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行动中的理性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9.8(6.8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行动中的理性 版权信息

行动中的理性 内容简介

间隙是有意识的决定和行动的特征; 理性只能在间隙中发挥作用; 理解行动中的理性, 关键是理解间隙与向上适应指向的关系。 约翰·塞尔界定了实践理性经典模型的六大主张,分析了它们为什么是错误的,并争锋相对地提出了他自己的实践理性理论。他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只有非理性行为才由信念和欲望直接引起,例如,由痴迷或成瘾而引起的行为。就理性行为而言,以信念和欲望的形式而出现的“原因”与以决定和行动的形式而出现的“结果”之间存在间隙。一是做出决定的理由与决定之间有间隙;二是决定与行动的开始之间有间隙;三是复杂行动的开始与行动的完成之间有间隙。间隙是有意识的决定和行动的特征,这个间隙的传统名称就是“意志自由”。理性行为要以自由意志为前提,只有当一个人可以在各种理性和非理性的选择中做出选择时,理性才有可能;理性思考预设了一个不可还原的自我概念;意志薄弱不是什么奇特的现象,而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塞尔的分析简明而深刻,丰富了我们对人类理性行为的认识。

行动中的理性 目录

目 录 导 论 / 1 **章 理性经典模型及其缺点 / 5 一、 理性问题 / 5 二、 理性的经典模型 / 8 第二章 意向性、 行动和意义的基本结构 / 34 第三章 间隙: 时间和自我 / 58 一、 间隙的定义和位置 / 58 二、 关于间隙存在的论证 / 60 三、 因果关系与间隙 / 63 四、 经验间隙、 逻辑间隙和不可避免的间隙 / 66 五、 从间隙到自我 / 69 六、 休谟对自我的怀疑论描述 / 71 七、 关于不可还原的、 非休谟式的自我存在的论证 / 74 八、 关于不可还原的非休谟式自我存在的论证总结 / 86 九、 经验与自我 / 87 十、 结论 / 89 第四章 理由的逻辑结构 / 91 一、 什么是理由? / 94 二、 意向现象解释的一些特征 / 101 三、 行动的理由和总理由 / 106 四、 现实世界中的决定 / 118 五、 构建总理由: 测试经典模型的一个事例 / 120 六、 什么是行动的理由? / 122 第五章 实践理性的重要特征: 作为逻辑要求的强利他主义 / 126 一、 行动的理由 / 126 二、 构建一个理性动物 / 133 三、 “野兽” 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 138 四、 语言的普遍性和强利他主义 / 146 五、 结论 / 153 第六章 我们如何创设独立于欲望的行动理由 / 155 一、 承诺的基本结构 / 155 二、 动机与适应指向 / 168 三、 康德对动机问题的解决 / 175四、 作为特例的承诺 / 178 五、 解释的普遍化: 独立于欲望的理由的社会作用 / 184 六、 总结与结论 / 194 附录: 内在理由与外在理由 / 195 第七章 意志薄弱 / 200 第八章 为什么没有关于实践理性的演绎逻辑 / 218 一、 实践理性的逻辑 / 218 二、 实践理性的三种模式 / 221 三、 欲望的结构 / 227 四、 解释欲望和信念的差异 / 235 五、 意图的一些重要特征 / 240 六、 “意欲目的者意欲手段” / 241 七、 结论 / 243 第九章 意识、 自由行动和大脑 / 245 一、 意识和大脑 / 245 二、 意识与自愿行动 / 250 三、 自由意志 / 251 四、 假设 1: 随同神经生物决定论的心理自由意志主义 / 256 五、 假设 2: 具有意识和不确定性的系统因果关系 / 261 索 引 / 272 译后记 / 285
展开全部

行动中的理性 作者简介

作者:
约翰·塞尔(John R. Searle)
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他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1949—1952年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1952年获罗兹(Rhodes)奖学金赴牛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牛津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言语行为理论的创立者奥斯汀(J.L.Austin)。1959年学成返美,一直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已出版《言语行为——论语言哲学》(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表达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研究》(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意向性——论心灵哲学》(Intentionality: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心灵的再发现》(The Rediscovery of the Mind)、《社会实在的建构》(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观物如实:—种知觉理论》(Seeing Things As They Are:A Theory of Perception)等著作,其著作已被翻译为二十多种文字。
译者:作者: 约翰·塞尔(John R. Searle) 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他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1949—1952年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1952年获罗兹(Rhodes)奖学金赴牛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牛津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言语行为理论的创立者奥斯汀(J.L.Austin)。1959年学成返美,一直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已出版《言语行为——论语言哲学》(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表达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研究》(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意向性——论心灵哲学》(Intentionality: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心灵的再发现》(The Rediscovery of the Mind)、《社会实在的建构》(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观物如实:—种知觉理论》(Seeing Things As They Are:A Theory of Perception)等著作,其著作已被翻译为二十多种文字。 译者: 文学平 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重庆市哲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外国哲学研究,出版专著译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JY部项目4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