讨论028
2.4.1不同盐碱程度土壤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028
2.4.2主要土壤细菌类群的分析030
2.5结论031 第3章外源盐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吸收潜力的影响032
3.1引言033
3.2材料与方法034
3.2.1研究区概况034
3.2.2样品采集034
3.2.3土壤基本理化性质035
3.2.4PCR体系的建立035
3.2.5CH4室内培养实验036
3.2.6数据分析方法037
3.3结果与分析037
3.3.1不同盐碱程度土壤无外源盐调控的CH4吸收037
3.3.2外源盐分调控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吸收的影响040
3.3.3外源盐影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吸收机制043
3.4讨论045
3.5结论047 第4章外源盐对盐碱土壤无机碳淋溶特征的影响049
4.1引言050
4.2材料与方法051
4.2.1研究区概况051
4.2.2供试土壤052
4.2.3试验装置052
4.2.4试验方法053
4.3结果与分析054
4.3.1不同电导率处理下淋出液及土壤理化性质054
4.3.2不同电导率处理下淋出液及土壤无机碳特征056
4.4讨论062
4.4.1不同电导率处理下无机碳淋溶特征及影响因素062
4.4.2大气土壤地下水碳运移机制探讨063
4.5结论066 第5章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的研究067
5.1引言068
5.2材料与方法069
5.2.1研究区概况069
5.2.2样品采集069
5.2.3土壤基本理化性质070
5.2.4总DNA提取070
5.2.5PCR质粒标准品的制备071
5.2.6CH4室内培养实验072
5.2.7数据分析方法072
5.3结果与分析073
5.3.1土壤甲烷氧化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073
5.3.2土壤CH4吸收速率075
5.3.3土壤甲烷氧化菌丰度和比活性分析075
5.3.4土壤CH4吸收速率与甲烷氧化菌丰度、甲烷氧化菌比活性以及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077
5.4讨论078
5.5结论079 第6章不同含盐量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及盐基离子的剖面分布特征080
6.1引言081
6.2材料与方法082
6.2.1研究区概况082
6.2.2样品采集082
6.2.3样品测定082
6.3结果与分析083
6.3.1不同含盐量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含量及储量剖面分布083
6.3.2不同含盐量土壤盐基离子剖面分布084
6.3.3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土壤盐基离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086
6.4讨论087
6.4.1土壤可溶性无机碳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及其剖面分布特征087
6.4.2土壤盐基离子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及其剖面分布特征088
6.5结论088 第7章外源盐对盐碱土壤CO2吸收的影响090
7.1引言091
7.2材料与方法092
7.2.1研究区域概况092
7.2.2样品采集092
7.2.3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093
7.2.4室内培养实验093
7.2.5数据分析094
7.3结果与分析094
7.3.1不同EC土壤CO2吸收速率变化趋势094
7.3.2土壤EC和土壤CO2累积吸收量的关系095
7.4讨论096
7.5结论098 第8章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099
8.1结论100
8.2创新之处103
8.3研究展望103 参考文献105
1.1问题提出002
1.1.1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化问题002
1.1.2土壤碳汇功能对减缓大气CO2、CH4浓度上升具有较大潜力002
1.2盐碱土壤无机碳国内外研究进展004
1.2.1土壤碳库对CO2的吸收004
1.2.2盐碱土壤吸收CO2的现象005
1.2.3盐碱土壤中无机碳迁移转化过程006
1.3研究的问题009
1.4研究意义010
1.5研究内容010
1.6研究目标011
1.7技术路线012 第2章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盐碱程度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014
2.1引言015
2.2材料与方法016
2.2.1研究区概况016
2.2.2样品采集016
2.2.3土壤盐碱程度分析017
2.2.4样品分析017
2.2.5数据分析方法019
2.3结果与分析019
2.3.1不同盐碱程度不同深度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019
2.3.2土壤理化特性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025
2.4讨论028
2.4.1不同盐碱程度土壤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028
2.4.2主要土壤细菌类群的分析030
2.5结论031 第3章外源盐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吸收潜力的影响032
3.1引言033
3.2材料与方法034
3.2.1研究区概况034
3.2.2样品采集034
3.2.3土壤基本理化性质035
3.2.4PCR体系的建立035
3.2.5CH4室内培养实验036
3.2.6数据分析方法037
3.3结果与分析037
3.3.1不同盐碱程度土壤无外源盐调控的CH4吸收037
3.3.2外源盐分调控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吸收的影响040
3.3.3外源盐影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吸收机制043
3.4讨论045
3.5结论047 第4章外源盐对盐碱土壤无机碳淋溶特征的影响049
4.1引言050
4.2材料与方法051
4.2.1研究区概况051
4.2.2供试土壤052
4.2.3试验装置052
4.2.4试验方法053
4.3结果与分析054
4.3.1不同电导率处理下淋出液及土壤理化性质054
4.3.2不同电导率处理下淋出液及土壤无机碳特征056
4.4讨论062
4.4.1不同电导率处理下无机碳淋溶特征及影响因素062
4.4.2大气土壤地下水碳运移机制探讨063
4.5结论066 第5章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的研究067
5.1引言068
5.2材料与方法069
5.2.1研究区概况069
5.2.2样品采集069
5.2.3土壤基本理化性质070
5.2.4总DNA提取070
5.2.5PCR质粒标准品的制备071
5.2.6CH4室内培养实验072
5.2.7数据分析方法072
5.3结果与分析073
5.3.1土壤甲烷氧化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073
5.3.2土壤CH4吸收速率075
5.3.3土壤甲烷氧化菌丰度和比活性分析075
5.3.4土壤CH4吸收速率与甲烷氧化菌丰度、甲烷氧化菌比活性以及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077
5.4讨论078
5.5结论079 第6章不同含盐量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及盐基离子的剖面分布特征080
6.1引言081
6.2材料与方法082
6.2.1研究区概况082
6.2.2样品采集082
6.2.3样品测定082
6.3结果与分析083
6.3.1不同含盐量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含量及储量剖面分布083
6.3.2不同含盐量土壤盐基离子剖面分布084
6.3.3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土壤盐基离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086
6.4讨论087
6.4.1土壤可溶性无机碳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及其剖面分布特征087
6.4.2土壤盐基离子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及其剖面分布特征088
6.5结论088 第7章外源盐对盐碱土壤CO2吸收的影响090
7.1引言091
7.2材料与方法092
7.2.1研究区域概况092
7.2.2样品采集092
7.2.3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093
7.2.4室内培养实验093
7.2.5数据分析094
7.3结果与分析094
7.3.1不同EC土壤CO2吸收速率变化趋势094
7.3.2土壤EC和土壤CO2累积吸收量的关系095
7.4讨论096
7.5结论098 第8章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099
8.1结论100
8.2创新之处103
8.3研究展望103 参考文献105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7.7¥24.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