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中医基础理论
-
>
高校军事课教程
-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
-
>
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五版
-
>
中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新型生物炭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653309
- 条形码:9787564653309 ; 978-7-5646-5330-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型生物炭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生物质活性炭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研究了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结构、形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调控方法。本著作具体研究了以麻秆、椰子壳和瓜子壳等生物质废料为前驱体的活性炭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本著作的创新之处在于详细分析了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结构\|形貌\|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生物质活性炭材料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多孔材料开发和应用的工程师提供思路和指导。
新型生物炭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活性炭
第二节 生物质活性炭
一、碳材料的不同形态
二、木材衍生碳的制备
三、生物炭制备、性质和表征
第三节 活性炭制备
一、热解和碳化机理
二、活化机理
第四节 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第五节 活性炭吸附理论
一、吸附机制
二、吸附官能团
三、吸附等温线
四、生物炭吸附效率的提升策略
五、前景及局限性
第二章 麻秆和竹纤维活性炭研究
**节 原料及活性炭制备方法
一、二氧化碳物理活化
二、氯化锌化学活化
三、活化过程优化
四、表征
第二节 沤制过程的影响
一、前驱体和活性炭结构形貌
二、麻秆、沤麻秆活性炭性能
第三节 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的影响
一、前驱体和活性炭结构形貌
二、麻秆、竹纤维活性炭性能
第四节 活化温度和浸渍率对活性炭的影响
一、前驱体形貌
二、沤麻秆
三、竹纤维
四、麻秆
五、不同前驱体活性炭比较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活性炭应用
**节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
一、温室效应及其危害
二、一氧化碳捕捉技术
三、生物炭对二氧化碳的捕捉性能
四、二氧化碳捕获机制
五、前景及局限性
第二节 水处理
一、等温吸附
二、吸附动力学
三、影响吸附的因素
四、吸附机理
五、前景及局限性
第三节 碳基催化剂
一、焦油吸附
二、焦油催化转化
三、一体化生物质催化气化
四、用碳基催化剂生产生物柴油
五、生物炭负载催化剂
六、前景及局限性
第四节 电磁波吸收
一、多孔结构用于微波吸收
二、生物质炭吸收剂
三、生物质衍生炭吸收器
四、前景及局限性
第五节 治理土壤污染
一、土壤改良影响因素
二、生物炭应用于土壤修复
三、前景及局限性
第六节 能源应用
一、超级电容器
二、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第七节 生物炭氮掺杂促进其应用
一、生物质的氮形态
二、原料和热解参数对氮的影响
三、氮掺杂方法
四、氮掺杂作用
五、前景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节 活性炭
第二节 生物质活性炭
一、碳材料的不同形态
二、木材衍生碳的制备
三、生物炭制备、性质和表征
第三节 活性炭制备
一、热解和碳化机理
二、活化机理
第四节 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第五节 活性炭吸附理论
一、吸附机制
二、吸附官能团
三、吸附等温线
四、生物炭吸附效率的提升策略
五、前景及局限性
第二章 麻秆和竹纤维活性炭研究
**节 原料及活性炭制备方法
一、二氧化碳物理活化
二、氯化锌化学活化
三、活化过程优化
四、表征
第二节 沤制过程的影响
一、前驱体和活性炭结构形貌
二、麻秆、沤麻秆活性炭性能
第三节 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的影响
一、前驱体和活性炭结构形貌
二、麻秆、竹纤维活性炭性能
第四节 活化温度和浸渍率对活性炭的影响
一、前驱体形貌
二、沤麻秆
三、竹纤维
四、麻秆
五、不同前驱体活性炭比较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活性炭应用
**节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
一、温室效应及其危害
二、一氧化碳捕捉技术
三、生物炭对二氧化碳的捕捉性能
四、二氧化碳捕获机制
五、前景及局限性
第二节 水处理
一、等温吸附
二、吸附动力学
三、影响吸附的因素
四、吸附机理
五、前景及局限性
第三节 碳基催化剂
一、焦油吸附
二、焦油催化转化
三、一体化生物质催化气化
四、用碳基催化剂生产生物柴油
五、生物炭负载催化剂
六、前景及局限性
第四节 电磁波吸收
一、多孔结构用于微波吸收
二、生物质炭吸收剂
三、生物质衍生炭吸收器
四、前景及局限性
第五节 治理土壤污染
一、土壤改良影响因素
二、生物炭应用于土壤修复
三、前景及局限性
第六节 能源应用
一、超级电容器
二、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第七节 生物炭氮掺杂促进其应用
一、生物质的氮形态
二、原料和热解参数对氮的影响
三、氮掺杂方法
四、氮掺杂作用
五、前景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17.7¥6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本类畅销
-
食品添加剂
¥33.5¥45 -
VB语言程序设计
¥29.9¥39.8 -
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与实验指导
¥9.1¥18 -
地下建筑结构-(第三版)-(赠课件)
¥49.4¥55 -
模具制图
¥37.8¥49 -
工程机械结构认知
¥10.5¥22
浏览历史
乳腺X线摄影教学图谱-(第4版)
¥135.3¥398.0